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263|回复: 0

一家长北京被骗50万 民警提示:小心八种招生骗局

[复制链接]
imtatew 发表于 2009-7-8 18: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度高考已经结束,本周起,本市(北京)的部分高校就将陆续投递录取通知书,而这一时期也是各种利用招生名义,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发期。今天上午崇文公安分局公布了一起高招诈骗案,同时结合多年的分析研判,总结出8种高发诈骗类型发布防范提示。
公司老总冒充处长骗50万
46岁的唐某本是一公司老总,却打起了高考落榜生的主意,摇身一变成了某省教育厅的“副处长”,伙同假冒老师的李某等4人,以能为考生办理中国政法大学入学手续骗取钱财50万元。
民警介绍,事主严某因身体不好,影响了女儿高考复习,为此他到处找关系,希望托人把女儿办到北京上大学。
严某在北京治病时结识了一个病友,经介绍认识了田某,称可帮忙让孩子上中国政法大学。在田某的引见下,严先生一家到北京见到了唐某,唐某出示了“工作证”,上面他的职务是黑龙江省教育厅某处副处长,并附有照片。严先生依唐某要求交了5万元手续费,唐某出具了印有“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方章的收据,并提出将办事所需的费用45万元交给田某,便可到学校办理手续了,第二天严先生在前门东大街的建设银行将45万元转账到田的卡里。
严先生随后接到一个自称大学老师李某的电话,让严到学校办理入学。李某以家长不可随便进校为由,只带着孩子进入校区办理手续,不多久又回来说手续不全,需要补办,让严先生回去等消息。此后严某得到的回答竟是这事儿办不成了,花费的50万元也被对方推托称要不回来。
民警经调查发现政法大学并没有李某这个老师,而且唐某所出具的收据也属伪造,黑龙江省教育厅也查无唐某此人。警方随后展开抓捕行动,李某、唐某等5人相继落网。唐某交代,他本是一公司的老总,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入不敷出。后来发现高招诈骗能挣钱,他就开始“包装”自己,进行诈骗。
警方揭示8种高考招生骗术:
骗术1:谎称与高校领导或招办人员有特殊关系。一些不法分子自称是某某高校或招办领导的亲戚、朋友,称有办法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以此实施诈骗。
骗术2:谎称“内部指标”诱骗。一些不法分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后择机逃之夭夭。
骗术3:假冒高校招生办人员。一些不法分子携带高校招生宣传资料,往返于各高校之间,自称是高校招生办人员,蒙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并许愿只要交了多少多少钱,肯定可以录取等。
骗术4:以军校地方招生名义诈骗。一些不法分子编造有军队院校地方招生指标,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骗取考生家长钱财。
骗术5:以定向招生、自主招生之名诈骗。一些不法分子向考生家长许愿能降分录取,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学生家长,骗取定向招生、自主招生费。
骗术6:混淆文凭教育形式。一些不法分子有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考生。考生入学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学考试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骗术7:以租高校招生点、办事处名义诈骗。一些不法分子有目的地在市区租房,设高校临时招生点、办事处,打着高校的旗号进行招生诈骗。考生报考此类高校,交纳了部分现金后,不法分子便携款逃跑。
骗术8:打着本科“补录”旗号行骗。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其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的弱点,打着本科补录旗号行骗。实际教育部规定,常规录取结束后,高校本科层次招生一律不补录或换录。(王蔷胡建强 李振斌)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26 17:58 , Processed in 0.0843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