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305|回复: 0

安徽让反腐制度“转起来”

[复制链接]
ereww11 发表于 2009-3-24 12: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针对性弱的制度坚决废止 □过于原则的制度一律细化 □制度空缺的全部健全完善
□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规范用人初始提名办法□用制度保证干部干成事

□让干部对制度充分知情□干部承诺带头执行制度□监督检查做到违规必究

一些地方、部门存在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和有制度不执行等问题,出现了“前腐后继”现象。
以安徽为例,2002年至今,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件31万余件,立案查处5.4万件,处分党员干部4.8万人,其中地厅级干部70多人,县处级干部近1000人,发生了多起在全国有影响的腐败案件。2007年被查处的徽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蔡文龙窝案中,违法涉及金额高达4亿多元。

2008年,安徽启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制度的清理、完善与创新。
“通过对典型案件的剖析,我们发现,体制机制的缺陷和制度缺失是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深层次原因。如果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解决问题,腐败问题就会防不胜防、查不胜查、纠而复生。”安徽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刘春良说。

“立规矩、堵漏洞,寻求防腐治本之策”。2008年2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的意见》,要求全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认真开展制度的清理、完善与创新,以期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制度体系,并在执行和落实中真正让制度“转起来”。

  夯实“地基”
给制度文件“体检”
在认真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实践基础上,安徽省纪检监察部门发现:到底制定了多少制度,大家都说不清,已有的不少制度弹性大、漏洞多,有很多制度多号召、少操作……有的制度甚至被“束之高阁”。

“谁主管谁负责,谁制定谁清理”。摸清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家底”,评估已有制度,查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在监管手段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清理的结果令人吃惊:不少规范性文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管理型文件多,服务型文件少;对管理相对人设定的义务多,对行政机关自身约束少;处分、处罚等限制性条款多,奖励、引导条款少。

针对性不强的制度坚决废止,不搞滥竽充数;过于原则的一律细化,不搞大而化之;制度空缺的全部健全完善,不留一个漏洞……分析系统内腐败往往是“审批出来的”现象,省发改委出台了《审批核准事项公示办法》,实行配置资源公开、项目和资金审批的运行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的“三公开”,围绕对项目资金“审批”实行全程规范,最大限度减小个人自由裁量权,降低失误错误的几率。据统计,仅省发改委就新建、修订60项制度、废止2项制度。省教育厅在清理3553项制度的基础上,还对“红头文件”中带制度性的444份规范性文件仅保留下117件,修订57件,废止270件。

突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进行制度创新,是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的有效途径。在对象上,安徽突出规范领导班子与关键岗位人员的行为;在内容上,围绕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和空间……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清理制度91161项,完善21887项,废止11133项,新建13348项。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5-18 17:52 , Processed in 0.07530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