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614|回复: 0

《死刑的全球考察》译后记

[复制链接]
JAZZ-NA 发表于 2009-3-23 20: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书的作者罗吉尔·胡德是国际犯罪学界的知名学者,世界死刑问题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1987年、1996年、2000-2001年及2004年曾先后四次担任联合国死刑问题的顾问,并负责准备联合国秘书长五年一度的对世界死刑状况的分析报告。他现在还是英国外交部死刑顾问小组的成员,并多次参加中英人权对话和欧盟与中国关于死刑问题的学术研讨会。记得今年上# b  ?9 M8 s, X$ L$ d

- F1 Y* _0 T6 B# A6 `半年在北京的一次死刑会议上,他曾私下向笔者感慨道:“短短几年,在你的伟大祖国,对死刑问题的公开讨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言谈中能感受到他对中国的友好。
+ j3 F4 f9 d* O2 z# g4 ^  《死刑的全球考察》是作者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于1989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版,2002年出版第三版。作者结合自己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死刑问题报告起草人的有利条件,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数据。
- ]7 [0 v/ @5 v( X5 e  在本书翻译接近尾声时,胡德教授发来电子邮件,高兴地告诉笔者:废除死刑的国家在2002年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截至2004年10月,共有81个国家废除了所有犯罪的死刑,12个国家废除了普通犯罪的死刑,35个国家事实上废除了死刑(至少10年内没有执行过死刑),三者加在一起是128个国家。可见,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当然,世界趋势并不意味我们就一定要人云亦云,我们需要在立足国情、把握自己的基础上作出“有思考的决定”。& n" b$ a# q, d5 x# K5 H0 [
  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死刑信息不公开,对死刑无法进行实证研究。与此相联系,学术界对死刑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分类的、深入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还很难见到,而具有更大受众面和震撼力的反死刑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也很少出现,至于公众人物和非政府组织出来呼吁废除死刑,则更未提上日程,而这些恰恰对促进死刑的废除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同意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不采取某些小国在废除死刑问题上的短平快路径,而是要慎重。但慎重不等于拖沓,慎重要贯彻在具体的行动中。! M4 j" F4 b7 I- S8 I
  也许,时下更有现实意义的是如何减少死刑,至少将中国死刑占世界死刑的比例减至中国人口所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即20%左右。这虽然是一个最低的要求,但要从目前的70%减至20%,却又谈何容易。要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克服“惟结果论”的思维,不能什么案子一看死了人,一看数额巨大,就判死刑,而要深入到案件背景里去,考察犯罪人走向犯罪道路的来龙去脉以及作案时的具体情景,对那些民愤不大或者缺乏一般预防效用的被告人,就不要去适用死刑。- F! A' n% U' c8 s; z* }3 J
  当前,在立法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削减死刑条款的情况下,要有效限制和减少死刑,司法机关承担着格外重要的角色,如最高人民法院曾通过司法解释,对农村纠纷中被害人有过错的杀人案件,规定可不予判处死刑,这就对限制死刑滥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方面还有一项迫切的工作,就是要尽快收回并改进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权。与此同时,高素质的法官和高质量的死刑辩护对减少死刑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尤其是法官和律师a>),建议阅读一下法国死刑废除运动的直接推动者巴丹戴尔先生的著作《为废除死刑而战》(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当我阅读该书时,一方面为巴丹戴尔先生精湛的辩护技巧叫绝,但另一方面却也佩服那些采纳他的辩护意见的法官,要是在法制不健全的某些地方,只怕他的辩护发言早就被法官以“与案件无关”为由打断了,即使勉强听完,也不会认真理会的;进一步,即使想理会,也可能畏惧于被害人家属的上告、怕染上一个不公正的坏名声而作罢。
" T2 ~( I2 @  }7 b1 |2 B  谈到被告人家属的上告,这里边还牵涉到一个国家相关制度的建设问题。其实,许多国家都有被害人精神补偿和经济援助制度,其理论基础在于纳税人被害、国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免当犯罪人在逃或犯罪人虽落网却无赔偿能力时被害人及其家属陷入极度困难和痛苦之中。* ]4 v! D9 A- R* \. M2 v
% z* {9 O- g) q0 x/ {& U
  《死刑的全球考察》,?英?罗吉尔·胡德著,刘仁文、周振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定价40元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1 17:02 , Processed in 0.0861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