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7576|回复: 3

成都日记20:望江楼下的红豆

[复制链接]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2-4-17 13: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此联一出,即为绝唱。虽有人以“印月井”对之,但比之上联,终究是有差距。不知这联中之楼,可是成都望江楼否。

/ w& t* H5 C# p& U% c* {

 

( A+ Z! I6 N; Z1 Z& V. q/ T7 a9 l

印象中曾有一种说法,现在的望江楼公园所在,乃当年川大的植物园。我读书时,荷花池畔尚有生物专业的试验田一二。则更早时有植物园也未可知。曾经,望江楼公园与川大只一墙之隔,游走至校墙边缘,感受竹风雅韵,也是一件乐事。更何况出老川大校门即是锦江,当年还可以顺水而下,在偶尔可拾鸭蛋的浅滩,可以比较容易的“逃票”入园,亦趣事也。

1 x: |( V% Z" n

 

# [- c) v: `6 C: h/ ~4 m0 ?

院内翠竹成林,疏落有致,十分惬意。穿过翠竹围就的小路,便可到唐代女诗人薛涛旧址。据传她曾畔水而居,濯锦江之水制笺,纸质优异。更有才气纵横,与唐代不少名家唱和往来,颇有诗名。有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为证:

, \4 a0 i! R( h6 ^2 ?( ]; A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2 Y- V# H6 P! y# s9 p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 v* A$ X9 f) t& k2 Q

 

$ W, E ], A' }

薛涛之才,且举本人印象最深的一首《筹边楼》为证:

. P* ^# a; }/ J1 p- d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W0 t2 f( F" J( b. ^( J+ h

 

7 s; l; u# M' ]6 {& O$ ?! G

薛涛寄居川内,因家境中落、时局艰辛所致。然巾帼不让须眉。元稹、白居易等人皆赞其才,不得不令人钦佩。这一首《筹边楼》,则使一弱女子异常高大起来。其有《洪度诗集》传世,据说是古代女诗人遗作最丰者。

- f; B& O* }9 v5 I+ w% @

 

/ h4 E" ]3 A" v: f5 `

园内的濯锦楼、吟诗楼,都是古建筑,但应非唐代。至于薛涛井和薛涛墓之年代,我却不详。然无碍我对薛涛的景仰。若有碍,却是这成都最大的风俗——遍地的茶馆也开到了园内。至少有三五家。此番来蜀之初,尚是冬季,这里虽不寒冷,但阴冷总是有的,却仍可见满园的老人——四川的确适合养老。但,与在武侯祠旁开个锦里类似,在薛涛墓旁喝茶,难道也是件惬意的事么?

' p* r( I6 ~* H1 ]" u+ F

当年游走杭州西湖时,苏小小的墓果然就在湖畔,旁边又修了马路,整日里人流穿梭,熙熙攘攘。不远处就有老年舞蹈队,开着大大的喇叭,且歌且舞……

* L3 T( n6 ^$ U2 u1 H

缅怀她们,如果可以静静地坐下,呷一口茶,品味茗香和历史,当然不错。

+ P8 m0 k- h# `0 Z6 v% i z

然而,现在的人们,只知有茶,这里的人,只知有麻,却不再知、不在意这里原来还有薛涛、湖畔还有苏小小了吧!

5 Y1 j2 r! b$ Q

 

' j: m- o8 J5 f* u/ h' L/ @3 l

所以,至少于我,很扫兴致!

' ~9 C$ h9 n, ?$ v9 K

 

( n9 R& U* m; v3 |7 t7 P* K

当然,我要承认,成都把旅游产业做得相当到位。只是,当我们过于把文化产业化之后,我们剩下的,怕是只有产业,而无文化。

9 \8 `; x" }& ^/ K) u$ \, j( l

 

* E6 e0 B3 A- T5 ~! s: Z

还可以见那几行红豆树。我第一次见的红豆,就是在望江楼下。大自然果然神奇,小小的红豆,以黑配红,让人欲罢不能。自然地再想起了王维的诗:

) m. E0 a7 S! o* A- u4 H

 

' D* ~3 P v" V& Y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r3 Q5 q& W8 y! T/ K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 R$ X( s! q9 o/ [

 

5 ]* f6 b+ z# N. I4 }

未能再登崇丽阁(即望江楼)。就算登上,目之所及,早已高楼林立,此阁虽“丽”,却难以再“崇”了。唯望,这楼畔的翠竹可以耸矗如初,楼下的江流纵不再有马可波罗笔下所述的繁华却仍然可以不舍昼夜!

( x# K+ _6 D& a1 g/ z

 

g* A+ [! h7 g8 H' ]$ R$ r

则此枇杷门巷里,便自可点数红豆,遥寄幽思……

 楼主|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2-4-17 14: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气节的竹子,总是可以让人侧目。这里好像还有一个机器人?

 

望江楼公园作为成都十景之一,其园林也很不错。眼下春花正浪漫。

; ]: F, ^* J8 C0 [( J1 ], O- g & r8 {( M6 A' p |0 X* y

 

女诗人薛涛塑像。

I, W3 u5 j' ^0 Q7 I4 B. h' J 7 g% l+ n, o2 a7 m0 \5 A( T

 

薛涛的一首《高阳台》。

" ?' l7 q7 A5 h' v! {& ^' p( v; D: G- I y+ i; d; v( i4 Z

 

薛涛纪念馆。纪念馆当年就是有的,但不是现在这般模样。

7 t% B( N9 A6 i( Q: b4 \0 e 3 ^ I9 A4 I, I* b) Y, k

 

 

& S# W- S5 R; y4 _( Y# K% } 9 ~" ?% y% w8 f$ X% ]7 Y: ~

 

馆内壁画。

+ m" A. q# M% W R- c& U' g1 Z: @# Q9 q: s$ X4 C3 Q( c9 x

 

 

3 W* v. f/ V2 C0 U' @# F5 j% l1 D3 h- ~' v4 v$ O

 

吟诗楼上看薛涛井。

1 R! G( |+ i( f6 ?7 M" n + ]& d& `1 L! |* |5 O# n2 z, y) Y$ P1 K1 l4 N3 J 5 A' y* A$ f9 E) y9 f. P" D# ?

 

 

; d6 A0 ]; @# l0 O8 L, ` ! B& U, e! A0 k% y5 s4 s

 

 

& U. G& B7 C( A" J( f ( B2 q6 R w, ]- | N) O

 

 

9 ?& N! O. p$ a8 r& y; y/ C; q5 \% v/ {/ |

 楼主|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2-4-23 13: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望江楼风景

新九眼桥上回望对岸的望江楼公园,翠竹绿意正浓。

4 C2 e4 F$ C. j! a; t5 O% [# V

 

公园南门。

' `% {" A& U8 ]' O

 

公园地图。

- M0 X- T8 b9 ^

 

锦竹轩。其上对联云:望万里烟云,江上清风留我住;吟千秋韵事,楼头明月待君来。

2 ~# J" ]$ u8 R n

 

锦竹轩一角。

1 M/ Q4 W( v/ h/ \' P% p; V

 

青青翠竹。

6 {2 k( Q0 b3 ^* n# B( g: y6 P% G: s

 

薛涛亭。

6 @$ Y; [. b" w$ D0 _

 

翠竹成林。

/ e( [* D3 h' D- q; E

 

修老九眼桥橡胶坝时发掘到石牛一对,传为明末张献忠所制古物。民谣曰:“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个成都府。”则这九眼桥下,有万贯金银也未可知。

2 o; Q# W. y. _9 N8 h

 

) I g7 }( a5 f: p' q- Y5 F

 

拍摄时正是农历二月惊蛰日,北方依旧寒冷,这里却已千红争艳,红梅盛开。

8 G, [# m( s. i# K9 {) Q% B+ u! r

 

梅枝一角,脱离了古典,穿越到当代。

, ?/ H% a: B. b( K7 i

 

锦江畔冠盖蔽日的黄桷树。

& Q6 K* N# m9 |# U+ z# ?3 J! U8 Q

 

当年的红豆成行,中间是路。现在路被分隔,这几株红豆多少有些冷清了吧。(这里是免费开放的公园,一墙之隔的是收费的古建筑群,即上一贴中的图片拍摄处。)

; @/ k: B0 ]& @# c: |

 

红墙一角。

- z0 U; T$ n$ |' n. ~. U

 

林间幽径——看到这,我就会想起《大唐诗录》里面的迷宫,呵呵!

+ |* g3 ]* M) p" o6 v

 

开在公园里面的餐饮,宽窄巷子里好像也有的“宽坐”。

/ H; H1 _& H" k8 S4 D/ G

 

公园正门。上有两幅对联,分别云:“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岭雪;双扉开对郭,熙熙人乐锦楼春”;“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饰崇丽,荡漪澜,系客垂杨歌小雅;元相诗篇,韦公奏牍,总是关心则一,思贤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续离骚。”

 楼主|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2-4-23 13: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成都日记20:望江楼的楹联

因薛涛与李清照被人合称为女诗人“双璧”,其大名可想而知。古往今来缅怀唱和者众。上一个回帖提及了望江楼公园的对联,便欲罢不能。当年曾经手抄望江楼公园的全部楹联,也许还可以在故纸堆中翻到。如今数码相机普及,加之网络发达,收集材料无需再费当年的力气,可谓一大幸事。从网上转载有关楹联,聊以为趣,聊以为志。志当年之行,而这趣——我曾戏说若不识我名,可以去看望江楼的对联——其中有我名,果然趣事!# G5 S0 S/ ?6 ^% j 7 t& q" A J6 }( E: u8 i! ^ : \3 {# M* p2 R/ \8 u" H0 y # B @ U" Q) e# D' ^0 }

 

上联:万竹有声飞晚籁; i2 F% ?8 ?: ~9 Z

下联:一楼无语沐朝阳

4 u+ Q2 L; m. e: w7 B0 M此联作者为四川内江市罗驼。

% c( }7 T& ]$ ?: }4 X6 k

成都望江楼对联集锦及绝联

$ d) o- }/ D$ M4 C" u& |6 c

上联: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瞻高瞩,则见玉垒云开,峨嵋月朗,夔门日射,剑阁烟消,郁郁葱葱,助金蜀山川,钟灵毓秀

下联:凌井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词雄,南轩学正,麟麟炳炳,为西州俊杰,播美扬修。
% x; i' v2 A3 d0 j( b# L/ q! V此联为崇丽阁联,由著名书画家黄原补书。该联借望江楼临江而立的地理位置和楼阁的高大宏丽,盛赞了四川的雄秀山川,文学大家,更显蜀地灵秀,人物杰出。
) v$ Y# b: Y* [$ J9 \5 L: f2 a上联写“地灵”,下联写“人杰”上联的“玉垒云开-----剑阁烟消”与下联的“长卿赋丽-----南轩学正”都以主谓结构并列为对仗,而且平仄工整,铿锵有味,与马长卿之联对照,可见这些作者立意构思,堪称英雄所见略同。

' P' P! y3 ^+ T9 a) Z0 z" |
成都望江楼对联集锦及绝联

+ Q8 p- H& [7 {" \/ [3 t

上联:百载崇阁收丽景

下联:一尊新像慰芳魂

此联作者系四川资中黄尤辉。

成都望江楼对联集锦及绝联 
上联:锦江春色来天地

下联:玉垒浮云变古今

: e- Q4 R* x) p6 |( o+ ]) j8 v此联是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楚图南摘录杜甫诗句为呤诗楼所书。

3 [- y; ?2 t1 t: z4 d) i

望江楼楹联选读 来源:望江楼公园  

5 o) V" V* h d. n$ b

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
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

$ i( C- N% K9 }+ P! b( p6 a" p3 F5 K7 c门坊。望江楼,又名崇丽阁,位于市东二公里望江楼公园内,建于清光绪年间,因有唐代女诗人薛涛遗址而闻名。楼共4层,高30米,甚为壮丽。女校书:有才华能诗善文的女子

1 q. K/ E7 g0 l! u! K! }) Z! `

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岭雪;
双扉开对阁,熙熙人乐锦楼春。

门坊

 


古今来不少美人,问她瘦燕肥环,几个红颜成薄幸;
天地间尽多韵事,对此名笺旨酒,半江明月放酣歌。

- D. C( F& i* q* r) n 谢家驹题吟诗楼。瘦燕肥环:即赵飞燕与杨玉环。旨酒:取薛涛井水酿成的美酒

8 P0 [- U4 O3 }% R: j
花笺茗盌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何绍基题吟诗楼。 盌:碗

; ^4 {! S0 T' x. }$ ]
夕阳红到枇杷,阅古今过客词人,苔荒洪度千年井;
春水绿生杨柳,触多少离愁别绪,门泊东吴万里船。

8 Z. ]+ T: E% A) g9 p, U9 F林思进题吟诗楼。 洪度:薛涛字洪度

; d: k. n1 U0 J* M C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竚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 }7 F/ H9 `) w4 X8 Y" I9 z 顾复初题濯锦楼。 剑外:剑门关外

! O5 i6 J7 D) L- o; i9 g
汉水接苍茫,看滚滚江涛,流不尽云影天光,万里朝宗东入海;
锦城通咫尺,听纷纷丝管,送来些鸟声花气,四时佳兴此登楼。

7 Q1 M5 t; o }- r$ `' ^ `, O, o顾复初题濯锦楼。 朝宗:百川归海

7 h0 p& n# ^6 H6 Y+ A
杖策喜重来,看风涛滚滚,流不尽云影波光,天外更昂头,岂徒览南浦清江、西山白雪;
临轩空四顾,怅今古茫茫,历多少佳人才子,蜀中堪屈指,复何数吴宫花草、晋代衣冠。

; j; V( e7 Q; @. {, z! F" `& @余存珍题濯锦楼

/ T6 T; \) [* q$ `- b
铁板唱大江东去;
金沙汇岷水西来。

张霖题濯锦楼

7 A; g/ w( H! j7 g
我为百花生,乘兴重游,听丝管锦城,依旧风云齐入半;
楼更一层上,纵横千里,觉河山春光,从来天地异常新。

濯锦楼

* M2 h! P3 p8 U
少陵茅屋,诸葛祠堂,并此鼎足而三,饰崇丽,荡漪澜,系客垂杨歌小雅;
元相诗篇,韦公奏牍,总是关心则一,思贤才,哀窈窕,美人香草续离骚。

: }' ?% j6 G" C1 N 陶亮生题濯锦楼。 少陵茅屋:即杜甫草堂,位于浣花溪畔。 于诸葛祠堂:即武侯祠,位于南郊。 元相诗篇:指唐元稹《寄赠薛涛》诗。 韦公奏牍:唐韦皋所上授薛涛“校书”之奏牍

! e% s6 G1 ^5 L) h" _
层楼高百尺,到最上头放开眼界,直看我玉垒浮云,锦江春色;
往事越千年,是真才子自有胸怀,那管他儒臣持笔,诗史题吟。

$ V' \2 r3 G6 [9 Z1 B5 N# {$ f7 y/ ~ 濯锦楼

$ m9 ^! ?8 p# z) F9 O: N
比筹边楼图画如何,爽气西来,万里风尘销雪岭;
想海心亭烟波无恙,彩云南望,十年乡梦绕滇池。

- O- p/ f( [* R! C1 f 马维祺题濯锦楼。 筹边楼:位于成都西郊,唐李德裕建

. @% U- Q; w. y' a
据蜀国上游,峻极于天,云影纵横当窗出;
增锦江丽气,下临无地,波光浩渺抱城来。

2 U. y$ {+ k* h, o濯锦楼

) O6 o+ y/ R9 ~9 Y( Q% Y1 o
乐籍中亦有传人,花笺价重,茗盌香浓,节度久无闻,请看万里桥边,只剩校书遗迹在;
草堂外别开生面,杨柳楼新,枇杷巷古,微之具真识,试颂七言碑什,也随给事始名传。

, e" G. s6 ^ I. c黄炳焜题濯锦楼。 节度:唐韦皋,曾任西川节度史,召薛涛侍酒赋诗,出入幕府达11年。 校书:薛涛,因其才华时人称之女校书。 微之:元稹的字。 七言碑什:元稹《寄赠薛涛》诗。 给事:官名,指元稹

7 J) T+ D9 I+ S; H" Q


返棹东来,看风景一新,从前碧玉深藏,仙客晚吟诗卷处;
凭栏北顾,正斗躔相映,定有朱衣暗点,何人先夺锦标归。

6 p; C O# T7 a* C$ x( C濯锦楼。 躔:日月星辰的运转。 朱衣:唐宋四品五品官服绯,因以代指刺史

1 c" A( ~: ^+ S9 k- U% @; t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 ?6 b' f+ \/ ` 濯锦楼

8 p5 }9 v# S; K, I0 w

花影常迷径;
波光欲上楼。

* T, v& c0 {* }" ^+ l李绪题崇丽阁

0 N8 o$ r0 o0 a2 a+ `9 U6 q( d* h


西汉文章蜀擅长,数遥遥千载名流,更有何人摛墨妙;
南条水道江为大,看滚滚百川放海,都从此地溯源头。

3 e$ {( u% |) @: }9 F) u1 u 戴宾周题崇丽阁。 西汉句: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扬雄等皆蜀人。 摛:铺陈。 墨妙:好文章。 南条:南条山脉,包括岷山山脉和巴山山脉

( g' J. g) s- H, n


阁势峥嵘,我来更上一层,览尽锦江春色峨眉秀;
人文炳蔚,天将迭兴后起,有如升庵大节子渊才。

! a$ K0 M& _) m2 `8 c( g2 s 恩浩题崇丽阁

3 `, p" g, D0 ]. J: z


纵目上层楼,看云树万家,桑麻千里;
骋怀临胜地,正清江南汇,雪岭西来。

! M- ^7 M5 ?/ i- B* l9 q$ G. j; V, B 叶夔生题崇丽阁

& Z' f2 `. M' E I
斯楼为蜀国关键,慨兵燹倾颓,人物凋谢,数十年满目荒凉,遗风顿竭,溯渊云墨妙、李杜才奇、轼辙名高,久经宇宙山川,沧桑千古;
此地是锦江要会,爱舟樯上下,烟浪萦回,几多士同心结构,胜地重开,想石室英储、岷峨秀毓,江汉灵炳,且看栋梁桢干,砥柱中流。

J2 d1 w+ F8 a$ v马长卿题崇丽阁。 兵燹:因战争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 渊:子渊,王褒的字。 云:子云,扬雄的字。 李杜:李白、杜甫。 轼辙:苏轼、苏辙。 石室:古时隐士隐居之所。 桢干:筑墙所用木柱,比喻能担重任的卓异之才

! {* H6 `' l, d: E


压江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玉垒云开,峨眉月朗,夔门日射,剑阁烟消,郁郁葱葱,助全蜀山川钟灵毓秀;
临井络而焕人文,闳中肆外,当如长卿赋丽,太白诗豪,坡老辞雄,南轩学正,麟麟炳炳,为西川俊杰播美扬修。

3 H {2 z3 A& K% g6 j6 ` m7 X 逸叟题崇丽阁。 玉垒:玉垒山,在四川灌县西。 峨眉:峨眉山。 夔门:即瞿塘峡,地当川东门户,故称夔门。 剑阁:剑门关。 井络:岷山一带地区。闳中肆外:真才实学于内而文采风流发乎外。 长卿:汉司马相如的字。 坡老:苏轼。 南轩:宋张栻,人称“南轩先生”。 学正:学问精深

% @4 E8 r: N$ q" b0 B4 M: o


多难此登楼,看他千寻涌浪,百尺波涛,问谁砥柱中流,澄清再见;
悲秋常作客,对此四野桑麻,万家烟火,使我凭栏俯视,忧乐关怀。

8 c! O+ F! K7 b" t6 w. X 崇丽阁。 多难句:杜甫《登楼》诗有“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楼”句。 悲秋句:杜甫《登高》诗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句

% ^! S" a) V- A# b


开阁集群英,问琴台绝调,卜肆高踪,采石狂歌,射洪感遇,古贤哲几许风流?忽揽起儋耳逐臣,哀牢戍客,乡邦直道尚依然。衰运待人扶,莫侈谈国富民殷,漫和当年里曲;
凭栏飞逸兴,看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峨眉新月,峡口素秋,好江山尽归图画。更忆及草堂诗社,花市春城,壮岁旧游犹在否?老怀还自遣,窃愿于幽思丽藻,同分此地吟笺。

7 ~, R Q) b% U2 [+ Y; V" m" a h李榕题崇丽阁。 琴台:司马相如之抚琴台。 卜肆:汉严遵曾设肆卖卜于成都,日得百钱即闭门读书,终生不仕。 采石:采石矶,传李白过采石酒狂捉月而死。 射洪:唐代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作有《感遇》38首。 儋耳逐臣:苏轼,曾被贬谪到儋耳。 哀牢戍客:明朝杨慎,曾被谪戍哀牢。 里曲:指《下里巴人》。 峡口:瞿塘峡。 吟笺:指薛涛笺

: g) B7 V$ q# F: E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迷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殒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撒些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细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8 {1 F4 t' `4 p" t钟云舫题崇丽阁。 葱岭:指川北江油、平武之间的龙门山。 白河:即白水江,源出四川松潘,至广元西南汇入嘉陵江。 丹景:山名,在川西。 青衣:青衣江,源出四川宝兴,至乐山入大渡河。 诗人:李白、杜甫、陈子昂等。 猛士:唐李德裕,曾建筹边楼。 花蕊:后蜀孟昶妃费氏,人称花蕊夫人。 枇杷:指薛涛故居。 香坟:薛涛墓。 岗上龙:诸葛亮。 坡前凤:庞统。 关下虎:北魏李崇。 井底蛙:公孙述。 乾坤套:传说中仙人的宝袋,此指阴谋圈套

/ o! e( U8 W# _, I( c5 J


仅余几树枇杷,门前车马犹如此;
为问千秋明月,楼上风光昔若何。

樊榕题枇杷门巷

% V" v' y2 F \) V) [/ u


同是宦游人,问他节度何心,忍令名媛归乐籍;
不胜今昔感,才向草堂凭眺,又凭杯酒吊香魂。

/ v2 d" v. y8 l5 X1 f胡毅肃题枇杷门巷

( ?3 G8 c6 E6 ?" }" @0 S& ?* i


乐部挹芳徽,好将司马大名,别为校书更小字;
花笺留雅制,除却买驴博士,最宜才子写新诗。

3 I" y: h! M) y# v( N- o( x9 |陈逢元题枇杷门巷。 买驴博士:比喻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 h* u" n. Y6 [) ^0 j


杯酒送征帆,对杨柳楼台,几人同唱阳关曲;
锦笺传妙制,看枇杷门巷,千古犹称女校书。

0 b% I, v* `- z, q I刘映奎题枇杷门巷

8 Y; k* y# b7 R+ e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1 ^& C. y0 l& `# _ b5 m' |伍生辉题枇杷门巷

* F% [% O- T' `% v. k4 W8 U


古井平涵修竹影;
新诗快写浣花笺。

欧阳梦兰题浣笺亭

2 k0 Q- \$ g# E$ r, G7 \
幽境忽诗来,十样名笺供草句;
余甘留井冽,一瓯香茗正花时。

7 m+ {8 i5 u4 q 顽仙女史题薛涛井

1 g' X% q' e: f: Q+ h" B


此间寻校书香冢白杨中,问他旧日风流,汲来古井余芬,一样渡名桃叶好;
西去接工部草堂秋水外,同是天涯沦落,自有浣笺留韵,不妨诗让杜陵多。

* }' {1 Y! T0 K% {4 E刘咸荥题薛涛井

6 \4 f, t+ I* @4 j i# }


独坐黄昏谁是伴;
怎教红粉不成灰。

- U9 d* W7 y+ q5 T6 V% ^ k 赵熙题清椀室,建于清光绪年间,内竖薛涛石刻像

$ r8 ]: @( Q& n. Q* L' {


九天环佩舞翩跹,饶他节度旌旗,那及长风乘鹤去;
万劫沙虫空色相,试问麻姑沧海,还同一笑赋归来。

4 F2 Q+ c/ O! d+ d( |% `0 R刘咸荥题清椀室。 沙虫:即沙虱,水边草地的小虫,能入皮肤害人。元稹诗:“山魈邪乱逼,沙虱毒潜婴”。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1 10:15 , Processed in 0.07679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