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通过人民网a>,亲自同网民进行了短暂的在线交流。强国论坛a>上,总书记亲切回答了网友们感兴趣的话题。有网友问总书记平时是否上网、看些什么内容、网友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能够看到等,总书记回答:“虽然我平时的工作比较忙,不可能每天都上网,但是,我还是争取抽时间尽量上网。我特别要讲的就是人民网a>强国论坛a>也是我经常上网必选的网站之一。平时我上网一方面是想看一看国内外的新闻;另外一方面,我也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他们关心什么问题,他们有些什么看法。第三,我也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0 \* ^/ U6 @7 ~ k1 [- S% ?
; x0 Z; N+ F( K1 ^3 m3 q6 p
1 A- m9 Q8 p3 |9 g, s
" a d, p9 ]& b: |' q4 i
/ q) `$ M6 g3 V) r5 ~4 b' s/ H/ u- N
* y; k( d! i4 p, U$ I- X: G2 |3 k& {
' `: C& b6 \+ ? 通过网络与网民在线交流,已成为许多国家领导人“链接”民意的重要途径。据报道,俄总统普京数次和网民互动,最近一次是2006年7月与全球网民对话,解答各国网民最关心问题。近百万网民造访他的网聊网站,问题多达15.5万个;韩国总统卢武铉2006年3月参加韩国五大门户网站联办的“总统与网民网上对话”活动,与五平民“网聊”,内容均涉及国计民生,塑造了亲民形象;2007年2月9日上午,越南总理阮晋勇在互联网上回答网民提问,与网民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网聊”,对其中的113个问题进行了回答;美国地政府官员也很注重通过网络和市民交流,不时有在线的网络活动;德国总理也开了个人的视频博客a>。2 g8 W) t2 {6 t8 J- d
- v1 E7 R- o0 h" a T' @ 人们注意到,这几年,已有一些领导干部选择通过网络在线交流的形式,了解社情民意。这是执政理念进步过程中可以圈点之处。因为,网络是个好地方。这里,不仅承载着大量信息资源,而且也是民意民声的集散地。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可以让广大网民表达心声,倾诉愿望。当局官员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了解网络舆情,针对有效建议及时促进各级党委政府完善执政理念、加强执政能力。( c ^2 b% H. w) ?; |4 n
+ h/ y+ L5 p' H, E' v/ O% D 这里有最真实的声音,这里有最朴素的民意。网络舆情流淌着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值得倾听的不少宝贵意见,作为领导干部,保持一定的上网时间量,并且择时与网民保持在线交流,无疑是贴近群众的一种便捷方式。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拒绝上网、远离网络,甚至先入为主式的歪曲网络,应被视为落后愚昧的执政思路。3 w9 O f# p/ f
2 k8 y! C- G8 s5 p: N2 e
有些领导之所以对网络媒体存在偏见或者极少与网民在线交流,原因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这样两条基本的制约因素。一是“能力因素”,即官员自身缺乏网络基础知识,不具有利用网络媒介的起码能力。二是“认识因素”,即官员对网络媒介存在误区,将网络民众不加区分地混同于“刁民”,将网络言论不加区分地混同于“反动”,这样的片面认识难以使其产生对网络媒介的正确利用意识;或者领导“架子”太大,对官民关系认识不到位,以等级概念指导日常行踪,自己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愿意与群众缔结平等的交流关系。四是公务繁忙,日理万机,根本就无暇顾及与民众“网聊”;或者担心公开的“网聊”可能会因为解答问题不到位而带来负面效应;或者是纯粹的习惯性认识,没有把网络当回事儿,以为网络的虚拟性交流方式,抵不上现实中以“不顾路途颠簸”的形式亲自考察。
; h9 ?+ t4 l% {( g1 m# ?$ p
! P9 f* W, n' }8 d8 ^/ x 如此等等,使官民关系难以通过网络形式的交流成为普遍的常规做法。于是,在我国的执政实践中,借助网络进行在线交流,快速而有效的完成“民意链接”,尚未成为一种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官民沟通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克服上文提到的“能力因素”障碍,应该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中,普及网络基础知识教育,让不会上网的领导干部学会上网,培养起码的网络运用能力。应该说,这并非难事;相比之下,要克服上文提到的诸多“意识因素”障碍,可能并非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这恐怕需要有关领导干部尽快转变陈旧僵化的认识,像读书看报一样对待上网,像实地走访一样对待在线交流。破除等级观念,平等地与网民交流沟通;破除性恶认识,善良地对待广大网民,不能将网民等同于“刁民”,不能将网上民意视作 “反动言论”,更不必担心回答网民提问的尴尬,等等。像这类预先定位的惯性思维,应该早日消除,重新树立科学的网络观、网民观、网言观。
C9 j4 n( e+ s' c6 O" E
" H v8 J+ ?- x9 p ~" a 与此同时,需要更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带好头。今天,总书记在人民网a>的“民意链接”就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榜样。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亲民、信民、爱民的重要形式,在广大网民和干部群众中显然会产生良好的反响。当总书记和总理能够自愿、平等而又真诚地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的氛围逐渐形成时,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就会有所改变,至少可以以上级领导的表率作为行为示范性指引,与当地或者本部门、本系统的有心网民展开轻松、真实和便捷的交流。因此,作为国家“两总”的总书记和总理,如果能够择时保持与网民的在线交流,无疑有益于改善新时期的干群关系或者官民关系,并为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增色添彩。" ~* K) }4 W" _$ t* [8 e) f
R8 u2 \( g) x5 Q 网络舆情并非如洪水猛兽般凶狠,反映社会治理现实的信息、评论及其改进建议,无疑是网络舆情的最主要构成部分。在当前的网络监管环境下,那种在一些领导干部心目中的所谓“刁民”、“反动言论”其实很容易在负责任的筛选中遭遇淘汰。对在线交流存有多余担心的领导干部,大可不必再有这种先入为主的判断。
7 Z7 r0 f* c3 d8 H7 |
+ I. x$ @/ ]7 }# [2 C 当然,借助网络媒体进行“民意链接”,毕竟只是一种形式,或者只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一种途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或者议论较多的具体问题,还必须要落到实际行动上,而不只是单纯地到网站上坐客,象征性地显摆一下亲民样子,敷衍了事。如果是只有这种单纯追求花样的形式,没有实际内容和行动,那么,“民意链接”的自有功能就会丧失甚至压根就无法得以实现。到头来,还不如叫领导们干脆远离网络,将这片自由的消遣乐园留给我们这些“无所事事”的草根。
- S- ]+ @+ y$ I' b
0 E- Y3 |; X7 W3 W$ N4 A 总之,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的“民意链接”问题上,尽管此前已有不少领导干部已经意识到并且也实际做到,但总书记这次亲自在线交流的行动,无疑具有执政理念与方式上的积极意义。虽然总书记只是象征性地和网友交流了自己上网活动的几个极为私人的话题,时间也非常短暂,但这一行动却让人们感到与国家领导人不再有太遥远的距离,只要持续下去,只要有机会,人人都有可能与总书记写下一段“网聊”的记忆。期待总书记常来坐坐,多一些“民意链接”,为,只为百姓更加幸福、祖国更加安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