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345|回复: 0

“政府上网”十年——“信息孤岛”有待立法破解

[复制链接]
健康geo 发表于 2009-6-19 18: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线办事明显滞后 六成公众不满政府电子政务建设
在“政府上网工程”走到10年节点之际,一系列密集的学术研讨活动正在学术界相继展开。
4月16日,在由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电子政务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介绍,到2008年底,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省市一级已全部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地市级和县级政府拥有门户网站的比例也分别达到99%和92%。很多街道、乡镇甚至村(居)委会都建立了网站或网页。
同时,在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电子政务蓝皮书(2009)》披露,我国约有七成政府网站提供的功能项目数超过10项。
特别是网站的信息发布功能较强,提供政务新闻、政府公告、机构职能、机构章程和会议信息的政府网站所占比例分别达到89.21%、77.49%、75.5%、51.93%和53.92%。
但杨学山表示,尽管无论从数量、质量以及效果上,政府门户网站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可其离百姓的需求和“创新政府管理、深化公共服务”的理念还有距离。
6月10日,由中国社科院与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电子政务、行政改革与电子政务法学术研讨会”召开,研讨会的核心议题之一为讨论《电子政务法(专家意见稿)》,以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
在短时间内,中国社科院和国家行政学院两所中央智囊机构将目光同时聚焦于电子政务领域,可见其在当前行政体制改革及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
而在政府“上网”10年之后,更深层次的电子政务推进在克服了技术难题之后正面临着立法缺失、部门衔接不畅及个人权利保护不利等体制障碍。
  “电子政务”并不等于“政府上网”
1998年,青岛市政府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府信息公众网”。
1999年1月,由当时的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和中国电信牵头、联合40多家部委信息主管部门,在北京召开了“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当时,为配合政府上网,中国电信还对上网的政府机构专门出台了优惠政策,包括在一定期限内,减免接入专线月租费、相关通信费和主机托管费,组织服务商免费为政府制作主页等。
200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用三到五年时间建设“三网一库”,即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内网、以国办为枢纽的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专网、面向社会的政府公众信息外网以及共享政府办公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
遗憾的是,尽管“政府上网工程”在1999年就已启动,但直到2006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政府网”才正式开通。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还是对此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中国政府网的开通“标志着我们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是构建一个公开的、统一的、透明的、阳光型政府的重大举措”。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198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的中南海实施名为“海内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成为我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开端。
“办公自动化仅仅是电子政务中的组成部分,绝不等同于电子政务。一个国家电子政务的起步和象征,就是在互联网上构建政府的门户网站。”汪玉凯说。
让普通公众对电子政务产生第一印象的除了政府门户网站,还有金关、金税、金盾等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系统。这些系统的设立,是“17号文件”带来的直接结果。
2002年8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下发《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即“17号文件”),此文件成为我国“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17号文件”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又一重要节点,此前“三网一库”的提法,改成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平台;包括金财、金关、金税、金盾、金农、金水等在内的12个重要业务系统;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4个基础数据库。
“我国政府信息化经历了单机应用阶段的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及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和现在的应用主导三个阶段,电子政务建设不是把政府原有业务搬上网,而是与行政改革,与政务流程的规范和优化密不可分。”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研究员说。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11-24 14:26 , Processed in 0.08829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