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474|回复: 0

从撒贝宁的“意外”说起

[复制链接]
远山呼唤 发表于 2009-4-9 20: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刚过去的这个黄金周,对于央视《中国法治报道》栏目“五·一”特别节目撒贝宁采访车队的记者们,无疑是一次痛并难忘的记忆。因为这个栏目“移动七昼夜”的记者在采访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基地长沙“世界之窗”文化旅游景区时,遭到了景区内多名保安的殴打。目前事件仍在警方和有关部门的调查中,是是非非暂且不说。倒是撒贝宁在央视对此事件采访性报道中说的一句话,颇耐人思忖。他说:“我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儿,我们是把这个“世界之窗”当成亮点来体验的!”(据央视5月3日《中国法治报道》)
+ V! [5 a. R9 u' r( k3 a* r' |  U2 V( h& S& k9 I

; J9 E( _- c8 [% ^( j
1 z, L8 b9 o+ I& I* o. M. q) t; Z+ H3 B0 W% Z$ ?

6 s9 a5 C4 W6 ^: v' j
% n; E9 |0 O. z8 S5 z; f2 X' r* v* }9 J9 i0 ?0 v; ~
  显然,对同仁的这顿皮肉之苦,撒贝宁感到十二万分的意外。但仔细体味小撒意外中的委屈,很明显,之所以“没想到”,那是因为在小撒他们看来,这次采访报道不应该有任何风险,因为他们“是把这个‘世界之窗’当成亮点来体验的”。也就是说,这次采访报道是奔宣扬这个“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基地”而去的。所以这次小撒们压根就没想过运用他们炉火纯青的暗拍技术,而是大大咧咧扛着摄像机一路扫过去。谁知还真碰上了不领情的,非要在这些“无冕之王”的爷们儿头上撒撒野。这下可好,当事者不但可能面临法律的追究,这“精神文明建设基地”的招牌还能不能继续迎风招展或许都会成为问题。
2 q9 W* ~- U. S( H. Z0 {3 Y% J" `" L8 y. a& P6 }4 M3 v2 W
  其实,小撒的一句“没想到”恰恰道出了新闻的本来。新闻嘛,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突发性,当然还有真实性,客观报道的突发事件往往最真实,最具有新闻价值。因此,从职业的角度讲,“意外”的小撒是幸运的,包括他那些挨打的同仁也是幸运的(表达同情和慰问以及对打人者进行谴责是另一回事),因为新闻就在他们眼前,在他们身上真实地发生了!
' [8 G+ H0 W, D0 `6 B& Y$ v- [5 h, o% k3 j) y
  俗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如果小撒们的意识中一直带着宣扬“世界之窗”这个已然存在于他们心目中的“亮点”拍下去,能有什么新闻吗?我想无非最终只是在观众面前生动图解一下这个“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是如何如何地文明。而类似“狗咬人”的新闻在我们的媒体上是实在是太泛滥了,不仅新闻的受众麻木了,新闻记者也麻木了,做正面报道走哪儿哪儿不笑脸相迎啊。
" w9 h$ H3 Z+ ]6 Y
; ~8 s; f% K4 A7 x" [! n6 B, W  如今突然“人咬狗”了,小撒们当然感到意外啦,那没说出来的话无非是:咱是来宣扬你们的,没有“美酒”招待就算了,也用不着端“猎枪”来对着咱呀。
& Z, r3 d' D9 p9 c* h+ X8 f7 r! d. O2 `0 J
  “没想到”,是因为小撒从一开始就把对方“当成亮点”来做这档节目,这属于主观在先,严格讲这是新闻记者的大忌。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尽管“世界之窗”已有了“精神文明建设基地”这块招牌,但究竟是否货真价实,我想以发现真实见长的《中国法治报道》的记者们用不着我再去给他们上一堂如何保持客观立场的课。- U' E* ?. L- y  I5 N* z1 E

$ p. q3 V& T1 P7 q: T/ D  笔者无意借小撒的“意外”去责怪小撒们的“先入为主”,他们在弘扬主旋律的大背景下已经揭露了许多假、丑、恶,我敬重他们为法治建设所做的每一份努力,也正是为了让这份敬重能永远继续下去,我也希望小撒们别再为这样的“意外”感到委屈,而应该更加勇敢地把镜头对准真实。
/ N* G1 L  e' \( q, I
2 M; a% T1 H; n& e  新闻链接:http://www.cctv.com/news/20060504/100139.shtmlA>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13 22:27 , Processed in 0.0796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