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472|回复: 0

一百零五张罚单暴露了什么?

[复制链接]
YTRYTYi 发表于 2009-2-25 21: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徽来京务工人员杜宝良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得知,他在北京真武庙路同一地点违反禁行标志105次,均被“电子眼”拍摄记录在案,须交罚款10500元、交通违章记分210分。这意味着,起早贪黑、以贩菜谋生的他一年白干了。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广泛关注,舆论称之为“杜宝良现象”。
+ {/ Z9 @+ O5 R  同一人在同一地点以同样方式违法105次,却没有及时从管理部门得到警示,暴露了现行的非现场交通执法制度的缺陷。据了解,北京目前有4种方式可供车主及驾驶人员查询交通违法信息:到北京市各区县交通支队、大队办公大厅内使用电子触摸屏;上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拨打每分钟收费约3元的声讯电话;定制收费短信服务。但这些办法对于杜宝良来说几乎都不可行。他每天凌晨2时起床进货,21时睡觉,不会上网,连电视都很少看,更不会阔绰到一分钟花3元钱打声讯电话。而北京像杜宝良这样的驾驶人员应该不在少数。
( i) b$ }3 B7 r+ b/ s  “杜宝良现象”告诉我们,法治社会不仅需要完善法治、严格执法,而且需要科学执法、公正执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余凌云认为,当驾驶员交通违法积分达到临界点时,执法部门便应履行告知义务,否则,执法部门就是违法。公安交管部门的监控系统能否增加提示功能,能否提供免费手机短信查询,能否通过邮政送达“违法通知书”等,这些告知行为无疑会增加执法成本,但它是执法者社会责任的体现,是不该省却的执法成本。
3 }& K5 \7 O7 J0 n( n' \; @  交通罚款问题一直是个热点话题,虽然交管部门对舆论的每一次质疑都有根有据地进行了解释和反驳,却始终无法抹去“为罚款而执法”的印记。“杜宝良现象”是一个典型。它所暴露的表面上是执法制度的缺陷,实质上是执法者的失职,客观上则难免造成“为罚款而执法”的恶劣影响,导致社会矛盾。同时,这一执法的实际效果也远远背离了立法进行交通管理的初衷,更谈不上体现立法的精神。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11-14 14:28 , Processed in 0.07444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