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路过杜甫草堂时,因门票有60元,便未独自拜访,还是留在等亲友来时吧。
k; \6 w# d# k* [& ] C) @- O + T6 B" A% u8 e* P8 M- b8 G* ~
但一路走来,最让人难忘的,是两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一篇为应景,陆游之《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诗中所云,恰是此时春暖花开之际,虽梅花并未盛开,但红梅白梅相间,白玉兰花也在陆续开放,更有河畔迎春花、无数青草中的小野花,的确让人流连忘返。
; Y+ s! k/ m0 D# l ) b9 d, C% x! I1 v: M: r
其二则是杜甫在成都旅居期间留下的最为著名的诗篇之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当属这两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之伟大,此二句,是最典型的写照。 & [- D4 t6 R! k) s; r
; ~+ D3 _- @ U. n. I' Y仍然可以想起最初读到这两句诗感受到的震撼。
1 d# V+ F0 E0 w5 ~7 P ^ . Y9 b5 G0 g0 U) Z( U9 T9 G( q
可如今,更让老百姓们震撼的,怕是这居高不降的房价罢!
" @* X# {, v8 k! w% u & I; P2 G& s0 |1 F+ u6 ~
今年两会期间,好像还有部委级的官员说以自己的工资也买不起房子……则老百姓们,情何以堪? ( \1 W5 p+ Z" v- T# l
1 R7 L4 T/ o4 N, m! }' s3 L
当年曾在草堂中、在溪水畔逃离战乱的诗圣,又将作何感想? & h- P1 a5 y" P; N5 r5 G
5 m$ O' J4 I7 Q& b9 X) y/ o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大概从2009年起就准备修改,草案也是有了的。但从2005年前后房地产市场的大发展大涨价,一直到今天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忽松忽紧、莫衷一是,老百姓怕是很难知道,到底要怎么改?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我才能买得起房子? 8 _% |- Q) K* o: }) f
0 E6 W8 P7 T& J# ^ Q. U' G
要是比较起来,我倒是觉得杜少陵是幸福的,择水而居,是现在好多人艳羡的所在。为了逃离战乱,远赴西川,不也有了安居之所?而今天的城市人,除了可以通过工资赚得一点买不起房子的收入外,还有什么?当我们自己去垒石筑屋时,会发现,普天之下,竟无自己立锥之地!城内,擅建非法;城外,不可侵占农田耕地;水边,不可阻碍防洪泄洪;海边,不可侵权妨碍水产养殖;上山,非自留山即风景区……
* R; X; |( A: z6 e' s- j. N
) k1 n4 ?+ `( L* v要是把现代城市人所面临的房产问题、法律问题,拿来问问诗圣,怕是他再也成不了诗圣,心情会跌落到再无一点的诗情。 ! f9 C; l1 G8 m+ i) k! ~1 Q: P
# r' m6 Q# O. U$ g/ J) \; Z所以,是不是拜托有权参与立法、参与修改的“老爷们”仔细的、切实的从百姓的角度想一想,法律到底该如何立、如何改?
" x: U: k# v1 B9 o( w / ~* U' f) a! n8 B2 y: f
从1998年房地产改革以来,从结果看,的确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改善了居住条件。但现在的事实也证明,越来越多人买不起房子,无法再通过类似的房改措施、商品房开发获得居住条件的改善。武断点,截至目前的房产政策,只使一部分人获益而已。 " _8 a5 H0 c' V, J# r
' M1 l {! c# \) S' @5 f$ }; H自土改结束以后,中国的土地全部属于公有。要么国有,要么集体所有。但是,每一个在中国出生、成长并生存的人,都应该有居住的权利,都应该有居者有其屋的权利。国家收取的土地权利,必须有一部分用以保障居民这一基本权利的实现。作为基本权利,国家理应负有实现之的义务。所以,国家要做的,理应是充分统筹核算,在国家应该并有能力实现的条件下,向居民免费提供用以居住的土地权益,而不是只要有房产、只要进行了房产交易就要收取土地金。 1 t% x) a, d9 M# N Y; Y, s' Y+ E
* M$ A9 E4 y: K4 l在这一点上,最晚至1999年时仍然有很多单位搭上了所谓的“房改末班车”,其实是在房改正式开始以前,搞了一次“最后的晚餐”,进行了福利分房。转眼13年过去了,和我大学毕业的时间一样长。而这十余年间,变福利分房为货币化,不仅绝大多数人未得到“货币化”的福利,就算得到相比这飞涨的房价也如同鸡肋。这十余年间发生的不平等,可谓林林总总。而政府对居民福利的漠视态度亦可见一斑。
2 e* \4 J5 L+ f7 P# n& e7 z8 w$ |
; K, _4 ]. Z' x* R1 I( H所以,中国的土地制度如果要改,请先给民生以最基本的尊重,而不是唯GDP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