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1851|回复: 0

成都日记11:成都的“东北往事”

[复制链接]
十里青山 发表于 2012-3-12 21: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关于成都,想说的还有很多。比如,一定要单独谈一谈成都的美食、成都的建设等等。但今天下午刚刚把根据网络小说《黑道风云二十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东北往事》看完,着实生发了很多的感触。而且,《东北往事》中的某些元素虽貌似与成都无关,实际上在成都火车站、在重庆,我们也许都可以找到某种意义上的影子……

* L8 i O; z( @$ n/ r# b

 

2 F6 h1 [6 X. Q0 ]$ _. L3 ^ G) C

当初在看孔二狗的网络小说时,记得他曾说八成以上来源于他亲历的真实生活。我虽生长在东北,毕竟是70后,对于在70年代,主要是80年代涌现出的其笔下的“古典流氓”,只能说是有所耳闻,有所亲历,但只是皮毛,远远无法像孔二狗那样深入了解。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应持怀疑的态度。但,我却没有怀疑。在剧终,背景说,“这一个值得怀念的时代”,“是有血性的男人都会怀念的时代”,我也不怀疑。

2 c, ^! {9 O; U: }$ ]

 

6 `5 V& a, P) ?+ F

在我有限的了解里,当年的“混混”也许不学无术,但多少都有侠肝义胆。他们的确有些目无法纪,但却不能简单地归罪于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通观整部电视剧,或者我可能并未看完整的原著小说,我在想,作者要表达的是不是这个意思:赵红兵们其实并非黑社会,如果说他们蜕变成了坏蛋,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但更有家庭、尤其是社会的原因。其中,赵红兵,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而不是黑社会的大哥。

8 ]; J; V' Z9 m# E+ y% M- d# t

 

" c! R/ F) E1 h$ M

自文革以来,中国上演了好多戏剧化的演义。在中国的这部历史剧中,有无数人经历了戏剧化的人生。而戏剧,最常见的分类,可能要属悲喜剧了罢!无数的喜剧上演,自然蒸蒸日上,喜上眉梢。无数的悲剧上演,自然世风日下,愁上心头。

, F; T6 e P% E* c. r8 T

 

: A. y* E) s, J% P

为什么剧中人物喜好“私斗”而非经官?为什么宁可自己牢底坐穿也不拖累兄弟而“背叛”?从文化的角度讲,义气二字而已;从社会的角度讲,也许是一种必然。若经官总是可以让公理实现,还有谁愿意拿自己的性命去拼?有必要去拼?从剧中的情节看,当时就已经冒头的“官吏特权”、警备的有限、整个中国对社会变化的了解和应对的不足就已经显现……当各方面问题都积累起来的时候,生存也许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h; G& [9 S* h0 G9 Q

 

: d0 U& Q6 O5 } g+ m

前面的日记中我曾经提起过,九眼桥当年有劳务市场,加之桥上窃贼频繁出没,混乱异常,走在桥上,就算是白天,也要提心吊胆,这可不是虚言。所以,后来在东北听说成都火车站(北站)有警匪勾结、共同分赃一事,倒真的不令我意外。而回想思之,则当年是否便已经如此?若非如此,奈何当年就十分猖狂?还记得在牛市口那边有自行车市场,出于出行方便的考虑,很多同学都会在那里买上一辆二手自行车。而在那里,也时常会有遇到自己曾经丢失的车子的情况。要知道,那个交易市场的门口,便是给自行车发放牌照的办公地!

7 y* a! a, O+ w; [! X

 

# b% {! W. @2 U) N

东北有刘勇,西南有文强龚刚模……

' ]8 i% w3 f h3 i

 

+ H; s x+ ]3 O- w9 i( C8 s( ^$ D

此番来蓉,虽然刚刚一个月,直觉上治安似乎好于当年,巡警几乎随处可见,各个单位一般还都有身着制服的保安在楼头街角……

! J( r! s' ?4 R3 h% N

问题是:如果治安真的好转了,我们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什么?是刘勇和龚刚模们的覆灭,还是时代的推移、警力的增长?当年治安不好的真正原因、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 y- l/ v- E* |

 

+ f% z- x6 ]9 @+ }8 }4 n

当年毕业时,因种种原因回到东北老家。曾经很希望看到西部大开发下的西南变化。此番回来,相信成都绝对是个受益者。当然,还有重庆。周边其他地区,我尚不了解,但相信也会或多或少的受益。也许,在2008年大地震后,更是获益良多。当年回到老家以后,也曾欣喜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以为会给东北、给老家带来相当大的契机和发展。可是,过去这么多年了,久在家乡的我,除了生存压力的加大、物价指数的上扬、房价的节节攀高以外,还看到了许多大企业的搬迁、国营企业的经营不力……

0 m" J+ L; j: f! B. y

 

8 R( j |! |4 V. v7 v% M3 S

四川地处盆地,自从有了都江堰引来的江水的灌溉,的确物饶民丰。几乎全年无霜冻,也的确太利于植物的生长。这里的安逸生活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加之民风淳朴,商业自古繁华,文人雅客聚集,历史积淀厚重,放眼中国,有如此水土者,真就不多。而东北呢,虽也有较长的历史,但多是外族。自满清入关后,辽宁一带才有了较高的地位。但毕竟地处关外,天寒地冻的,人们更喜欢“猫冬”而不是像川内一样外出喝茶搓麻,从物产到消费的各个方面,都有先天的劣势。而清初移民虽给东北带来了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但毕竟在文化、资金等方面有太多的短板。自新中国建国以来,辽吉黑也多是资源性产业,半个世纪之后,便频繁出现难以为继的情况了。反观川内,则大有千古不变之势。前些年四川还是人口劳务的输出大省,但据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回四川了。比如川大望江校区周围,店铺林立,经常会有商家沿街招聘,屡见不鲜。据说还有人搞过研究,仅川大一所学校,便带动了周边从业者达10万人规模的第三产业。(如果返校后学校真的需要访问学者的访问报告的话,这当之无愧的应该是必写内容之一。)

5 h. f; l9 E; U+ L

 

i$ O4 R# E b* c3 l# Y v

上面的这段话,似乎有些远了?不。若两地相似,有相同的问题可以理解、甚至无须追问。但若两地不同,仍然有相同的问题,便大可以深思一番了吧!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12-22 00:11 , Processed in 0.07385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