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3 ]% E$ t$ O0 w0 D, I
. O, {3 O, h$ q$ N0 e! g% o 我参加过法律知识竞赛。
7 B0 M% p- [4 J+ P# M/ ]
7 v- G' T9 a Y1 W- t1 C1 e1 ]" v5 E7 l" N/ w
那是20年前,我,与普通人一样,天天想中大奖,梦想一夜成名。
# j2 y- e9 M7 n6 ]+ M( [# q7 E2 H+ }- g; j
9 j0 u3 A( s$ Y* c$ q: h 于是,我刻意搜集报纸上的法律竞赛信息,并翻阅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a>,虔诚地将法条与题目对照,细心到发现题目错误的地步。3 Y: w# j: f& L, R% t& r" D: a
+ O* x0 M O0 n. Y
7 g# o# @, n! S3 f% l1 @
! I/ a1 E e2 r8 p. h9 d( u* T! y% o8 o+ I
, T0 d0 A* v7 y9 D. }5 P/ h B# \8 B. w# Y! [3 b. P. p/ g8 l$ s
5 _2 `: F" o6 I. [& I 饶是如此,仍然没有中过奖。; M1 B; c/ Z9 t! [) H
* H$ H$ a- P6 U) }
5 B+ ~3 l. E1 t
理由倒也简单,因为这种奖项是总体可控的,即便有公证、有监督的抽奖。西安宝马彩票就是例证。4 v, @; I; v5 u) n( ]. ^& S
" I5 r( ~4 U% m9 q/ ` K6 ~6 g6 f
% n: E# s" y& r' M7 F 10年前,我为法律知识竞赛出过题目。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按照我的王氏风格实现了我的普法理想,但必须承认,我的个人风格受到旧有制度的规制。题目仍然是以选择、填空、案例分析为主,尽管难度小了些,设计生活化一些,案件有趣一些。) }4 i9 I3 S, {3 c4 _
* A* G+ a* k! o) T3 A
4 K6 ^) ?! q/ n& P3 ?
近几年,我当过法律知识竞赛的评委。尽管因为我的评判从宽解释让另一些评委不满,但我坚持不改,宁伤同事感情不伤法律的真谛。法律只有是有趣的才有生命力,如果法律让人死背法条,那是我们普法人的悲哀。
4 U$ p9 w5 t. f: ], B
" i& ^# g, J2 h8 |: A9 O$ y/ r3 v- ~' \( z5 w4 {
今天的我认为:法律知识竞赛就是糟蹋着法律玩儿的一种游戏。6 Y# y" e1 O; K: i N
6 k' H6 G7 O2 P( Z; p+ V. ^
: x- g: Q5 ~9 X U0 u( B 说实话,我已经对这个话题不感冒许久了,之所以旧事重提, 是因为2009年12月31日法制日报头版报肩处的一篇文章。: Y' v( f+ C' ?0 h9 U
3 U( P" P8 W. ?3 }, d
( [. _- B2 k' ]& o- r( O0 F8 B8 s
12月26日,在北京举行了由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普法办共同主办,也是“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之一的“学法守法用法建设美好祖国———全国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电视大赛决赛。
9 w1 ?7 p3 N0 ^0 v4 Q; k! u
' E0 q& x, L+ B" o5 t' B3 y# ^8 S1 L2 F8 G. K2 `% q: b+ a5 F
看这个大赛,名头是全国的,而且与“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相联系,主办单位又是三家专司普法的机构,但金玉其外。
( D6 A2 L) ?% S- V0 t/ ?0 v/ g( c: H+ G K
: n* R4 c: x2 B& V' w
我没有看过这场竞赛,我也没有兴趣看这种竞赛。但我为何就敢如此下结论?
: R2 r7 G- `: X9 P6 n
3 g6 z9 R" s( y8 v9 J& m, R1 ^4 I: f1 V9 d3 c, N7 o
我个人认为并不武断。3 M' o8 t9 ~5 Q( X, n
. M$ L& R. O- d/ z$ m" ^' J
9 J O+ C# M! d3 F# x 为何?
0 u7 [$ T: f/ M! A k7 f3 |$ D
5 b4 j: j( {; h3 w, f# r
/ x$ o2 @5 b- H2 S* ]! Y+ g# r$ m! P 因为我有证据:
/ e9 F. A% }8 B# Z, b9 V' `
- g) N4 H1 i# @5 E
! C4 {1 f* V& ?( l “依据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何处理?”“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Q( I8 L0 ]4 e: b, s' q/ l L
% x5 I; o0 s; |: @/ s
6 q4 [. V, Y" ^4 J( o
主持人话音刚落,抢答器就响了起来,随即,参赛选手准确回答出了问题。+ M2 K8 I7 Q5 i6 j b
- B0 x& X0 \! ?
, f% @! v% G" \; {+ c 这是报道中给出的一幕。% x# g' M7 C0 H' T8 O
' i! d3 Y9 W: I2 z6 ]3 k5 O
9 O4 \" W# s, D) | 这不禁让人眼镜大跌。
0 J1 A( H8 o I6 R1 V
; d/ U: B. E9 ~. J" I7 r4 O T, Y6 O& g1 b/ C, r% a1 @! A
这个竞赛题目到底有什么普法意义?
' ~3 f* q. |% [. X: V. p
: b+ A6 E: A7 o* b3 o- d* r, W! B/ f7 K& G1 D5 d
我们知道,过错责任主张有过错就要有救济,强调的是行为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过错责任主张没有过错,仍然担责,强调的是行为人的高度谨慎。
+ p* o0 R4 N6 J! `6 W5 R: Z, N! N6 l
A' s- ?4 u/ ]3 b* I 那公平责任呢?
3 x- F( m( _ M9 m6 U& @6 ]0 a G; m/ J% n9 F8 P* {
+ L' `6 v- R3 I2 @, B 无非是中国中庸理论上的体现。
# m. C0 f0 {# k4 N8 {' s% O4 \& M: y# }) a, `
& X3 F7 B3 \. l0 c: U C 这一条在法律上苛责最多,有学者甚至不主张其为归责,因为这种责任分担充其量是一种风险补偿机制,上升到归责原则实在过了一些。
2 A1 P3 {8 F( Q5 A8 U& X) h/ d. a" x3 |2 S- M
% x1 Q* c4 [- c6 ? 最近网上一篇“我比彭宇还冤,送同事回家赔了10万”的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发帖人是南京市民檀先生,他送醉酒同事朱培训回家,次日早上朱被发现冻死在家门口。南京市浦口法院一审判决檀先生赔付死者家属10.6万余元。
; g; ^& e8 J9 Y0 K
1 I0 k( U0 E$ c4 I/ q0 \
- P, y3 K4 Y6 j; @4 r) h e 法院认为,“朱培训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饮酒的危害应该是很清楚的。对于自身死亡的后果,应承担主要的民事责任。而檀作为护送人员,在明知朱培训饮酒过多的情况下,其护送、帮助义务未能完成,从而导致朱培训在失去照顾的情况下丧失生命,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H/ B9 u: U" F2 P) _: v( Q4 C
* a5 u; @6 ~. M! Q; c
7 r5 S, k5 v+ E# Y
其实,就我看来,很明显,这里面法官是在为了追求公平而强加其责任。
/ z7 {, i7 T G+ P0 v; ?2 V
! q, Q, U" K9 `" E' a
. r9 e' q" e2 C1 x2 e9 E 何以如此?
2 I& i' p' z ^4 D1 W
L+ }- i* s' j7 r `, ~ W, s. L% y6 m- `* H2 I: c- u) q
是因为一方死了人,另一方与之有共同喝酒的联系,所以应适当分担民事责任。
; J1 n) z4 u+ e1 z, I+ l
% Q+ E, h8 s4 W( }3 v3 u* W, a$ P, u" h" W3 U) M6 H
必须承认,在和稀泥的时代,用公平责任,用调解方式解决,似乎双方都满意;但在高度强调责任的今天,就会让人不服气。, J5 W5 ]0 J9 t7 c) X
0 B* k! J- g4 K$ U/ M3 F8 [1 v
% i7 I3 R7 Q) e! {' w 可惜,我们的知识竞赛也是这样还在胶柱鼓瑟,不能与时俱进。仍然是从法条上我出个题目,你答一下,这怎么能够吸引21世纪的小青年?5 N, M, \0 e1 u |2 \- j
* Y% o% S/ w$ i; N6 Y2 S: x3 v: ^' W6 K1 H
我个人的观点,如果说不良法学教师在误人子弟,不良法官、无良检察官、律师a>在贪赃弄法,那么这样的无良法律知识竞赛就是糟蹋着法律玩儿。
9 y% C' S C4 n. E P: O$ \! L/ o, `* c* a: s+ b&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