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615|回复: 0

谁来拯救“妖魔化法制新闻”

[复制链接]
moneycs007 发表于 2009-12-29 10: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T3 [4 K! S+ w& l6 `7 ^0 U6 n5 U: ~6 c& ~" j  t
  都说娱乐新闻擅长捕风捉影,但当下的一些法制新闻做得比娱乐新闻更娱乐;都说当下的悬疑小说扣人心弦,然我们的一些法制新闻记者的杜撰能力往往让专业作家汗颜;都骂“标题党”哗众取宠,可某些法制新闻从标题到内容,都远远让“标题党”望尘莫及。这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现象:“妖魔化法制新闻”。" @+ j2 O. F2 @
% E' P# n+ i, z% e2 U* Y$ b

: u1 X6 g! X( V$ H4 T' p9 M! c- j  这种娱乐化的趋势,在纸媒尤其是网络媒体上,不可小觑,还似有越演越烈之势。为吸引公众眼球,君不见“妖魔化法制新闻”的表现令人眼花缭乱:一些媒体选择性地使用司法机关或政府部门提供的材料,导致案件的性质在报道时发生重大偏差;一些媒体在报道法制案件时,以情绪代替理性和法律,未经司法审判,就对审判结果胡乱猜疑,为案件定性,给被告人定罪;有的媒体记者对案件本身不感兴趣,但是对案件之外的“婚外情”、性犯罪手段情有独钟,作煽情式报道、细节化描写;一些记者偏听偏信,肆意对采访素材按照既有观点加以取舍,断章取义,甚至歪曲被采访者的原意。以上种种,触目惊心,贻害无穷!9 y( n, s8 g* k. W' Q8 t3 i$ ]

1 p  Q# J' q* T* ]+ M: J' F
% W' o% A( j2 I  h- W! K  客观来讲,新闻媒体作为记录者、观察者的披露、声援和呼吁,对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是一种有力的监督。司法与媒体,天生就是一对相依相存的伙伴。但是,“妖魔化法制新闻”的现象,正在危害司法与媒体良性互动关系的存在,损害司法与媒体的健康肌体。: }4 T& y2 E5 Y5 r$ l  o
3 r  q4 K4 S* Y) n- M5 H
  \" r9 r( H  M3 i7 H' p2 y
  笔者看来,出现“妖魔化法制新闻”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媒体忽视了法制新闻本身的弘扬正气、传播法治的作用,选题和视角只关注是否的猎奇与香艳,追逐一些低俗的胃口,以达到畸形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二是一些法制新闻记者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达不到法制新闻的专业性要求,尤其是一些媒体大量非正式记者采写新闻状况的存在,更是难以保证法制新闻质量;三是一些媒体、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良知缺失,为了谋求非法利益而沦为个别人的“传声筒”,“有偿新闻”大行其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神圣职责被抛之脑后。, K; I  h! h  S* J1 U

8 w5 U. X3 n! d& R% Q
0 H) p1 t0 @0 s8 o6 \2 k" @3 R6 ?1 L3 i  司法需要监督,但监督与暴力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有些案件的媒体报道,已经影响到司法的公正和独立,造成了司法与媒体的两败俱伤,造成了社会民众对司法与媒体的双重失望。
4 N' y& o) Y6 v' F3 a: ]
5 A, Y8 N) g4 j' I, }5 f* w+ M/ }4 \" H# E7 d
  解铃还须系铃人,“妖魔化法制新闻”的问题,还需要从媒体内部抓起,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 ~* o$ ~* X+ Z; W  H
5 d* v8 h+ P: b  j  G9 N7 T/ B$ Y

5 g4 n* a2 }$ `; T! E  一是观念的转变。法制新闻的目的就是惩恶扬善,传播法治。一篇法制新闻作品,精彩纷呈,给人启迪。那种仅仅企图通过案件之外低俗内容来吸引读者眼球的观念,不仅是忽视市场理性需求的短视之举,更低估了读者的起码智商。+ t7 }( {* z& Z" V% v% l
& J$ |3 o; m8 x# L. p9 _+ f1 y

4 ]6 K, i! G( V) Q; K4 `  二是职业道德构建。记者是“无冕之王”,是社会正义的守护者,这支队伍的道德素质和良知,影响重大。为此,行业主管部门和媒体自身要大力进行行业素质教育,加大制度建设,彻底清除“有偿法制新闻”的存在,达到新闻记录真相、传达正见的目的。3 J$ M, o6 G6 X+ O  v

- C# V/ d8 z$ u0 n9 G" U; c0 d7 h" C, c0 x, _
  三是大力加强法制新闻记者素质的培训。 从新闻学的角度来讲,法制新闻和娱乐新闻等其他新闻的要求一致,但是司法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任何主观感情因素的添加都有可能带来司法衡量天平的倾斜。这就需要加大新闻记者法律知识和新闻写作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案件报道合法性、准确性、有效性的把握。对待报道的当事人,应该坚持全面、平衡、客观的立场,不掺杂任何意见或偏见,不带任何主观倾向;在具体写作中,连“春秋笔法”这样的方式都要慎用,更不能肆意添油加醋,捕风捉影。
" B/ G7 c3 ~3 l. ^0 K) @% S. b: ?% M0 d

8 p( \+ x# p9 ?. n  “妖魔化法制新闻”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我们的媒体自身的浮躁、短视和功利;“妖魔化法制新闻”也不可怕,怕的是我们没有面对和解决的勇气和决心,怕的是制度、良知、责任的缺失。( r% g- F1 d  Z( G. u8 p" Y+ V" k! T
: a7 ?1 b$ H3 J6 D" c

+ k! x- V: G3 _6 h- f* q  法制新闻的“降妖除魔”,是时候了!( b; w, S0 d$ u( {2 O6 X) T

' e7 q0 i5 T: K6 c2 x: c5 S
2 j9 X: I: p& n8 ~  L7 s' A  (作者简介:唐时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作家、时事评论员。迄今发表各类新闻报道、法学论文、时事评论共计200余万字,获得各级新闻奖、文学奖30多次。新华网a>云南频道、中国法院网a>、天山网等多家媒体评论专栏作者、特约评论员,昆明市作家协会会员。)2 M& a+ T6 M' g- w; e% n9 S

. P! i5 }" O9 C" Y* D7 n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4-30 12:16 , Processed in 0.0823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