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声明:我不知道作者的真实身份,而且,以我在大学任教的资历,也许还不足以回答楼主的提问。但既然看到了,面对一个复杂的、难以回答的问题就轻易的躲避过去,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斗胆回复如下,未能深入思考,其中不周详之处,万望见谅!
6 s2 G# A# N' D0 U1 {: ^9 f, y, L5 e } e, o( ~, i
一、关于教材
& q0 v/ t+ X0 j h& i Y1 z①教材是书,死的;老师是人,活的。在学生初入大学,需要引导的时候,没有老师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是在以我目前的经验论,大学新生基本上没有自学新领域知识的能力,这应该与他们高中之前的教育基本上属于应试教育有莫大的关系。
# ]2 k# R( C) M0 c所以,老师的第一个作用必不可少,就是引导学生接触新科学。
' G; S& G0 s, x7 B
8 U" }! Q5 r, y: Y$ a) c7 w( W②教材不是万能的。高水平的老师可以超越教材,也可以活用教材,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启学生的思路。
1 X4 H! ^# v( x2 F所以,除了引导的作用,老师还有一种带领学生一起超越的作用。
* ]. p7 f c/ t' R e1 J3 N但是,需要这样老师的学生的数量和比例似乎在下降。$ U/ j8 W, g, ?" c
* |7 q! Y$ L8 R3 q+ D: ?& E③老师不是万能的。当老师水平有限、出于某些原因而知识更新有限的时候,一部高水平、更新快的教材,是保证老师授课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些优秀教材可能会很受欢迎,与其编写水平和对老师教学可能提供的帮助有重要关系。, X/ I0 c( i$ A2 g! p0 n, a: P
所以,好的教材是必要的。
. T( p2 s8 ^4 b
. c3 K8 f$ L; C9 W# n8 B( _" X④二者之间,难以定论孰高孰下。负责任的老师自然会选用好的教材,以督促自我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好的教材也自然会有市场,不愁没有销路。- O W- l' P( @: s$ E, O
但是,有些时候,也许应该说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看到通过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是学校内部的某些要求而实际上是在“推广”某些教材。这可能会有出于保证教学质量的考虑,但我想,当过老师的人都应该会知道,用哪本书作为教材,绝不会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法宝。所以,人为的,甚至是强制的推广,主要的,只能仍然是表面文章。: s1 l, H+ n# ^; m
8 Y7 P8 I# K- k1 s$ L {
⑤类推之,其他材料都不足以替代老师的面授。很多所谓的环节,貌似合理,其实也都只是出于管理的方便而铺设的表面文章。实验、实习、设计、考试、论文、答辩等等,都是一样的,都很可能会流于形式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的素质。回顾自己这几年教师生涯,自以为除了期末考试如果老师肯下功夫可能会有所保证外,其余的都真的只是形式,几乎无用。而考试如果有补考或重修,可能也容易变味。( p7 l" A+ a: ` S4 M, T% ~ E* N
呵呵,随便说一句,评估来了,这样的情况下,能不造假吗?造假成了一种必然。$ J6 P( j1 X6 k& H6 D
( G) ?2 r6 f( Q7 I: K% d% l4 E⑥自学?很多老师都会认可这样一种说法:大学生主要应该自学。可是,其一,目前看,应试教育的恶果之一就是学生几乎没有自学能力,老师能指望学生如何自学呢?其二,很多学校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日益琐碎的要求,诸如出勤率、教学进度等等,严重束缚老师,也束缚学生,老师要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不能该讲不讲、不能或快或慢,都要讲到,学生基本上也不需要自学了,课程安排又很满,可能也没时间自学了罢!* C2 V; v0 I# v2 ]1 a; p
说到底,目前的管理模式,几乎注定了学生不可能自学。对应的,老师科研也实际上受到限制。; y- E1 z; _$ z1 ?6 @" b
: T7 e$ Q v1 R$ i2 {: f; Y
二、关于班级
& ~9 c8 q7 V$ ~+ m9 _为什么要编班?更现实的问法,应该是:“怎么可能不编班”?在近年迅猛扩招的局势下,师生比是多少?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比例是多少?至少笔者所在的学校严重失衡,16000学生比2000教职员工,800以下教师比1200人其他职员。对,数字我没有写错。不搞机械化生产?您以为我还可能有什么方法去实践孔老夫子所谓“因材施教”吗?$ L* |5 \$ A/ M: D* L% f2 @
教育管理部门似乎也没想过因材施教的问题罢!学生在扩招,老师增加了多少?他们知道吗?教育产业化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吧?回想一下这个口号,还不能够说明问题吗?+ i* T1 O+ w2 c0 C4 w5 \! A
: J0 T7 I6 E6 q( Z) [9 k! C
三、我的结论0 {: i: n/ B4 Z8 ]/ H1 K% S
类似的问题,我思考至少也有五六年了。这里我只简单重复我最主要的看法:, v# J; y# A. B4 L
) e% I% U. N. \①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在于老师的责任心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什么条条框框;5 `! w) f3 Q& k
: v. A. ^ P7 v: m+ a2 i1 @4 c$ N# M②整体教学水平的下降,直接原因是老师不能安居乐业。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可以接受清贫的,但太多的人在蚕食本应属于他们的利益,以至于越来越多的老师难以免俗,不得不(包括可能在校外)为生计奔波,应付论文等等无聊的要求;) F1 i& x6 x* C/ M$ h
! Z7 f+ }' B M
③高校内部极不民主,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劳动法、工会法形同虚设,导致老师不是学校的主体和主导,进而导致高校官僚机构臃肿,教师利益被蚕食,教师人心涣散。这也是前述两点的直接诱因;
7 H0 }; @, r/ f7 F- J$ z1 N6 c+ n$ d/ e# U1 Q
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极其不务实,很多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长期任凭高校自主放流,客观上放纵了教师利益被蚕食等不良现象,发现问题后妄图以评估之类的表面工作解决(抑或是掩盖?)问题,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加重老师负担,激化很多矛盾,更是促使造假等不良之风盛行、高校道德水平进一步下降的祸首,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 N7 c B4 s) N k2 l, p* n( `# l$ u+ I; T
⑤不去掌握真正的问题,不去寻找切实解决问题的真正的办法,什么教育改革,教学改革,都不会好的结果。
! m& l# o. U) n5 @9 u' k0 E) [' O7 l- y6 p7 R( U) r j9 k2 _
就说到这里吧,谬误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j: X. L/ S; r. M- t6 f) k* t
! K& W* C7 ~5 ]0 w/ i2 K! J[ 本帖最后由 十里青山 于 2007-2-6 23:0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