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在老师的推荐下看了《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详细情节已记不清楚,今日重温一遍,对比大一时看完电影的所思所想,觉得受益颇多。/ x, G5 o2 W! d. c& R3 Z
故事发生在解放初期的农村,那时候的中国百废待兴,法律发展刚刚起步,人民的法律意识还相当淡薄。村民秋菊因为丈夫被村长踢中了要害部位要求村长道歉,村长拒不认错,秋菊便开始了漫漫维权之路。首先,其实秋菊并不懂得法律为何物,只是想要个说法,换句话说,只是在争一口气,在片尾,警察却以故意伤害罪将村长逮捕,我个人并不认为村长踢了一下秋菊丈夫的要害部位便足以构成轻伤,这起纠纷实质上只是一场民事纠纷,最后却以刑事案件收尾,还是在没有任何正式鉴定的情况下,当然,这大概与当时的法律发展水平有关,如果执法的都不懂法,该如何要求民众知法懂法用法?其次,姑且按照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秋菊的做法其实恰恰反映了当时的群众对法律的需求。也许正如《送法下乡》中所说,即便是到了现在这个年代,在一些地区法律的实施仍然要或多或少的受到乡土人情的限制,里面有一个案例说一位法官到一个大山里去办案,由村长陪同,村民、村长与法官的一言一行有机的促成了案件的圆满完成,如果没有村长的“面子”效应,法院办案的难度将会显著增加,这里便可以显见村长的作用,更何况是在那个时代的农村里,村长的地位更是不可忽视。在这种大背景下,秋菊挺着大肚子仍然要“讨个说法”,也反映了民众法律意识的觉醒。最后,秋菊虽然只是想要“讨个说法”,法律(姑且不论当时法律水平如何)却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也反映了法律的威严与强制力。以上是我的观影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