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585|回复: 0

全球化环境中的大学教育

[复制链接]
ジ葓麨デ 发表于 2009-2-2 22: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主要观点:  
    经济的全球化导致教育的全球化,教育的全球化导致大学趋向知识服务机构。大学成为知识服务机构,即向受教育者的头脑提供知识服务,如同饭店向人们胃口提供饮食服务。大学还向受教育者提供道德评价的服务,使受教育者从原来道德评价甚少或者模糊,变得丰富和清晰。教育质量与效率,更多地由受教育者的选择来获得评价。教育服务也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发达国家具有教育优势,吸引全球人才前往。发展中国家教育短缺,在教育的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大量人才将流失到发达国家中去。发展中国家为适应人才竞争的需要,必须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以迎接教育全球化的挑战。  
    一、“学道爱人”与教育服务信息化  
    传统的中国教育,可以用“学道爱人”来概括其本质。[注1]教育机构主要向受教育者传授道德评价,同时也向受教育者传授技能。由于教育以传授道德评价为准,所以在中国古代有“师徒如父子”的说法;而由于同时还传授技能,则又有“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说法。在这种对立统一的教育关系中,中国的教育发展延续。数千年来,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教育以传道为体、授业为用的格局,虽有变化,但却不大。  
    新中国政府成立以后,毛主席特别倡导“教育普及”与“在实践中学习”,大学里请来了有实践经验者,推广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尽管后来在文化革命中有许多失误,但是,尊重有实践经验者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思想,至今依然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积极提倡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与高级技术,“引进”与派出成为学习的两条路径:引进外国专家与派出留学生。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引进与派出教育政策有一定关系。  
    世界发展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各国的教育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教育也随之面临重大挑战。其中变化之一,就是教育的全球化;像经济全球化一样,它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尽管各国学者对此评价不一,但正如客观经济现实不以学者的意志为转移,经济全球化引起教育全球化这一现实,同样也不以大学或教授们的意志为转移。  
    教育全球化至少由两个原因引起:其一,英文成为全球商务语言和网络语言。在这两个领域,英语占到98%,其余是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汉语所占比例则很小。全球通用语言的英语化,直接影响到与国际经济、国际网络有关的教育语言的英语化。其二,国际互联网络对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网络使教育机构传授知识的时间与空间发生本质变化,使教育摆脱了疆界与时间的束缚,并得以通过越来越低的成本实现。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育机构传授知识,也可以视为是在传播知识信息。此时,道德与技能都可以转化为信息来传输。这些信息,以英文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媒介,迅速被全世界大学所接受,大幅度更新本土的旧有知识。这一趋势已经在众多的自然科学教育领域,以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专业中表现出来,并将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产生根本性影响。  
    二、教育全球化使大学成为“知识服务机构”  
    中国的大学已经在许多年前就被“标准化”了: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统一的基础课程、全国统编教材、以及毕业后所参加的各种统一的资格考试。这种高度的标准化来源于美国的TOFEL英语考试,这种考试从出题到阅卷,从评分到邮寄成绩,都可以用计算机完成。而TOFEL考试模式,可能又源于美国快餐业的“麦当劳”模式。显然在信息社会到来之前,这种标准化教育模式追求的目标是效率。  
    我认为,今后教育全球化趋势追求的目标,将是全球教育服务市场的占有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应当为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教育的“自助餐”,由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知识来学习。比方说,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世界著名教师的经典课程永久地保存下来,甚至当教师本人离开我们的时候,他的经典课程还可以在屏幕上再现,令更多的学子受益。在座各位,亲眼见过卓别林先生的恐怕不多,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仍通过银屏欣赏到了大师的表演,如今更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观看大师的经典电影。同样的技术当然也可运用于教育。  
    由于知识信息被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像IT行业的摩尔定律一样,知识更新的速度不再以年来计算,而是以月、日来计算。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教育也相应地在发生着变化。以往,是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分阶段地接受教育;现在,大学走出校园,向所有年龄段的人提供终身教育。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数量的增多和实际需求的多样化,教育不再局限于原有的专业领域,而演变成为跨学科的交叉教育。  
    大学发展成为全球化的知识服务机构,目前已在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得到了体现。相信随着各国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一趋势还会加强。  
    三、教育全球化的利与弊  
    无论是否承认“教育全球化”的存在,它都将在竞争中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课程,正在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课本、客座教授以及留学生,传递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校园。例如,在自然科学领域,如果中国的教育部批准而中国的大学又同意支付一定费用的话,仅一家美国大学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至少1000门自然科学的课程。而在社会科学的若干领域,如工商管理、法学、经济学等,也有数百门课程可供传输。  
    教育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使得具有学习能力和资源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吸收发达国家的教育成果,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在本地校园内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大学信息资源的理想。  
    教育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凭借其教育的竞争优势将占领发展中国家的知识服务市场。在传授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将他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传入发展中国家;由于彼此的文化与历史不同、人口素质亦存在差异,其中的一些未必适应于发展中国家。特别令人忧虑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一代往往容易丢掉本国的优秀传统,而又学不到他人的有益经验。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有“东施效颦”  的成语,现代的齐白石先生也有“似我者生,像我者死”的教育箴言。  
    结语:  
    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正在面临发达国家教育的挑战。我们的大学必须改革,以适应教育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放宽对社会多种形式办学的限制,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及改善研究条件。中国教育部已经从1999年开始,对包括北大与清华在内的重点大学,成倍地增加教学与科研经费的投入;同时,带动了地方政府对地方大学的资金投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应避免急功近利。应当按照教育与科研固有的客观规律,在吸收发达国家新知识成果和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发展本国有特色的大学教育。  
    注1:孙中山先生语,见日本九州大学校长办公室悬挂的孙中山先生亲笔横幅。  
    本文英文版——请点击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the  Globalized  Setting,Professor  Zhipan,  Wu。  
              
    本文主要观点:  
    经济的全球化导致教育的全球化,教育的全球化导致大学趋向知识服务机构。大学成为知识服务机构,即向受教育者的头脑提供知识服务,如同饭店向人们胃口提供饮食服务。大学还向受教育者提供道德评价的服务,使受教育者从原来道德评价甚少或者模糊,变得丰富和清晰。教育质量与效率,更多地由受教育者的选择来获得评价。教育服务也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发达国家具有教育优势,吸引全球人才前往。发展中国家教育短缺,在教育的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大量人才将流失到发达国家中去。发展中国家为适应人才竞争的需要,必须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以迎接教育全球化的挑战。  
    一、“学道爱人”与教育服务信息化  
    传统的中国教育,可以用“学道爱人”来概括其本质。[注1]教育机构主要向受教育者传授道德评价,同时也向受教育者传授技能。由于教育以传授道德评价为准,所以在中国古代有“师徒如父子”的说法;而由于同时还传授技能,则又有“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说法。在这种对立统一的教育关系中,中国的教育发展延续。数千年来,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教育以传道为体、授业为用的格局,虽有变化,但却不大。  
    新中国政府成立以后,毛主席特别倡导“教育普及”与“在实践中学习”,大学里请来了有实践经验者,推广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尽管后来在文化革命中有许多失误,但是,尊重有实践经验者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思想,至今依然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积极提倡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与高级技术,“引进”与派出成为学习的两条路径:引进外国专家与派出留学生。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引进与派出教育政策有一定关系。  
    世界发展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各国的教育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教育也随之面临重大挑战。其中变化之一,就是教育的全球化;像经济全球化一样,它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尽管各国学者对此评价不一,但正如客观经济现实不以学者的意志为转移,经济全球化引起教育全球化这一现实,同样也不以大学或教授们的意志为转移。  
    教育全球化至少由两个原因引起:其一,英文成为全球商务语言和网络语言。在这两个领域,英语占到98%,其余是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汉语所占比例则很小。全球通用语言的英语化,直接影响到与国际经济、国际网络有关的教育语言的英语化。其二,国际互联网络对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网络使教育机构传授知识的时间与空间发生本质变化,使教育摆脱了疆界与时间的束缚,并得以通过越来越低的成本实现。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育机构传授知识,也可以视为是在传播知识信息。此时,道德与技能都可以转化为信息来传输。这些信息,以英文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媒介,迅速被全世界大学所接受,大幅度更新本土的旧有知识。这一趋势已经在众多的自然科学教育领域,以及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专业中表现出来,并将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产生根本性影响。  
    二、教育全球化使大学成为“知识服务机构”  
    中国的大学已经在许多年前就被“标准化”了: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统一的基础课程、全国统编教材、以及毕业后所参加的各种统一的资格考试。这种高度的标准化来源于美国的TOFEL英语考试,这种考试从出题到阅卷,从评分到邮寄成绩,都可以用计算机完成。而TOFEL考试模式,可能又源于美国快餐业的“麦当劳”模式。显然在信息社会到来之前,这种标准化教育模式追求的目标是效率。  
    我认为,今后教育全球化趋势追求的目标,将是全球教育服务市场的占有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应当为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教育的“自助餐”,由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知识来学习。比方说,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世界著名教师的经典课程永久地保存下来,甚至当教师本人离开我们的时候,他的经典课程还可以在屏幕上再现,令更多的学子受益。在座各位,亲眼见过卓别林先生的恐怕不多,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却仍通过银屏欣赏到了大师的表演,如今更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观看大师的经典电影。同样的技术当然也可运用于教育。  
    由于知识信息被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像IT行业的摩尔定律一样,知识更新的速度不再以年来计算,而是以月、日来计算。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教育也相应地在发生着变化。以往,是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分阶段地接受教育;现在,大学走出校园,向所有年龄段的人提供终身教育。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数量的增多和实际需求的多样化,教育不再局限于原有的专业领域,而演变成为跨学科的交叉教育。  
    大学发展成为全球化的知识服务机构,目前已在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得到了体现。相信随着各国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一趋势还会加强。  
    三、教育全球化的利与弊  
    无论是否承认“教育全球化”的存在,它都将在竞争中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课程,正在通过国际互联网络、本、客座教授以及留学生,传递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校园。例如,在自然科学领域,如果中国的教育部批准而中国的大学又同意支付一定费用的话,仅一家美国大学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至少1000门自然科学的课程。而在社会科学的若干领域,如工商管理、法学、经济学等,也有数百门课程可供传输。  
    教育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使得具有学习能力和资源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吸收发达国家的教育成果,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在本地校园内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大学信息资源的理想。  
    教育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凭借其教育的竞争优势将占领发展中国家的知识服务市场。在传授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将他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传入发展中国家;由于彼此的文化与历史不同、人口素质亦存在差异,其中的一些未必适应于发展中国家。特别令人忧虑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一代往往容易丢掉本国的优秀传统,而又学不到他人的有益经验。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有“东施效颦”  的成语,现代的齐白石先生也有“似我者生,像我者死”的教育箴言。  
    结语:  
    今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正在面临发达国家教育的挑战。我们的大学必须改革,以适应教育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放宽对社会多种形式办学的限制,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及改善研究条件。中国教育部已经从1999年开始,对包括北大与清华在内的重点大学,成倍地增加教学与科研经费的投入;同时,带动了地方政府对地方大学的资金投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应避免急功近利。应当按照教育与科研固有的客观规律,在吸收发达国家新知识成果和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发展本国有特色的大学教育。  
    注1:孙中山先生语,见日本九州大学校长办公室悬挂的孙中山先生亲笔横幅。  
    本文英文版——请点击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the  Globalized  Setting,Professor  Zhipan,  Wu。  
              
                        
                                               
                                               
                                                  【写作年份】1999
                                               
                                               
                                                  【学科类别】未分类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5-14 22:04 , Processed in 0.0825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