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254|回复: 0

刚耗巨资改造又现水漫金山 暴雨拷问政府治水能力

[复制链接]
PUH 发表于 2009-4-9 19: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月28日傍晚,一场强暴雨突袭广州。就在去年广州市水务局刚刚花费巨资进行排水系统改造的地方,又出现严重“水浸街”现象,许多市民出行受阻、部分路段交通瘫痪。
记者登录各门户网站发现,对于新改造的城市排水系统再次“失灵”的问题,广州市民均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许多人大代表、专家及市民对“巨资改造”的地下排水系统提出了质疑。
一场暴雨多处瘫痪
28日下午5时30分起,广州市城区今年降了首场大暴雨。这次强暴雨造成白云区、天河区、越秀区等地出现严重水浸点50多处,不少水浸点水深达到1米多。汽车熄火,档口被淹,匆匆归家的行人被堵,泡在水中的公共汽车不得前行。
暴雨过后,记者再次来到天河区岗顶。对广州市民来说,岗顶的水浸问题是久治难愈的“老毛病”。一旦水浸,天河路、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天河北路、天河东路等交通要道都会受到牵连。
记者还清晰记得,2008年6月2日,大水浸岗顶就几乎让半个天河区瘫痪。那次水浸过后,广州水务局痛下决心争取到两百余万元经费组织专家会诊后进行了排水系统改造,将岗顶部分排水管扩大,增加了大量的雨水收集口,还设置了两个可根据雨水大小自动调节入水口的自动式进水阀门。水务局同时承诺2008年内一定解决此地的水浸街问题,并表示改造后的排水系统“能扛得住特大暴雨”。
然而,经过去年的改造后,岗顶再遇这场大雨,这些措施却在首次考验中失败,当地市民反映,甚至比此前淹得更厉害了。
记者了解到,与岗顶的情况类似,去年广州市荔湾区投入3600万元巨资,将龙源街作为试点,铺设了俗称“海绵路面”的透水路面。这种路面每平方米能吸收270升水,据说可以消除“水浸街”现象。可居民说,“海绵路面”的实际作用不大,28日的暴雨还是让他们的老房子遭了殃,家家户户只能在门前筑起防水的“小围墙”。
水务局的铮铮诺言还言犹在耳,投入巨资刚刚改造完成的排水系统,在一场短时大雨面前被冲垮。面对15个月后将在广州举行的第16届亚运会及千万广州市民的出行问题,群众再一次将质疑与期望的目光聚焦于政府的水务局。
改造未达群众期望值
大雨次日,广州市水务局组织了设计和施工单位以及相关专家对岗顶排水设施状况进行了检查,分析造成水浸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在暴雨期间,广州市三防部门派出两支防洪排涝抢险队伍,共出动1000多人,配备5辆抢险车,多台抽水泵分成多个小组奔赴岗顶、法政路、广园东路、长兴路等各个水浸较严重路段进行抢险,排除积水,疏通下水道。交警部门派出大量的警力在科韵路、岗顶、火车站等地段疏导交通。市政园林局出动了36辆市政道路抢险巡查车、28辆绿化设施抢险车支援。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政府对水浸街治理进行了重大的投入,2007年,相关部门表示每年投入2000万元,累计到2009年共投入1.5亿元,试图解决该市73项水浸街改造项目。
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吴学伟说,广州制定城市设防能力标准是“20年一遇暴雨不成灾”,但现行排水系统设计已是很多年以前的。此次暴雨中出现的70个水浸点,全部包含在去年考查出的228个水浸点范围内,将在明年6月前治好。
吴学伟表示:“虽然228个水浸点会消除,但有可能形成新的水浸点,所以广州应整体提高设防能力,通过建暗河等方式起到调蓄作用。”
据相关专家介绍,任何城市排水均有一定标准,不可能做到所有类型的暴雨不造成水浸现象,关键是标准内的暴雨不成灾,超标准的暴雨通过抢排等措施减少影响和损失,广州市地处多雨地区,强暴雨和台风容易造成低洼地带水浸,政府部门应充分考虑如何全面提高城市的排水标准,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综合考虑,才能减少灾害影响和损失。
低水平治水建设遭质疑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宏教授说,广州的防洪设施的设计标准是能抵御20年一遇洪水。但是由于城市化的原因,排水设施已经渐渐不能适应要求,加上气候的变化,全球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大,50年一遇洪水频繁出现。陈晓宏认为,广州要解决水浸街问题从短期来看,要多种措施并用,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如加强天气预警和出动抢险队伍巡查等。
中山大学水灾害与水利信息化联合实验室主任陈洋波教授也表示,目前广州大型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过高,令人防不胜防,广州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已相当不错,只有提高基础设施的标准才能应对灾害。广州市水务局应该更多征询市政建设专家和学者,要彻底告别水浸街应拒绝低水平重复建设。
针对“重灾点”天河区岗顶问题,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程师认为岗顶的地下管道存在问题。他说,从官方公布的数据看,当天的雨量和去年6月2日差不多,但水浸程度比去年更严重了。“既然路面上的进水口进行了改进也没有解决问题,那肯定是下面的管道或者是其他方面还有问题。如果是倾斜角不科学的话,那就是整个排水系统都有问题了。”
更有市民对政府的治水能力提出了质疑:“治水投入那么大,但老是搞那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暴雨一来,老百姓就受罪,能不能下功夫彻底根治一下,别再搞这些劳民伤财的修修补补、重复建设。”
也有人大代表对广州市水务局治水能力表示了不满,并提出:水务局应对人大有交代。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开放时代》杂志社副主编、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说,岗顶水浸不新鲜,但广州市水务局去年12月耗资百万元完成岗顶水浸街改造,当时一负责人信誓旦旦表示:“就算再来一次去年6月2日那样的特大暴雨,这个系统应该也能扛得住。”然而,那样的特大暴雨还没来,系统已经扛不住。水务局应该向人大有个交代,因为那笔改造的百万资金是人大批的。
曾德雄表示,水务局及时作出反应,发布公告并进行解释,这点值得肯定。不过,仅对公众说明情况并不足以把事情趟过去,“只对公众说明情况程序上并不合理,水务局更应该接受人大询问,把具体情况说清,也可以召开听证会,提出具体科学解决办法,还可向记者开放,向公众传播信息。”(邓新建)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26 12:33 , Processed in 0.06900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