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案例分析结束后,和几位同学又讨论了好一会,几乎快6点了才停下来。口语表达可能会有容易偏差之处,就在这里再补充几句。 V8 n. Z2 d+ g- R# l- ^" f
2 ?( t& t9 g, w, | u% H+ m1 P$ I关于本案的争论一直存在,这肯定是有原因的,现在不存在压倒性的观点。但我一直都有明确表达我的个人看法。( N% I8 J3 |8 C+ s+ a
- m1 p2 E; n2 C% n$ X( w
那么问题来了,期末如果考的话,标准是什么?. {) {. f4 @* d2 f R+ @
是论证是否充分、有力。3 Q9 Z2 i3 {) o1 t2 z: }
: _" R6 B- | x6 V- r$ f- P2 w
" i4 ?- w; h, B2 [7 D9 }- l是否会对赞同判决的观点有偏见?4 Y% Y2 n. I& ~+ r$ E8 G
没有偏见。但通常赞同的观点不会有很高的分数。+ d5 Q: m4 c/ B
这不是偏见?当然不是。如果有同学能够充分立论,可以直接满分。但因为目前为止,关于赞同的立论都不充分。所以,同学们论证达到令人满意程度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 j3 F% Z- }) ?# d- I2 a$ F: W
+ W7 U t! K8 V0 ?既然没有人可以论证充分,岂不是强人所难?
8 |5 \: b8 y" F7 j. r当然不是。
4 w; ?' C; ]- @0 t# Z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法律人少有统一的认知。而统一认知的缺少,无关认知能力的高低,而在于缺少“较真”的精神,缺少对于法律真理、终极正义的追求。6 H1 e. Y4 {+ {, A2 @2 K
2 n9 Q% t- w* I* t9 ~; ?* `如果不进行充分论证,
: M! Y! x( R* m% x4 B$ D- E作为法官,可以想怎么判就怎么判,因为手握司法权,说了就会算。
2 h* y* w4 e; `+ n作为旁观者,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因为事不关己,没必要费心费力。
: g: Y1 z+ U& |2 R5 a/ [作为研究者,可以囫囵吞枣地表示赞同或反对,却不问是否真的合理甚至是否合法,因为有话语权,少有反驳。& E B- L. \6 m' L7 p
苦涩的,只有当事人——被别人不经意地裁断了权利、前程、甚至性命。
+ c" Q6 n# Z/ s) M4 t2 n- ~: `- G, ~, d9 g6 Z h. F% p
为什么不是强人所难?
0 m5 m4 N }* O* a$ y+ \+ s身为法律人,明知有不同意见、有合乎逻辑的另外结论,却置之不理,这是要闹那样?
, L& t2 d% r- g* M" C作为法官,其他法官的赞同,不是下判的当然理由。7 ?6 G1 k1 h4 m' p K. f7 Q/ C2 ^
作为旁观者,人云亦云很可能会有众口铄金、甚至为虎作伥的结局。% R6 u- x+ t- _1 t8 t' N& r9 Q
作为研究者,那也一定是务虚到极致了,因为结论毫无实际价值。
$ u' D& u0 Z8 R+ c+ m& j$ T( v4 F" I5 W
当事人,在指望着法律人。当事人,可能是每一个平民百姓,甚至是自己。- B/ q/ Y B5 I+ R
作为未来法律人的你们,无论从哪个角度,一定不希望看到权利的“模糊化消亡”。2 x$ N5 c1 `" v; v# S# B+ I9 r
至少,我一直在尽自己的努力,不让你们的考试分数“模糊化消亡”。
1 ~! b5 }- X. z0 D1 A$ \
. ^6 M! w6 v; h2 X4 S那,你们呢? Y9 z+ o0 V: Y5 m
0 S9 n0 n. @. E- S; \% Y" Z2 ?5 }"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