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374|回复: 0

狱管变革体现人权保护的进步

[复制链接]
乖乖妹 发表于 2009-2-6 17: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年5月1日起,司法部发布的《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将实施,1990年发布的《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同时废止。新规范删除了禁止同性恋及女犯染发等“不准”、“不得”等用语和规定。新规范更多地彰显出人性化色彩,更注重对人权的保护(4月10日《新京报》)。
" v% T; m- R* s% X% ^  ?0 o8 p  众所周知,监狱是改造服刑人员的场所,也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需要体现出特有的威严。但是,如果监狱机关一味关注的只是监狱管理的方便和国家机器的威力,忽视对服刑人员的人格尊严和人权的尊重,那么,按照福柯的“身体——权力”理论,这无疑是司法权力在服刑人员身体上实施的另一种规训形态,是对服刑人员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 / M: K& u" Z- n: m0 }
  毋庸讳言,监狱系统一度是人权保障的薄弱环节之一。我们认为,新发布的《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改用偏陈述的指引性语言代替了旧规范中训诫似的语言,“不准”、“不得”等用语在新规范中都被删除了,显示了对服刑人员的尊重和平等,更注重对人权的保护。“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仅是一句庄重的政治口号,人权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概念,它涉及人们经济活动、政治权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需要国家权力、行政权力、司法权力对公民权利乃至服刑人员的各个层面的具体的尊重、保障和承认。 ! w  J# t* \- H7 U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日益完善,服刑人员的基本人身权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法律保障,对服刑人员的人格进行侮辱的现象也受到我国法律的明文禁止。近年来,我们在监狱的管理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新举措,如对表现好的服刑人员定期给予探亲假;在监狱实行狱政公开;对服刑人员科学分类以及组织减刑、假释的听证,等等。这些转变和表现形式成为整个社会保障人权的缩影,也是我们其他各项事业走向人性化、文明化的真实写照。) i9 w1 Z/ G3 D
  应当说,《罪犯改造行为规范》修改为《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这种通过制度建设保障服刑人员权益的监狱管理变革,是司法文明的一大进步。从维护人权的意义发布《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也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看,关于服刑人员头发的权利,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其实却蕴涵着尊重人权的意义。每一个权力机关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能充分尊重公民应有的权利,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国家的进程才能加快。 # O, ^7 _) G/ x5 _6 k* E. `2 ?
  如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写上宪政大旗,从新发布的《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中,我们感受到了政府落实宪政法条的认真!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1 15:03 , Processed in 0.07641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