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07-2-6 22:57:50

[转贴]给全国高教界的一封公开信

给全国高教界的一封公开信
(请思考一个教学的基本问题)
王旭光

我是天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的一名退休教师。现在向全国高教界提出一个问题:教材(教科书和讲义等)与讲授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具体内容如下:
①既然学生有教材可读,为什么教师还要讲授?如果说,由于教材写得不够详细,所以教师还要讲授。则要问:为什么不把教材写详细了?教材是不可能写详细的吗?如果说,有的教学内容仅用书本里的文字和插图是描述不清楚的。则要问:用音像教材不是就能描述清楚么?有什么教学内容是只能用教师的嘴来讲授才能描述清楚的?教学中只提供教材给学生自己阅读,教师不讲授不可以吗?当前的教学有讲授、答疑、练习、讨论、实验、实习、设计、考试、论文写作、论文答辩等等环节。取消“讲授”这一环节不可以吗?过去和现在不是有不少人甚至没有上过大学而自学成才的么?
②为什么要编班授课?为什么不采用一位教师只教一个学生的家教方式?为什么现有授课班的学生人数一般为几十个人?为什么有的授课班学生多达百余人?为什么有的授课班教师使用麦克风和投影仪,学生人数达到数百人?当前有些学校把教师的讲授投放到电视或互联网上,其听课的人数不是可以无限的么?究竟一个授课班的学生人数为多少是合理的?为什么不把所有的传统大学都改成网校?如果把所有的传统大学都改成网校,不是可以节省很可观的教师人力么?许多教师现在都兼有科研任务,节省的教师人力不是可以加强现有的科研工作么?这不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效率和经济问题么?
显而易见,“教材与讲授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是一个教学的基本问题。所有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本来都应该是很清楚的。然而过去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这问题是笔者在十多年前就已提出了的。提出以后有一批高教界人士品出了这问题的尖锐性及重大意义,于是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经过十多年的讨论,问题的答案已经明朗。但讨论终究局限于一部分高教界人士。讨论的结果尚未得到全国高教界的公认。特别是对这问题本来应该是特别清楚的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地尚未思考过这问题。思考过这问题的管理人员也从未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因此,目前的大学教学,可以说是处于非常盲目的状态。这种状态在过去长期存在显然是很不应该的,今后如继续存在显然是更不能令人容忍的。因此现在笔者把这问题向全国高教界郑重提出,希望全国高教界都来思考和回答这问题。
(还恳请志同道合的热心读者们协助把这帖子转贴到其他若干网站上。谢谢!)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07-2-6 22:59:16

对楼上提问的回答

首先要声明:我不知道作者的真实身份,而且,以我在大学任教的资历,也许还不足以回答楼主的提问。但既然看到了,面对一个复杂的、难以回答的问题就轻易的躲避过去,也是不可取的。所以,斗胆回复如下,未能深入思考,其中不周详之处,万望见谅!

一、关于教材
①教材是书,死的;老师是人,活的。在学生初入大学,需要引导的时候,没有老师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是在以我目前的经验论,大学新生基本上没有自学新领域知识的能力,这应该与他们高中之前的教育基本上属于应试教育有莫大的关系。
所以,老师的第一个作用必不可少,就是引导学生接触新科学。

②教材不是万能的。高水平的老师可以超越教材,也可以活用教材,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启学生的思路。
所以,除了引导的作用,老师还有一种带领学生一起超越的作用。
但是,需要这样老师的学生的数量和比例似乎在下降。

③老师不是万能的。当老师水平有限、出于某些原因而知识更新有限的时候,一部高水平、更新快的教材,是保证老师授课质量的重要环节,一些优秀教材可能会很受欢迎,与其编写水平和对老师教学可能提供的帮助有重要关系。
所以,好的教材是必要的。

④二者之间,难以定论孰高孰下。负责任的老师自然会选用好的教材,以督促自我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好的教材也自然会有市场,不愁没有销路。
但是,有些时候,也许应该说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看到通过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是学校内部的某些要求而实际上是在“推广”某些教材。这可能会有出于保证教学质量的考虑,但我想,当过老师的人都应该会知道,用哪本书作为教材,绝不会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法宝。所以,人为的,甚至是强制的推广,主要的,只能仍然是表面文章。

⑤类推之,其他材料都不足以替代老师的面授。很多所谓的环节,貌似合理,其实也都只是出于管理的方便而铺设的表面文章。实验、实习、设计、考试、论文、答辩等等,都是一样的,都很可能会流于形式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的素质。回顾自己这几年教师生涯,自以为除了期末考试如果老师肯下功夫可能会有所保证外,其余的都真的只是形式,几乎无用。而考试如果有补考或重修,可能也容易变味。
呵呵,随便说一句,评估来了,这样的情况下,能不造假吗?造假成了一种必然。

⑥自学?很多老师都会认可这样一种说法:大学生主要应该自学。可是,其一,目前看,应试教育的恶果之一就是学生几乎没有自学能力,老师能指望学生如何自学呢?其二,很多学校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日益琐碎的要求,诸如出勤率、教学进度等等,严重束缚老师,也束缚学生,老师要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不能该讲不讲、不能或快或慢,都要讲到,学生基本上也不需要自学了,课程安排又很满,可能也没时间自学了罢!
说到底,目前的管理模式,几乎注定了学生不可能自学。对应的,老师科研也实际上受到限制。

二、关于班级
为什么要编班?更现实的问法,应该是:“怎么可能不编班”?在近年迅猛扩招的局势下,师生比是多少?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比例是多少?至少笔者所在的学校严重失衡,16000学生比2000教职员工,800以下教师比1200人其他职员。对,数字我没有写错。不搞机械化生产?您以为我还可能有什么方法去实践孔老夫子所谓“因材施教”吗?
教育管理部门似乎也没想过因材施教的问题罢!学生在扩招,老师增加了多少?他们知道吗?教育产业化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吧?回想一下这个口号,还不能够说明问题吗?

三、我的结论
类似的问题,我思考至少也有五六年了。这里我只简单重复我最主要的看法:

①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在于老师的责任心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什么条条框框;

②整体教学水平的下降,直接原因是老师不能安居乐业。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可以接受清贫的,但太多的人在蚕食本应属于他们的利益,以至于越来越多的老师难以免俗,不得不(包括可能在校外)为生计奔波,应付论文等等无聊的要求;

③高校内部极不民主,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劳动法、工会法形同虚设,导致老师不是学校的主体和主导,进而导致高校官僚机构臃肿,教师利益被蚕食,教师人心涣散。这也是前述两点的直接诱因;

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极其不务实,很多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长期任凭高校自主放流,客观上放纵了教师利益被蚕食等不良现象,发现问题后妄图以评估之类的表面工作解决(抑或是掩盖?)问题,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加重老师负担,激化很多矛盾,更是促使造假等不良之风盛行、高校道德水平进一步下降的祸首,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⑤不去掌握真正的问题,不去寻找切实解决问题的真正的办法,什么教育改革,教学改革,都不会好的结果。

就说到这里吧,谬误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本帖最后由 十里青山 于 2007-2-6 23:07 编辑 ]

志言 发表于 2007-3-6 17:43:16

同意

青山说得好,切中肯綮!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他一切形式上的东西都只能是非驴非马的瘙痒之举,到头来还是顾此失彼。
    严重同意“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在于老师的责任心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什么条条框框”,所以我一贯主张大学要“无为而治“。所谓无为,不是绝对的,而是说教育管理者要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为教师营造一个教书育人、潜心治学的良好环境作为第一要务。发掘一个好的教师,就要尊重他、理解他,真正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仅仅视之为打工仔;要用人不疑,而不是整日用一些外行的条条框框去束缚他;要让教师真正从本职工作中获得尊重和尊严,而不是令教师还要天天为生计和无厘头的应景而疲于奔命。如此,则教学质量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不在话下。
   当然,这还只是问题的表层,归根结底,还是大学自治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不了,教学质量这一基础都难以保证,更遑论所谓”独立思想"、“大学精神”!

[ 本帖最后由 志言 于 2007-3-6 17:48 编辑 ]

溜达的猫 发表于 2007-3-7 15:36:07

都说得不错!我就是深受其害!为了晋职称,写无聊的论文,且还都得要钱换论文!想想太无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给全国高教界的一封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