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287|回复: 0

九江看守所在押人员死亡事件尸检:系正常死亡

[复制链接]
hhbgwlt 发表于 2009-5-6 16: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5日,九江市公安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看守所死亡人员尸检报告。当日,引发社会关注的九江市看守所在押人员李文彦死亡事件,其调查有了新进展。李文彦的尸检显示,李文彦系正常死亡。新华社记者
章武 摄
相关专题报道:
全国看守所监管执法专项检查

新华网南昌5月5日电(记者
周伟、章武)5月5日,引发社会关注的九江市看守所在押人员李文彦死亡事件,其调查有了新进展。李文彦的尸检显示,李文彦系正常死亡。
李文彦,男,1959年出生,家住湖北省武汉市。今年1月24日,李文彦因涉嫌破坏电力设备(盗窃防洪电缆),被九江市公安局


                ·
               
                  
                  疫情动态:葡首例 美英续增
                  全球1085例
                ·
               
                  经济形势展望:GDP有望反弹CPI渐近底部
                ·
               
                  大学排行榜潜规则:"赞助"使排名上升?
                ·
               
                  
                  北京男女干部同龄退休条款被删除

                ·
               
                  孙悟空也有"困惑":缘何难敌"模仿版"?
               
                   网言网语
                ·
               
                  热议:“假如马克思今天还活着……”
                ·
                "雷人"的红头文件:想不公款买烟都难?
                ·
                婚房之殇:"80后"婚姻注定因房而死?
                ·
               
                  网友:用行动让"五四"精神焕发新光芒

      
         
            
            
            今日国内聚焦
            
            ·
               
                  李克强:依靠科学、公开透明地加强防控
水上分局刑事拘留,同日羁押在九江市看守所。3月2日,李文彦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3月27日,李文彦在江西省九江市看守所死亡,引发网民关注。

5月5日,江西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公布了李文彦的尸检报告。报告结论如下:1、根据尸体检验,李文彦体表仅见左额部头皮下出血及少数表皮剥脱等轻微损伤,各脏器未见损伤,故可排除机械性损伤致死。左额部头皮下出血为钝性物体作用所致。胸前区的皮肤改变符合抢救过程中电除颤的电击所致,双下肢的皮肤颜色改变为冰冻所致。2、根据毒物检验,李文彦体内未检出常见毒物,可排除中毒死亡。3、根据病理组织学检验,李文彦生前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膈下脓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慢性疾病。4、根据尸体检验,李文彦气管、支气管内见大量血性液体,这种血性液体对呼吸道堵塞所致的机械性窒息为其直接死因。呼吸道血液的本源,根据解剖所见,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自发性出血经胃、食管返流吸入形成。

尸检显示,李文彦系正常死亡。



武汉男子猝死九江看守所 看守所:半夜噩梦后死亡

李文甫介绍,哥哥李文彦去年5月称到江西九江打工,很少跟家人联系。今年3月27日上午10时许,九江市看守所突然致电其弟媳任怡春,称李文彦病重,要他们速到看守所;中午12时许,该看守所再次致电任怡春,称李文彦已经死亡。

九江检方介入李文彦死亡事件 警方称调查过程接受监督

江西省九江市看守所在押人员李文彦死亡事件,日前引发社会关注。记者1日在九江市采访时了解到,九江市检察院已经介入事件调查,九江市公安局表示将接受相关方面监督事件的调查过程。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12-25 02:17 , Processed in 0.08840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