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2043|回复: 0

成都日记40:拜水都江堰(之一)

[复制链接]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2-7-1 22: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府之国,曾经饱受水患旱灾之苦。但秦人李冰父子借山川形势,解古今之大愁。终于炸山为砥柱,中分岷江,流灌沃野,复以飞沙堰清淤澈水,成就了川西平原的千里良田,泽被万代。李冰父子之功绩,被百姓铭记,遂尊奉二者为王,今有二王庙立于岷江一侧,揽山川之形胜,佑江堰之万年。. c6 ]/ ~$ E" ~

当年曾在实习期间简略游览,恍惚还记得于安澜索桥上俯瞰惊涛的情景。但因与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同行,只是走马观花而已。此番二至,虽亦行色匆匆,但除了玉垒山未及登临外,也算都走到了。

岷江在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水质依然澄澈,有种碧绿之美。江水发源于岷山,源头便在九寨沟县境内。从九寨沟返回时,一路穿越崇山峻岭,蜿蜒相伴的,便有众多岷江的支流和岷江本身。此处之水,可是在九寨沟所见之水?岷江据说是长江上游支流中水电潜力最大的。一路走来,看到的“华能”旗下的水电站应该就有三五个。另有一个同窗就常驻九寨沟一带从事小水电工作。这的确是大自然的恩赐。只是,这其中是否没有一丝隐患?

2008年的汶川映秀地震,摇撼了整个天府之国。在岷江沿岸,主要是岷江以西的一带,伤亡惨重,损失惨重。网络间也有水电站建设过多对地质结构可能存在潜在危害进而导致地震损失扩大的批评。这种说法我无法追究真伪。但人类对自然的过多干预却是不争的事实。岷江以及整个四川、西南和全中国,能否承受其重?

虽然有岷江的分隔,但似乎一衣带水无法缓冲地震带来的冲击。也许地震当时,岷江之水只是稍微溢出了平时的水线,而二王庙等处却尽已轰然倒塌了。是的,这次的二王庙,不是当年的二王庙。虽经原貌恢复大体不错,但也不再是从前那个它了罢!

但,不得不佩服、不得不啧啧称奇的是,都江堰却岿然不动。地震几乎没给都江堰带来影响。那宝瓶口处的山峰仍然耸立,飞沙堰也依旧默默地勇于顶受那滔滔江水。秦时的明月啊,可真的是更明、更圆?

不知道是哪一年的事,但一定是在我上次到访之后,余秋雨先生来访都江堰市,留下了两句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现在这两句话在这里随处可见,包括公交车上。都江堰之都江二字,指的是成都之江,即今成都市内的府河和南河。都江堰是成都之堰,四川之堰,天府之堰。关于青城山,我在前面的日记中也有提及。天府之引人入胜,都江堰和青城山都堪为其中的典型代表。若问山川壮美,青城不及峨眉。但青城山是中国唯一本土宗教道教的重要发源地,在我看来其文化意义高于峨眉的佛教。而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水利工程,却都须视都江堰为鼻祖。世界上还有哪个水利工程可以持续存在并发挥作用二千余年,如今实际灌溉面积在一千万亩以上?恐怕只有都江堰了。所以,余秋雨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都江堰这个闻名世界的县级市的精华,堪为妙笔。只是,我之来拜,拜的是水,还是人呢?

且发几张旅行的照片吧,望都江堰可以继续岿然,以佑善民!

进入景区,水的主题便跃入眼帘。

( x/ z1 M4 w" p7 ]- ?' b! L

第一个景点为伏龙观,此为山门内景。

( K' i: @( Z) N9 z6 x4 \

都江堰全景模拟图。

6 n3 t; g$ s2 K" u3 Y

又一处仿古的卖场!

" y. ]/ @; R; ?! `+ I

宝瓶峰俯瞰岷江,二水中分,不舍昼夜。

3 y) L: t& `2 M: H$ T) `

刚才俯瞰之处。飞檐之下石碑为宝瓶口的介绍。

5 L5 O! A" }5 }1 c* t% e, R: l

碑文。

$ S, e( d# V2 u. {" h9 K* k

出伏龙观向北,岷江东岸山峰,应为玉垒山。正是枯水期,水量不大。

% ~8 k# W9 y8 s. x# V

鱼嘴西侧的引水渠,水面较宽阔,但水流较浅,利于沉沙。远处即青城。

4 p2 p8 p: Y6 o0 V2 B

隔江眺望二王庙。

: Z1 J$ p; N; P6 C' l6 v

安澜索桥上回望鱼嘴,可见江水奔来,声势非凡。

s& `! Q- _4 \! U' x

安澜索桥东桥头。此处已在岷江东岸,二王庙北。

# G5 m d& f- [" t' t; ?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4-26 01:50 , Processed in 0.1175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