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4221|回复: 0

"恒定"守则:透视中科大"不扩招"现象

[复制链接]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08-9-24 15: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扩招,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扩招使很多中国学生上大学不再是个难以实现的梦,这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无疑会带来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但是,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教育应该重数量还是重质量的争论也随之而现。其中最著名的是扩招之后"大学本科教育高中化,大学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言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50年以来,一直坚持保持适度规模"不扩招",1999年以来,本科招生数始终稳定在1860人左右。     科大负责人认为,扩招并没有错,只是要因"校"而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资料图片)      科大"恒数"和大学"极限容量"     在科大,"1860"被称为科大恒数。     1958年建校时,科大首批招生1634人;50年后的今天,科大每年招收本科生1860人。"1860"这个数字自1999年以来,就没有改变过。     多年以来,中科大招生规模始终相对稳定,尤其是在近年来全国高校普遍大幅扩招的情况下,本科招生数量一直基本保持稳定,没有扩招。     科大为何不扩招?中科大党委书记郭传杰说,中科大是一个强调质量和特色的大学。从建校开始,就有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办学要靠发展内涵,不能靠规模创一流。"我们不能用'流水线'模式批量培养学生,也不以科技成果的产出数量为追求目标,而是强调少而精,小而强,小有小的美。"     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认为大学都有"极限容量"。他说,每一所大学都应该有一个"极限容量",一个班级有20-30名学生,那么学生和老师之间就会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如果是40-50人,就已经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如果再多,上课就变成了报告会,很多学生就会失去和老师交流、进入实验室实际操作等机会,甚至有些学校学生上自习都找不着位子,教学质量必然会大为降低。
夕阳中的中科大(资料图片)      不靠规模创一流     50年来,科大从不靠规模创一流。对于一流大学,科大人有着自己的定义。     "什么是一流的大学?一所大学是不是一流,最重要的标志不是发表多少篇论文,也不是得了多少奖,最重要的是她的学生在社会上有多大的威望。比如我们大家一提谁是哈佛毕业的,就油然而生一种崇敬之情,大家知道哈佛毕业的学生一定不错。科大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感觉。"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说。     科大多年坚持不扩招,每年招生人数稳定在1860多人,使得其有相对充分的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拔尖的创新性人才。     在最近的5年中,中国科大没有新建新校区。朱清时说,不是科大不想建设新校区,而是因为科大把资金都投入了科研和教学中,如果科大新建新校区,就得挤出科研和教学的经费,冒降低科研教学水平的风险,这对于创建国际一流大学的中科大来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近年来,学校重组、新建了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信息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地球和空间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六大教学实验平台,下设40多个教学实验室,另外建设了专门的"创新基地",投入大量专项建设经费,充分满足实验室在时间、范围、内容等方面的开放要求,做到了教学时段内全天候开放。学校的科研(专业)实验室也面向本科生开放,供"大学生研究计划"或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在中科大,无论是高年级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可以平等地申请使用公共实验平台,彻底打破条块分割的格局,推动学科交叉。据统计,公共实验中心每年提供测试服务约8万机时,约3万人次。学生在一次次的科学实验中,能大大提升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受到科学理念的熏陶,公共试验中心已经成为原始创新的肥沃土壤。     由于中科大保持了适度的招生规模,没有因为扩招、扩展校区、大兴土木等而背上沉重的经济债务,因此中科大有能力充分保障贫困学子完成学业。科大的负责同志讲,事实证明,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学习往往更刻苦,在科研上的成绩往往更大。中科大对于这些学生不仅减免其学费,甚至还"倒贴"其生活费,帮助其完成学业。近年来,中科大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而辍学。     科大成立仅50年,却培养了42名两院院士、20多名国防科技战线的将军,本科毕业生中平均每千人中产生1名院士和700多名硕士博士,比例高居全国高校第一。     近几年来,虽然高校就业形势严峻,然而中科大的毕业生就业却不难。中科大对1999年至2004年的本科毕业生离校时去向进行了统计。期间,该校本科毕业生累计有9026人,其中有6150人被直接录取为国内、外研究生,占总数的68.14%。每年在国内直接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中有80%以上集中于上海、北京及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其中大部分工作在当今世界上比较具有影响力的500强跨国性企业。     中科大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崔献英说,中科大招生规模适度,使得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向优质的生源集中,培养出稀缺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这是中科大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最主要原因。
5 J2 I3 h% Q4 c( R
( Y& f3 k0 W  o: q$ p) N5 d0 o大学的"为"与"不为"
: ]4 X" b5 {# c" U& u    从科大不扩招中,我们能感受到一所大学的风骨。中科大校长朱清时说,扩招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高校都应该按照同样的思路发展。     从中科大的自身定位来说,盲目扩招不是科大的发展之路。中科院是中国科学研究的"国家队",而中科大是中科院系统的唯一一所大学,按中科院要求的定位,是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精品大学,培养的目标是国家创新队伍中的卓越人才。因此,必须适当控制规模和数量,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能够适应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资源。     科大50年中,不在规模上有所为,而是在质量上有所为。"为"与"不为"之间,一所大学的坚守显现无疑。放眼世界一流大学,虽然各具特色,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大学应坚持自己的思想传统和学术传统。     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科大本身就是一个超常规发展的典型案例,其独特的个性和发展路径令人深思。     科大培养高精尖创新英才的理念50年不变,"理工结合"、"注重交叉"的学科建设方针50年不变,"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模式50年不变,产出原创性、基础性、前瞻性科技成果的理念50年不变,以学术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报国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更是50年不变。     科大的另一面却是创新。没有人认真归纳过科大人究竟开展过哪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不过我们可以从现在不少高校实行的教改措施里,看到"科大的影子":     上个世纪90年代高校兴起通识教育热潮,科大则从1958年建校时就开始实施,当时在5年学制里安排3年时间打基础,数、理、化、外、电、图,六大基础课是每个系的学生都必须学的。     近年来高校强调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科大也是从建校时就如此倡导,当时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就分别到中科院的研究所开展毕业实践。     2002年前后,高校倡导自由选择专业,科大则从30年前的少年班就开始试行本科生在全校范围自由选择专业……     "这样的教育改革探索还有很多,比如众所周知的少年班,开创了我国超常教育新领域;开办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率先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以及近年来在高校中率先建设面向全校开放公用的理化、信息、生命科学等5大教学实验中心,等等。"科大副校长窦贤康介绍说。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坚守而也有创新。科大50年创新不已,而又坚守如一。当前,我国一些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旗帜下,进行了很多改革与创新,也取得了不少实际成效。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改革有不少潜含着"经济的逻辑、资本与市场的逻辑"(北大钱理群教授语),恰恰没有充分尊重思想的逻辑、学术的逻辑和教育的逻辑。这大约正是中国高校行政化、商业化氛围越来越浓,而大学自身的思想传统和学术传统受到很大损害的内在原因之一。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4-26 23:33 , Processed in 0.1465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