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查看: 489|回复: 0

对女性吸毒问题的探讨

[复制链接]
dxdfgkj 发表于 2009-2-4 09: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女性吸毒的现状与特点  
      
    (一)女性吸毒的现状  
      
    历史上,毒品似乎是男性世界的专利,吸毒者绝大多数为男性,但是近几十年来吸毒女性的数量正迅速增加。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女性吸毒者的比例从14%上升到30%,到90年代,大约40%的吸毒者为女性。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吸毒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女性青少年吸毒者较为少见。但从80年代末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各地均发现女性青少年吸毒迅速增长之势。女性吸毒者有的地方已占到吸毒人数的20%—30%左右。据广州市某戒毒所统计,1989年共收有女性吸毒者20人,1994年则有834人,五年中增长了41.7倍。 广东省收容的女性劳动教养人员中,女性吸毒者已占多数。武汉市调查, 女性吸毒者已占到吸毒人员的30%。 另根据广东省劳教局对广东三水劳教所的调查,1992年以来女性吸毒人员占全部收容女性劳动教养人员的比例持续上升,1992-1996年的比例分别为7.39%、12%、25%、50%、76%;海南省女性吸毒劳动教养人员占全部收容女性劳动教养人员的比例由1996年的12%上升到1998年的44.5%;陕西省女劳教所收容的吸毒劳教人员已经占全所总数的82%;广西第一劳教所女子大队吸毒人员占在队总数的比例目前已达到85.3%;贵州省女性吸毒劳动教养人员占全部劳动教养人员的比例由1994年起长期维持在20%以上或左右 。  
      
    (二)女性吸毒的特点   
      
    女性吸毒具有如下明显特征:  
      
    1、女性吸毒者的年龄结构  
      
    女性吸毒者的年龄结构偏低,女性吸毒者多系25岁以下的青少年。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吸毒违法行为预防与矫治”课题组一项对400名女性吸毒者的调查表明,18-25岁青少年的比例高达66.75%,而男性同年龄段人数的比例为40.8%  。  
      
    2、女性吸毒者的职业与就业状况  
      
    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吸毒者,在吸毒之前和吸毒之后的职业与就业状况的变化都非常大,相对而言,女性的职业和就业状况的变化更为明显一些。这可能与社会对女性的行为定位和角色期望,以及女性的心理、生理特点有关。  
      
    女性吸毒者以无业、待业人员为主,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吸毒违法行为预防与矫治”课题组对1200名吸毒劳动教养人员(女性吸毒者400人)的调查,女性吸毒者中仅19-35岁的无业和待业人员的比例就高达46%,高于平均比例数,也明显高于男性组的同项指标。吸毒女性的其他较高群体是个体户、打工人员与公司职员,这三类人员分别占被调查女性吸毒者人数比例的18.75%、10%、8.5%。   
      
    3、女性吸毒者的地域分布特点  
      
    女性吸毒者以城市女性为主,农村中吸毒女性相对较少。在城市吸毒女性中,又以中小城市女性为主。这与男性吸毒者以农村和小城市或城镇为主有较大的区别。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吸毒违法行为预防与矫治”课题组调查,农村男性被调查有效个案总数的比例超过40%,高于女性组比例近34个百分点。而在大中城市吸毒者的比例中,女性组被调查者的比例达到54.25%,男性组仅有15.64%,女性组的同项指标高于男性组38个百分点以上。  
      
    4、女性吸毒者的婚姻状况  
      
    女性吸毒者已婚率普遍较低,多数未婚,即便是结过婚,其离婚率也很高,未婚同居现象较为严重。这与女性吸毒者年龄偏低有关。  
      
    5、女性吸毒者的成瘾过程  
      
    吸毒成瘾的难易,所需时间的长短、吸毒的次数、毒品摄入量,与吸毒者的体质、抗毒能力等有很大的关系。女性的体质相对男性而言一般要差,因此,女性吸毒者成瘾较男性所需时间要短,次数要少,毒品摄入量要低。也就是说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上瘾。  
      
    6、女性吸毒者的关联性违法犯罪行为  
      
    吸毒容易导致和诱发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就女性吸毒者而言,有两个特点:其一,从事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比例高,就笔者在戒毒所的工作体验及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女性吸毒者相关违法犯罪的比例当在80%以上。其二,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类型较为单一——多数从事卖淫活动。  
      
    二、女性吸毒的原因分析  
      
    国外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很丰富,可概括成所谓三大流派,即生理学流派、心理学流派、社会学流派, 国内关于吸毒原因的探讨亦很多。就女性吸毒而言,其主要原因可概括如下:  
      
    (一)客观原因  
      
    1、毒品犯罪活动日趋严重的国际环境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禁毒斗争,3年时间就基本禁绝了危害中华民族百余年的烟毒。此后数十年,毒品很少在中国大陆出现。但是近几十年,国际毒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国际贩毒集团采取各种方式,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毒品渗透,目前我国已经从无毒国变成毒品过境国,以至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国。国内外贩毒集团为了扩大毒品消费市场,采取各种手段“培养瘾君子”,许多女性沦为吸毒者。  
      
    2、不良社区环境的影响。  
      
    社区环境也叫生活小环境,是指特定的社会成员所生活和居住的地区,如街道、胡同、地段。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在一定的社区环境中生活,社区环境的好坏对每一个人特别是女性青少年是否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截止1999年,全国涉毒的县(市、区)已达2081个,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72.6%, 许多社区已经形成固定的毒品销售点、吸食点,不良的社区环境是日增多的女性吸毒的重要原因。  
      
    3、不良交际环境的影响。  
      
    在未成年时期和成年早期,交际环境对于个体社会化往往具有直接、明显的影响。吸毒主要靠后天习得。笔者在戒毒所工作期间了解到,绝大部分吸毒者尤其是女性吸毒者,在吸毒前都或多或少的交有吸毒的朋友,她们的“第一口”(“第一针”)常常是在朋友的怂恿下开始的。  
      
    4、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家庭中生活,不良的家庭环境是一个人特别是女性青少年走上 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其一,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常常是青少年女性吸毒的祸根。其二,不当的家教方式,将许多青少年女性过早的推向复杂的社会,更是促使她们在毒品中寻找安慰的要因。其三,家庭成员吸毒是女性吸毒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据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吸毒违法行为预防与矫治”课题组的调查,吸毒女性组中家庭成员和亲属吸毒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组,女性组配偶和恋人吸毒的比例接近有效个案的一半,合计比例达到48.15%,而男性组的同类比例仅有7.09%,相差极为悬殊。 这充分说明女性吸毒更容易受到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  
      
    5、吸、贩毒人员及其他非法人员的强迫、引诱、欺骗、教唆。  
      
    一些吸毒人员,尤其是毒贩子为牟取暴利,极力引诱、哄骗和教唆女性吸食毒品。有些非法人员,如组织、强迫妇女卖淫人员为了更好的控制女性卖淫,常常强迫、引诱、教唆她们吸毒。人体运毒是近些年来较为常见的贩毒方式,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和不易为人怀疑、发现、检查等特点,而为贩毒分子所青睐。有些贩毒分子为了便于把部分女性变为容易操纵的运毒工具,常常强迫、引诱、教唆她们吸毒。这些都是近年来女性吸毒现象增加的重要原因。  
      
    (二)主观原因  
      
    1、缺乏对吸毒的违法性认识。  
      
    笔者在戒毒所工作期间“惊奇”的发现,很多女性吸毒者对吸毒存在严重的误解。她们中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吸毒吸的是自己的钱,和抽烟一样是个人爱好,不违法”。这既是女性吸毒的重要原因,也给矫治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2、大都存在人格缺陷。  
      
    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表明,某些吸毒者在吸毒之前就是显性或潜在的精神病患者,其人格方面就存在缺陷。女性吸毒者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叛逆性、嬉戏性冲动性、报复性、自控力差、精神空虚等。许多女性吸毒者染毒的原因竟只是和屡劝不改的吸毒丈夫赌气,结果一沾而不可收拾。更多的女性吸毒者是为了寻求刺激、求得精神上的所谓“解脱”。  
      
    3、好奇心理。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女性青少年的这种天性更为突出。一些涉世不深的女性青少年看到周围的人,如朋友、家人等吸毒,总想体验一下,尝一尝。殊不知今天的毒品纯度和毒性已非昔比,一尝之后,悔之晚矣。  
      
    4、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不清。  
      
    毒品具有较强的镇痛、抑制和催眠等致幻、麻醉作用,最初都是作为药物来使用,毒品的成瘾性危害为人们所了解也经历了一定过程。但是,迄今仍有不少人误认为毒品是治病良药。为治病、减肥而染毒的女性不在少数。  
      
    三、女性吸毒的特殊危害  
      
    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如破坏国家对毒品的管制,是毒品犯罪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等。就女性吸毒而言,其危害还具有不同于男性吸毒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毒对女性吸毒者个体的特殊危害。吸毒对女性吸毒者个体的危害是指对女性吸毒者自身的危害。吸毒会损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免疫系统,特别是毒品对人体最重要的神经、呼吸、心血管、胃肠道以及支气管平滑肌等组织、器官有着明显的毒性作用。女性身心独特,免疫机能相对于男性为弱,因而更易受到毒品的损害,遭受更多的痛苦。女性成瘾者一般都会出现月经异常(闭经、痛经、经期紊乱、经量减少、经期缩短等)、妊娠机能降低等不良后果。  
      
    2、女性吸毒者大都卖淫,以淫养吸,不但危害社会治安,也诱发和加速了性病的传播。按一名吸毒者在成瘾期间每天最低消耗毒品0.3克,每克价格500元计算,一名吸毒者每月的毒资消耗最低量为4500元左右,一年最低5万元左右。实际上,吸毒者的毒资消耗要多于此,许多吸毒者日消耗毒品为1克左右,高者可达3克左右。消耗量大的每年所需毒资在10万元以上,个别的甚至上百万元。许多女性在吸毒成瘾后为维持毒资或毒品来源不得不从事卖淫活动,目前这种情况非常突出。据湖北省公安厅统计,在21362名吸毒者中的女性几乎都从事卖淫活动。 此外,由于海洛因具有“性心理正性强化作用”,在滥用初期可以使吸毒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性冲动和性功能增强。但是,在形成对毒品的依赖后,随着毒品体验的增强、戒断症状加剧和体质衰退,吸毒成瘾者往往产生性机能和性心理障碍,出现性欲降低或丧失、性交能力丧失等障碍,然而,正是毒品这种短时、虚幻的效应迎合了吸毒者追求畸形性快感的心理,使许多吸毒者具有性乱行为,在一定时期表现为性行为频繁、性伙伴数量多。一些男性嫖娼往往同时进行吸毒和嫖娼,一些卖淫女也往往将毒品作为刺激性欲的“工作用药”,使吸毒和性乱产生了明显的联系。  
      
    性病的传播渠道主要是性接触,也可通过体液传播;爱滋病主要有三种传播渠道:血液、性行为、母婴。一方面由于许多妇女为筹措毒资不得不卖淫,因而导致性病的泛滥。另一方面吸毒者共用针头注射毒品和吸毒者吸毒后的性混乱行为也会使性病尤其是爱滋病的大量传播。据报道,希腊的吸毒者中3.8%感染爱滋病病毒,这一比例在英国为61%,在比利时为66%,在法国为20%,在意大利为64.3%,西班牙为65.9%。1996年,俄罗斯登记在册的爱滋病感染者为2081人,爱滋病患者为245人,而这些爱滋病感染者中有750名吸毒者。目前爱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每周60人多人的速度增加,递增的主要原因是吸毒者的迅速增加。 纽约与旧金山的吸毒者中66%是爱滋病携带者。 在1999年7月召开的控制性病、爱滋病宣传教育研讨会上,卫生部有关人员透露,目前我国共报告爱滋病感染者已达13501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吸毒者占2/3,感染最多的6个省份依次是:云南、河南、新疆、河北、广东、和四川,男女比例为4:1。据专家估计,我国实际感染的人数已超过40万,绝大多数病例因隐瞒而未被发现。  
      
    3、女性吸毒带来的另一个特殊的直接后果是大量“快克婴儿”、“海洛因婴儿”的出生。“快克婴儿”、“海洛因婴儿”由于在母体内受到毒品的影响,大脑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他们经常会从过度亢奋状态转变为呆滞,有的生下来便有毒瘾,大多数婴儿在长大后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根据美国全国毒品管制策略机构公布的材料,目前在美国每年出生的“快克婴儿”多达10万名。每年约有37.5万名婴儿生下来就被毒品伤害,占全国初生婴儿总数的11%。有关专家认为,美国的“快克婴儿”实际上还要多,约为40万名。 虽然我国受到毒品危害的婴儿数量暂无统计,但估计数字也并不会小。毒品不但给畸形婴儿带来了终身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为社会需要给这些受毒害的孩子额外增加巨大的医疗费用和福利费用。  
      
    女性吸毒者的增加表明吸毒问题的复杂化,一方面是吸毒女性兼有卖淫等违法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是女性受与之具有亲密关系的男性吸毒者影响的现象比较突出。女性吸毒者的增加还会进一步产生更复杂的社会问题。  
      
    四、女性吸毒者的性行为和性关系  
      
    大量调查和研究表明,吸毒是性传播疾病(STD)的高危人群。在吸毒之后至成瘾初期的一段时期内,许多女性吸毒者的性关系和性行为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  
      
    1、女性吸毒者人格特点和生活方式的外在反映。女性吸毒者往往具有强烈的追求享乐、追求感官刺激的欲望,自控力弱,精神空虚,性行为是其满足畸形需求和弥补空虚的一种方式。女性吸毒者在吸毒之前相对而言就存在性伴侣多的情况,她们往往性成熟早,性欲强度和性行为频度一般都高于普通人。  
      
    2、毒品在一定阶段对于性欲具有刺激作用。吸毒初期,毒品会对中枢神经产生毒性刺激作用,使吸毒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性冲动亢进和性功能增强状态,即具有所谓“性心理正性强化作用”。在这一阶段女性吸毒者的性行为相对频繁,追求性体验的程度较高。  
      
    3、吸毒行为的纠合性比较明显,因为这样更容易获取毒品、完成吸毒行为,也便于逃避法律的制裁。这种纠合性使异性共同吸毒时容易导致性行为。  
      
    4、吸毒的场合一般比较封闭,如宾馆或旅馆的房间、家庭住宅以及其他比较固定、隐蔽的吸毒场所,吸毒者之间进行性行为的条件便利。  
      
    5、女性吸毒者为获取毒资往往进行卖淫活动,一些卖淫女出于对毒品的错误观念试图用毒品来刺激性欲。卖淫女是性疾病的高危传染源,尤其是毒品的刺激、获得毒品或毒资双重目的的混合,使吸毒与性混乱具有更突出的联系。  
      
    女性吸毒者性关系和性行为的混乱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三种后果:一是性行为和性伙伴的混乱,二是性行为的频繁,三是女性吸毒者受心理和生理欲望的驱使,往往在进行性行为时不采用安全措施。这些都客观上加剧了女性吸毒者感染和传播性病的可能性。  
      
    虽然女性吸毒者在一段时期内,会体验到毒品对于性欲的刺激作用,并且性行为相对频繁,然而,随着对毒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加重,对毒品的快感体验超过了对性行为的快感体验,女性吸毒者需要逐步加大剂量和加快频率,以追求欣快感。同时长时间的毒品摄入也导致了生理机能的衰退和心理的变异。在吸毒经过一定时期后,绝大多数吸毒者都会出现生理和心理障碍,性欲减退或消失,性功能低下或产生障碍。女性吸毒者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受毒品的损害一般会更为严重。  
      
    五、女性吸毒的防治  
      
    前苏联犯罪学家巴格丹偌娃认为,“女性特别是未成年少女的犯罪率,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衡量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标志。” 当前,我国对女性犯罪的关注尚显不足,即便关注也主要集中与女性性犯罪上。日益严重的女性吸毒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防治女性吸毒是一项亟待加强的课题。  
      
    我们认为治理女性吸毒的重点应该定位于预防。毒瘾戒断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目前,国际上戒毒的巩固率只有9%,即使科技比较发达,戒毒技术比较先进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复吸率一般也在90%以上。 戒毒工作颇有成效的新加坡,其复吸率也高达70-80%。 我国的复吸率估计在90%以上。 女性吸毒者的毒瘾戒断复吸率可能还要高,因为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女性吸毒者大都存在卖淫等性罪错行为。吸毒与性罪错纠合在一起,其矫治的难度要远甚于单纯的毒瘾戒断。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安•谢•马卡连柯所指出的:“改造工作中,再没有比改造‘曾经沧海’的女孩子更难的了。”] 上医医未病,即使我们把女性吸毒者全部送进戒毒所,也无济于已然的损失与危害,更何况目前暂时还没有显著提高毒瘾戒断率的方法。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才是控制和根绝女性吸毒的更本措施。  
      
    预防女性吸毒,我们认为以下三方面应予加强:  
      
    1 、加强和开展专门针对女性的法制、毒品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不懂法或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对毒品和吸毒行为应有的正确了解和认识,在女性吸毒者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目前开展的禁毒宣传和教育鲜有根据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专门针对女性尤其是女性青少年而开展的,而正如本文所分析的,女性吸毒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因此,这不能不说是个误区。  
      
    2、加强对女性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价值观教育,培养和增强女性对毒品的自我抵御能力。  
      
    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女性自身的共同努力,以不断提高女性道德、文化素质,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使她们能在美丑、苦乐、荣辱、义利、公私、生死等一系列观念上分清是非,自觉遵从社会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水平,摒弃贪图享乐的极端利巳思想和迷恋一时快感不顾遗憾终身的错误观念,善待人生,把握人生正确的方向,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新女性,不断增强对毒品的自我抵御能力。  
      
    3、建立健全家庭、集体、社会保护网络,创造保护女性的良好环境  
      
    女性仍然是社会的弱者,为女性特别是女性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保护环境,是预防女性吸毒的一项有效和必要的措施。为此,负有保护责任与义务的家庭、学校、单位、社会要共同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保护网络,父母、教师、单位领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应采取切实的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保护环境的破损,确保女性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与生活。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基础性工程之一的家庭美德建设,是形成良好的家庭风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成良好的家庭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起来,这对于预防女性吸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转引自赵秉志主编.现代世界毒品犯罪及其惩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6.26国际禁毒日.http://www.peopledaily.com.cn/GB/shehui/212/5768/index.html2001年6月26日。

郭建安、李荣文主编.吸毒违法行为的预防与矫治.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郭翔.中国毒品问题及对策研究.政法学刊.1997年第4期。

同,第135页。

同,第135页。

同,第122页。

同,第125页.

同,第192-207页。

加强对毒品问题的综合治理.重庆日报.2000年6月14日。

同,第186页。

崔敏主编.毒品犯罪发展趋势与遏制对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65页。

俄通社.吸毒者导致俄爱滋病感染者剧增.参考消息.1996年12月1日。

汤家鳞等编著.当代国际禁毒风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页。

郭小景.警钟再响:爱滋病又窜高.北京青年报.1999年7月4日。

同,20-21页

关于未成年的违法活动的犯罪特征.青少年犯罪研究资料选辑(第二辑),第65页。

陶正洲、程刚.禁毒 像拒绝爱滋病一样——包头市戒毒纪实.中国妇女报.1997年5月14日。

张文峰主编.当代世界毒品大战.当代世界出版社,1995年版,第143页。

同,第232页。

有些文章、资料认为我国的复吸率只有85%,甚至70%、60%,这是值得研究的。笔者在戒毒所工作期间的体会是我国的复吸率不容乐观,正如有学者尖锐指出的:如果我国的毒瘾戒断率达到30%,那么就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因此,90%的复吸率尚为较乐观的估计。

转引自佟新著.女性违法犯罪解析].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第21页。
                                               
                                            
                                              【出处】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第6期。
                                               
                                               
                                                  【写作年份】2001
                                               
                                               
                                                  【学科类别】刑法->犯罪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滑块验证: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5-1-5 17:08 , Processed in 0.08619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