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 {4 ?2 \! i1 N# a( P3 ^首先分析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6 Y+ \+ O0 f# y2 o/ ], k+ G2 S( U" j
根据对亲密伙伴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的研究,研究者做出调查,其结果显示女性做出“暴力”行为比男性要多,但造成的后果并不严重。(丈夫推搡妻子,妻子可能会住院;如果妻子推搡丈夫,通常问题不大)。也就是说,施暴者并不只有男性。而且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女性对自己的“暴力行为”更诚实,毕竟通常认为女的打男的没什么。不过要注意的是,同居关系中暴力现象最严重。(其原因包括不信赖,易失控,宗教,经济,孩子等问题不容易结婚)暴力现象最严重的同居关系完全没有因为法律的制定而得到改善,虽然我国法律目前对“同居”做的是不评价也不理的处理,这点让人有点失望。 , Y: u k0 T2 g8 G) f/ M/ r
第五条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
& G: `( t8 ]" `- ~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4 L" K Q+ `3 I0 n9 R" X$ c, n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 e, `2 k# U* ~+ S& p; M这一条非常好,我认为家庭暴力要以预防为主而不是消极处理,即事后批评教育。同时我认为应该制定明确的《家庭暴力危害等级》,更好的保护已受害者和潜在受害者。 ! G: \% [; m9 Y" E. h4 b# e
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8 j: P% Y. a2 W- x% F( u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8 G) N/ }8 I6 n* o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9 H2 I3 @, v$ s. g. T+ _此条让人眼前一亮,其旨在全社会范围逐步形成家庭暴力并非私事的共识。很多实施家庭暴力的人都认为这是自己的“家务事”,别人无权过问,甚至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只有得到全社会的支持,才能真正大幅度降低家暴的发生,让民众知道家暴不是家庭事件,而是人性阴暗面辐射下的社会事件,甚至有可能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823字) 1 _9 N7 i/ v P3 f
略 + L* S" F0 z0 g% {. t* g+ H
d- h- ~ s(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