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1327|回复: 0

中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guo1615739848 发表于 2012-7-19 16: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1、        “汉律六十篇”——汉武帝时期继续立法活动,令张汤、赵禹等制定法律,如张汤制定《越宫律》二十七篇,是有关宫廷事务和警卫方面的法律;赵禹制定《朝律》六篇,是有关诸侯百官朝贺制度的相关法律。自此,这一阶段制定的《越宫律》27篇和《朝律》6篇,与先前完成的《九章律》9篇《傍律》18篇,合称为“汉律六十篇”,成为汉律的主干部分;. y& @3 E. B0 c* x% k& I, U$ o6 E6 ^
32、        决事比——作为司法判例的“决事比”是指,在法律没有正式规定的情况下援引以往已经判决执行的典型案例作为判决依据;
. v9 h2 {3 ~  F8 }33、        上请——是指贵族官僚犯罪后,一般司法官员无权审理,必须奏请皇帝裁断,皇帝根据犯罪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减免刑罚的制度;
/ j6 `* Q- o# i34、        僭(jian)越——又称逾制。规定凡是属于皇帝御用的车马乘舆、服饰器皿等,任何人不得僭用,否则治以重罪。% e* v- V8 U2 ?" ]3 B) x$ v% D$ U
35、        犯跸——是指冲犯皇帝仪仗、车骑影响通行;& t0 w& B$ }1 x+ G7 T9 n
36、        通行饮食——是指为对抗朝廷者充当向导、提供食物及传递情报。犯此罪者,处以大辟之刑;
, p  l3 q: Y; U$ r& K37、        见知故纵——是指官吏见知犯罪必予追究,否则将获同罪;
5 M7 {+ `0 J. b) Q" a38、        首匿——是指首谋隐匿犯罪。犯此罪者,则处以弃市之刑 ;
& X+ f) c1 o& N2 r# ]& I39、        阿党附益——由中央委派的诸侯国丞相相对诸侯的罪名不予揭露,构成“阿党”罪;中央朝臣与诸侯勾结,构成“附益”罪。0 ^# I5 _: y; L% A, i
40、        《左官律》——汉朝尚左,擅自仕于诸侯谓之左官。汉景帝时为打击地方势力,制定《左官律》,规定地方官吏由天子任命,不经中央委派而出任诸侯国的官职即为“左官”,命官者及受命者双方都要受到严厉处罚。
0 g  x+ {  ]5 }; j5 J41、        上计——汉朝有“上计律”,对官吏的考核主要用“上计”的方式。所谓上计,即每年年终由郡守派出上计掾和上计吏各一人,携带写有本郡内农业生产状况、户口增减、治安情况等内容的上计簿,到中央向丞相(东汉时丞相称为司徒)汇报。经过考核,根据其考核结果决定赏罚。有成绩者可逐级升迁,称为“平升”,政绩卓著者可越级升迁,称为“巨升”,无成绩者,轻则申诫,重则罢黜;' z9 x8 c9 L* ^. ]& D, J
42、        六条问事——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后,规定刺史以六条问事,行使监察权。其目的在于督促郡守平理狱政,严防其与豪强势力勾结。
  G3 f: r& h# q, m# g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4-29 07:54 , Processed in 0.1277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