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537|回复: 0

关于“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破产

[复制链接]
鳄鱼 发表于 2009-3-25 18: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是河北农大的创举,旨在利用学校的学科、技术等优势,为广大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人才a>。这个工程当前面临的尴尬,有的大学生“水土不服”,难以发挥专长,在农村无所事事;有的大学生远走高飞,通过家长关系或个人能力在当地或外地找工作;只有比例不足10%的大学生做了村干部或者当了致富户,而他们,基本从事上大学前的“老本行”。 1 t. w( B, v" j" j

2 z; G$ M# P9 N1 Q! B
# Q" ~, q% H6 p- ], V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基本破产。不管当初决策者的用意如何,这项工程与许许多多出台的制度、政策,甚至轰轰烈烈的改革一样,最终走向崩溃的边缘。其实,也用不着那些高深的理论,最简单的道理:中国的农村根本不具备大学生生存的土壤。
! p+ m9 _' ?  ]# ~8 ~0 p/ [1 {5 H) f* ?( }# M$ F& s1 {
2 g9 }5 F1 D0 N( A; F* D
  大学生“水土不服”是必然的。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是在远离农村的象牙塔里,这里,传授着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知识和技能,生产着大量抽象的概念、定理和公式,而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依然维系着家族的裙带网络和落后的生产方式,依然停留在基本温饱以及向小康的过度期,在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仅仅靠百二八十个刚刚出校门的斯文书生,仅仅靠在校园里准备的那点教学手段,就想以个别去影响整体,以特殊去带动一般,这或者是一些特例,或者是丰富的想象,或者是故意作秀乃至无知。 * V* w' ~5 }  \" v& u

% p3 u) o6 M3 J9 \, X) N; `" k$ c+ r1 B1 `8 T1 D, P, D
  大学生远走高飞是可以理解的。农村的情况不熟悉,学到的知识用不上,是坐在那里无所事事,还是开动脑筋另辟溪径,答案是不言自明。问题是,大学生到农村究竟干什么?种田,体力活他比得上一个纯农民吗?科学种田,引进先进技术,购买机械设备、良种新品、农药化肥的钱哪儿来?创业,有能力投入吗?有政策保证吗?有市场前景吗?就算大学生留在农村,做了“村官”,他们的收入待遇怎么办?他们的劳动保障谁来管? ; S4 u* g* y# ]6 W& Y8 K
0 k, r! v# Z- \# D1 h- |8 \

8 b' ?, {3 Z8 `: _9 K  为了让这批大学生融入农村,学校作了努力,如成立农村发展学院,根据生源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需求设置相应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政府部门也作出规范,如签定协议,规定大学生5年内不许离开本县到外地就业,鼓励他们开农资门市,并给点优惠政策。可是,在客观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这样的努力在事实面前实在苍白。 ! F6 ]- c7 D0 ~5 Y$ b: Q/ B
9 T  T! N/ @8 h- ]+ G+ z) [

* a6 v: |( F4 b??? 中国的农村确实需要人才a>,现在,人才a>真正来了,却又拒之门外,怎样才能找到人才a>培养与农村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怎样让人才a>在农村充分发挥作用?说到底,还是要走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路子,要么政府买单,花钱雇人才a>来服务;要么农民买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一事一议(有实力的长期雇佣更好)。至于“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破产就让它破产罢。
" A1 `, x7 M  v! F4 a5 E/ g; c$ _2 n- J/ [& {0 s
9 u7 F4 u  W* \" N4 N; X3 L
  (作者单位:224005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委组织部)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12-22 22:39 , Processed in 0.08295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