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1431|回复: 0

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制

[复制链接]
棒棒糖 发表于 2012-8-11 19: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清末“预备立宪”
0 \6 O4 v& Q4 W4 N+ U. P. B(一)清末修律特点:# o: A& h: T. {% t) G) d8 j: W
1.指导思想:借用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形式,坚持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内容,即成为统治者变法修律的基本宗旨。8 J  f- a# y1 |# p8 d& t/ Q1 n
2内容上:
$ h0 M' Z! C0 a6 Z2 c' y(1)坚持君主专制体制及封建伦理纲常。
0 u" j) {- K# B0 i$ T9 w$ A(2)大量引用西方法律理论、原则、制度和法律术语。
0 E* r" N" n; J. _6 V3.法典编纂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3 t2 `. C+ Q4 ]: h( x. e
4.它是统治者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在保持君主专制政体的前提下进行的- J' w! {1 r3 L7 U
(二)清末修律的主要影响:(04年考)
, O" F9 `1 e3 n) q% `1.标志着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
$ x1 K6 r6 [2 y  H0 F6 A) g2.为中国法律近现代奠定了基础。3 }  [. d3 V. U! h
3.清末修律一定程度上引进和传播了西方近现代法律学说和法律制度,使近现代法律知识在中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促进了部分国人法治观念的形成。1 s& Y$ p3 m, T5 f) c. r
4.在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近代化。) |' T2 M- q! ^6 O7 Q
(三)《钦定宪法大纲》与“十九信条”5 v$ z+ a7 _4 d' Z# Y0 b
1.预备立宪:1905年,清廷提出“仿行宪政”,史有“五大臣出洋”。1908年8月公布“预备立宪”计划,1909年各省设立谘议局,1910年成立资政院,1911年11月匆匆发布《重大信条十九条》。" `/ ?* y; ?1 k
2.《钦定宪法大纲》
- j( H* ]( }. W$ Q/ b3 w(1)1908年8月颁布,是中国近代史第一个宪法性文件。(07年考)5 N/ ^* F; Y) s* V  n- Q
(2)结构与主要内容:共23条。分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
8 D+ ]0 Y2 p9 h& S(3)特点:皇帝专权,人民无权" \# z" g2 `. M  S" e+ v# ^. l; a
(4)实质:给封建君主专制披上“宪法”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君主绝对权力。" O" e* v  v+ {
3.《十九信条》/ D* V; f; `4 D& M$ B4 }. e
(1)定义:全称《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是清政府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抛出的又一个宪法性文件。
2 J# \" J, S$ E(2)公布背景:1911年清王朝迫于武昌革命风暴,资政院仅用3天即拟定,并于11月3日、公布。/ x, e$ f& O$ E$ W( N
(3)内容:形式上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对人民权利只字未提。(07年考)! A* A, L; l3 E" ?6 P! t
4.谘议局与资政院; L! E5 @) C  D1 f) m
(1)谘议局:3 r& W4 S8 E7 d% c
①定义:1907年筹建,1908年7月颁布《章程》,1909年开始在各省设立。
, J( i3 c  q6 m1 K+ k  n8 \②实质:各省督抚严格控制下的附属机构。
( L. J, [# R; c' ?" I% A③宗旨、权限: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决算预算、选举资政院议员、申复资政院或者本省督抚的咨询等。(07年考)
: B% D) W3 [9 r7 `+ u+ f(2)资政院
- w7 E9 D" \; Z  J' }9 [. x5 e(1)定义:1907年筹建,1908年陆续完成《院章》,1910年正式设立。
0 w2 |0 u1 g2 M8 s(2)性质:承旨办事的御用机构,与近代社会的国家议会有根本性的不同。(07年考)
* G1 r/ a" h& ]/ f- p2 j(3)内容:可以“议决”国家年度预算决算、税法与公债,以及其余奉“特旨”交议事项等。但一切决议须报皇帝定夺,皇帝有权渝令资政院停会或者解散及指定钦选议员。- Z8 m, v* w. x: ^
二、清末主要修律内容
2 c  e. z) F  `/ v! S(一)《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新刑律》$ R3 u9 ?, v8 I3 o7 M- h% ^9 [& D1 A
1.《大清现行刑律》; F. u/ E8 \; g0 r7 \
(1)公布原因与过程:是清政府在《大清律例》的基础上稍加修改,作为《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一部过渡性法典,于1910年5月15日颁行。(04年考)# y. W7 u/ |3 a; v% J
(2)主要内容及变化:
6 e$ Y0 x" _+ I* t9 t①改律名为“刑律”;
: i- }5 M! j- r$ }②取消六律总目,将法典各条按性质分隶30门;
- w  ^- q' G6 ]( x2 R/ c  ?) r③对纯民事性质条款不再科刑;
, k3 T. u" z4 [" o( S( |④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手段;: @2 Q  [( E3 b7 R% G, b: Q% a
⑤增加了一些新罪名。
" [2 ~, y) s; x" U8 P5 I2.《大清新刑律》
) ]. D1 o& s  Z: w" d(1)特点和地位:1911年1月25日公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但仍保持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04年考)
$ _; k  `3 X( o7 N(2)制定过程及篇章结构:1906年起草,由于引发了礼教派的攻击与争议,至1911年1月才正式公布,但并未真正施行。《大清新刑律》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5条。(04年考)0 J' V1 E( O3 k7 V% y
(3)主要内容及发展变化:9 ?) S+ S+ s+ t
①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撰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
8 j! |6 e7 Z- z9 Z, i" p( ^②在体例上抛弃旧律的结构形式,将法典分为总则和分则。% P. y% V: m4 ]; k( U$ ?4 R
③采用了一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刑法原则和刑法制度,如罪刑法定原则和缓刑制度等。" G7 V! y2 {) E2 Z0 o" f
(二)《大清商律草案》与《大清民律草案》
# \( N. Q% ~% q+ t' O2 f( n. r1.清末商事立法: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 _7 X2 |( I+ x' E2 ?3 S
(1)第一阶段(1903年—1907年):主要由新设立的商部负责。1904年1月《钦定大清商律》是清朝第一部商律。同年相继颁布了《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6年5月颁行《破产律》等。- o5 k! \9 T, w' V- _& e
(2)第二阶段(1907年—1911年):1908年9月起草《大清商律草案》并未正式颁行。
! W2 I3 Y8 h* f5 }1 o; @9 Q2.《大清民律草案》:1910年12月编撰完成《大清民律草案》条文稿,其共分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五编,1569条。该部草案完成后2个多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这部民律草案并未颁布实行。( E. e6 ?( X4 X4 z! m' L
(三)诉讼法律与法院编制法7 R) m- c* F# a" V8 ^9 U
1.《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六编与《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四编,是沈家本等人在《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遭否决后起草的两部诉讼法草案,于1910年底完成,均系仿德国诉讼法编制而成,后未及颁布施行。7 v: ~& D/ [2 t$ z- ?/ m2 h6 {: a
2.《大理院编制法》:1906年制定的关于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的单行法规。
9 P$ Z1 @2 F# E. D- s; |, T2 v3.《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1907年,仿效日本制定的关于法院组织的法规,共16章。
) L! Z9 ~! y; `: O6 p三.清末司法体系的变化:
* |0 W" F! z) u8 i1 A(一)司法机构的变革与四级三审制:3 v2 @/ _1 B, F7 [% V& V% ^
1.清末司法机关的变化: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04年考)
) |# Y  q7 |# w1 B! p2 ~$ v# `0 G) e2.实行四级三审制:规定刑事案件的公诉制度、证据、保释制度,公开回避制度,检察官、法官考试任用制度,改良监狱及狱政管理制度。(04年考): S/ P! y. E- \
(二)领事裁判权与公审公廨
- ], H3 k  x2 R1 j6 C1.领事裁判权:2 M& U! S0 K( ?/ U
(1)内容: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2 }& K, _$ H, _* u
中国人——领事权国家侨民——被告主义
3 P6 j* p. r, p- i0 M- _: Q领事权国家侨民——领事权国家侨民——所属国审理(指同一国家侨民)+ |( ^; G& C" P# y: \
不同国家侨民争议———被告主义1 _9 ]) g  @6 j( ?/ j% \8 e
领事权国家侨民——非领事权国家侨民①前者被告——被告主义' \  B4 x% t  q: p- O+ ~) F
②后者被告------中国法院
4 {$ b3 u6 g) D1 M: h7 e5 n2 M(2)审理机构:一审在华领事馆法院----二审各国上诉法院----终审各国最高审判机关审理。
, a, X0 A, T1 g(3)后果:破坏司法主权、外国侵略者护身符、镇压中国人民的工具。
+ ^$ m4 f. P  T9 Y& R+ t2.观审制度:取得在华领事权后,外国人是原告的案件,其所属国领事官员也有权前往观审,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粗暴践踏。7 X; g7 h) Q7 \2 u4 E
3.会审公廨:1864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
! V& t+ M6 B7 O6 N2 u; P; ]四、民国的宪法
! I  j' f: ^) f2 @2 B  Z( h(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9 U) q2 T. A1 z, j9 l
1.内容、特点及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一部重要的宪法文件,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
8 f0 K& g# \) Y9 @9 p5 ]/ |   其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中华民国临时宪法性质。
3 S" s6 I; r6 @: r(1)是辛亥革命的直接产物,它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学说为指导思想。
6 X+ |, P0 {+ `# S, k(2)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3 N& n# M4 _" |1 P. i% F# P
(3)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组织原则。
. D0 a# v- h% ](4)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中一般民主自由原则。
7 s8 U+ r3 @# U1 O6 o(5)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i0 W5 k; S+ y1 H
   其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特点就是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主要表现在:1 d8 z' B$ |* K+ g
(1)在国家政权体制问题上,改总统为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4 z1 b; ?. ?6 b$ Q! P) K. K
(2)在权力关系规定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以抗衡袁世凯。/ y. ~7 N" i# A  [3 n
(3)在程序性条款上,规定特别修改程序以制约袁世凯。
( b9 B, K2 o: K6 y2 D+ d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9 @) {) B2 {5 k/ C(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3 c# P4 i, a, S+ P2 X% {(2)肯定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中国数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0 k7 R6 H( ]6 P: N; m. Y(3)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民主”、“共和”的形象。6 ^* y" r3 W2 A4 r6 d
(二)“天坛宪草”与“袁记约法”
9 o! |; j4 v( J; K$ d0 S- w% ^4 q1.“天坛宪草”即《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年10月31日完成,因在北京天坛起草而得名,是北洋政府时期第一部宪法草案,后来袁世凯解散国会,使“天坛宪草”成废纸。
. e3 B) v' }9 `$ k: t% K2. “袁记约法”即北洋政府于1914年5月1日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因袁世凯一手操纵而得名,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本质区别。8 p- v; ]! g) U9 @
(1)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定《临时约法》确立的民主共和制度,代之以个人独裁。
# I) |6 ]# {- c0 ?(2)用总统独裁否定了责任内阁制。
8 g  x% a3 u( ]: }9 r4 z) s$ i7 U(3)用有名无实的立法院取消国会制。
  p6 V& I( G5 W5 q8 \(4)为限制、否定《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基本权利提供了宪法根据。
  c. i9 h- P0 t* o( D2 a. Q(5)它是对《临时约法》的反动,是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1 S* j9 t  u; O( x2 ~9 U6 Y
(三)贿选宪法7 x) F$ k! j: U' o8 Q
  北洋政府1923年10月10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颁布的宪法。其特点:
' J5 X, \  |8 F" G" b1.企图用漂亮的辞藻和虚伪的民主形式掩盖军阀专制的本质。
) R! u2 \* W) v$ h4 d' }2 W* ~! Y- t2.为平衡各派大小军阀的关系,巩固中央大权,对“国权”和“地方制度”作了专门规定。1 t/ q, ^$ z  b& }, X6 }
(四)《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1 _# L4 L2 H1 |/ W
1.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特点
2 O  x0 d6 d) A% {% V( @3 L(1)从法律内容看,国民政府法律制度是继受法与固有法的混合。8 M5 D8 G" P' g" i, o- l1 p: w( L: X
(2)从立法层次上看,普通法与特别法并存,而且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数量也多于普通法。, i' h* J4 N1 U
(3)从立法与司法层面看,也表现了明显的“双重性”。
/ f5 C* \6 `; G! D$ R9 |% f" n(4)立法与司法的脱节,也是国民政府法律体制上一个明显特征。& L! x" A/ G" U& ~$ v
2.南京国民政府《中华民国宪法》的结构特点:基本精神与《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章”一脉相承。& o0 G% o* P/ t
3.南京国民政府《中华民国宪法》内容的主要特点:* A$ @1 a- Y' c% ~. V
(1)表面上的“民有、民治、民享”和实际的个人独裁,即人民无权、独夫集权。
' l! Z  W+ Z6 ^: N" L* n. ^(2)政权体制不伦不类:即非国会制、内阁制,又非总统制。
) l$ ?5 c8 A0 r3 M(3)罗列人民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文件都充分,但宪法抽象上的民主自由都被具体切实的法令否定。: i( f* D  S' {& F* j% z
(4)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之名,行封建剥削,加强官僚垄断经济之实。  s" h1 ~- e) p7 f& e: M' z! c+ I

: j& C/ O9 s3 j4 G6 t2 o1 v8 w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4-29 10:06 , Processed in 0.0789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