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诉讼请求法院不予支持?”“我提供的证据法院为何不予采信?”……一些当事人在接到判决时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今后这样的疑问将在广东法院得到明确答复。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广东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座谈会上获悉,广东三级法院正着手推行法官“判后答疑”制度。当事人在裁判生效后的一定期限内,如对裁判提出疑问,由原承办法官对裁判的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进行解释,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说明裁判的理由和依据,从而使当事人明白法理和情理,服判息诉。(7月20日《华南新闻》)' I! |, [/ U* q4 ]0 D1 ~7 F
T, c% `/ I* h4 a7 J8 r
7 M. `; r! k/ X2 t 广东法院推行“判后答疑”制度,是对生效的判决书通过答疑形式,使不服判决的当事人明白法理和情理,这种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过于理想化了,且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z( o m' D1 p9 w1 \7 T
' N2 b0 s# s3 W5 k l ]) Z7 S5 a3 i* G. C* ` 一是这种答疑过程无非是在判决书之外形成的又一判词。对于判决书来说,无论是认定事实、证据分析采信,还是最后作出的判决主文,所有认定和否定的事实都是经过严格的法庭调查、举证质证、辩论陈述的,判决书也是在此基础上对纷争作出的结论,当判决一旦发生法律效率,就必须执行,没有第二种解释。如果出现答疑,就说明法庭调查不仔细,举证质证不到位,辩论陈述不完整,至少说判决书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种问题指望通过游离于判决书之外的答疑解释,是很难让当事人服气的。+ [" o, q* A: `( c! y7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