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影0101张弟 发表于 2013-6-27 00:05:19

秋菊打官司读后感
看过秋菊打官司后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让我有了深深的感触,看过后不禁让我沉思,影片终于出动了我敏感的心弦,让我不觉想到了我们这个法制的社会所存在的一些现象,法律所存在的漏洞,法律的不完善,以及一些可以保障人权的法律,我们该用何种眼光看待他。
《秋菊打官司》的故事讲述了发生在中国西北的一个小山村,王庆来与村长发生口角冲突,被村长踢伤。王庆来的妻子秋菊忍不下这口气,替自己丈夫找回公道,便找村长论理,村长不肯认错,反而气势嚣张。为了讨个说法,秋菊怀着身孕,踏上漫长的官司之路,她从乡里告到县里,基本上没有得到有效的令人满意的说法,于是又从县里告到市里,最终向法院提起了诉讼。除夕之夜,秋菊难产,村长组织村民连夜把秋菊送到医院,秋菊顺利生产,保住了母-子性命。秋菊十分感激,官司也不再提。可正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法院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逮捕。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此时她的内心是挣扎的,原本他只想讨个说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是他还是被村长感动,并没有想到村长会受到何种法律的惩罚。。。。
从这部影片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中国正在逐步走向法治的社会,人民群众已经越来越意识到通过一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一种合理的,法治的手段讨回自己心中的公道,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寻求自己心中那分正义。对于农村老百姓而言,乡里和睦相处,大家团结互助,互帮互助,一人有困难大家都伸手的生活习惯,这在农村已经形成多年的习俗了,这也是我们城市人应该学习的。但是在一些事情上,朴实的农民并没有意识想要通过何种手段来为何自己的合法权益,邻里间发生了矛盾,大多通过和解协商,或村委会调解,而有些时候并没有真正是自己的权利充分利用。然而在这部影片中,让我感到欣慰的事秋菊在自己的人身健康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上诉的方式一步步的实现自己的权益,尽管官司之路漫长,单秋菊并没有放弃,一步一步走来,秋菊终于取得了正义,从而使自己心理上得到一个公平的说法。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法律之乡村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在无奈的情况下,老百姓学会用法律这个公平强制性的举措来维护自己,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一种进步中国完全实现法治社会在望。
老百姓道德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这对于我国实现法治社会环境是一个好的开始,人们的法律素质在增强,实现个人,社会和法律之间的平衡,那么我想我国的和谐社会目标指日可待。

法影0116葛健 发表于 2013-6-27 00:16:08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肖申克的救赎》是我最喜欢的影片之一。在法眼观影的最后一节课上,我又与这部影片重遇。这次从法律的视角来重温这部影片,让我有了新的理解。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许多关于美国法律的知识。例如,每十年一次的保释制度,刑期可以累加等等。
  关于影片中的法律问题。主人公安迪被误判谋杀罪,因此锒铛入狱。如果安迪没有越狱,而是有朝一日得到平反,安迪会不会得到国家赔偿呢?为此我搜索了相关内容,答案是:审理过程符合司法程序,翻案后不会获得国家赔偿。这是一个让人觉得尴尬的结果,但所幸在我国国家赔偿法不断完善,最大化的避免了这样的尴尬。11年初出台的国家赔偿法司法解释更利于保护受害人获赔。从安迪的锒铛入狱我们不难发现,美国法律并不严谨,主要靠陪审团。没有确切的证据也能判刑,这样会错判很多案件。或者说,陪审团成员对被告人的主观情绪或许就会决定被告的一生,这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安迪还兼有越狱罪与洗钱罪,在原判决推翻前,安迪仍是囚犯身份,其行为完全构成越狱罪。安迪是自由的代表,他从未放弃自由,写几十年的信只为扩增图书,为了放一曲动人的音乐关了两个月禁闭,冒生命危险只为和狱友们享受一刹那的自由,几十年如一日的挖隧道终于获得了自由。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挣脱了禁锢的牢笼,与肖申克挥手告别。
  在整部影片中,法律问题很少,主要讲述的是精神上的灵魂自由的救赎,在肖申克也能拥有的救赎。是希望,希望拯救了安迪,也拯救了瑞德。影片中的一句话始终感动着我。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我珍惜每一份希望,从不轻易放弃。我相信希望就是那把小斧子,会带来莫大的收获。影片中老人布鲁克斯的死曾经带给我极大的震撼,体制化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起初想不通为什么要故意留在监狱里,看到后来我才发现这监狱外的花花世界对于布鲁克斯来说是一座空城。是比监狱更可怕的牢笼。
  影片揭示了肖申克监狱的狱霸现象,如神通广大的泰德和肆意妄为的三姐妹。还有殴打犯人的现象,典狱长利用犯人的义务劳动为自己谋取利益的现象。这些都是值得警戒与防范的事情。希望在当今的社会中,诸如此类的现象不会频繁出现。不由想到了美国监狱殴打犯人的丑闻。
  最后:我想说,希望即是现实。怀一丝希望就有得到的可能,不然连得到的资格都没有。满怀希望的生活会更有乐趣。

法影0203张建华 发表于 2013-6-27 00:18:38

本帖最后由 法影0203张建华 于 2013-6-27 00:21 编辑

甲方乙方 观后感   
       甲方乙方这部电影我以前就看过,曾经一直以一种轻松的心态观看这部电影,但当我在法眼观影课堂上在此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才细细地品位其中耐人寻味,却又发人深省的法学理论。首先这部电影是娱乐业贺岁电影的成功之作,影片本身的商业价值,创新价值,人性感悟,就已经有很高的一个层次了。再结合影片所影射的法律知识,如果每个人都能从法律角度看待这部电影。那么它的价值就远远超过了它的商业、娱乐价值。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葛优、冯小刚、英达、刘蓓饰演的四个热爱生活、善解人意、善良的四个自由自由职业者突发奇想,开办了一项“好梦一日游”的业务。工作的宗旨就在于帮助消费者过一天美梦成真的瘾。
      厨子李奇因为自己嘴不严想尝尝守口如瓶,成为一名坚强不屈的英雄,体会一下被严刑拷打,英勇就义的滋味。结果是他在面对酷刑的时候,很轻易的说出了“实话”。事实上即便他不说实情,也不会被大型伺候。因为这不仅仅是道德的约束。更会有法律的制裁。因为一旦对他动用酷刑就对他造成了人身伤害。这一点是危害他人身健康权的。
      傅彪所扮演的角色希望公司能够让他大圆受气梦,在此工程中,四位主演所扮演的角色,想尽一起办法为难傅彪,欺辱傅彪,甚至一度达到了残害的程度。傅彪的受气梦是圆得十分圆满。但是无论是戏中戏里、还是戏中戏外。四位主演都侵害了他的合法权益,是应该受到法律处罚的。
       记得电影里会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屡遭失恋的人,通过这个好梦一日游重拾了自信。着实是一个大圆满的结局。但是事实上,这种帮助他重拾自信的过程,也着实是侵害到了他的知情权。虽然结果很好,道德上是可以给与高度肯定的,但在法律面前,却不得不低头。
      其实电影中也不乏消费者要单方终止合同的,但是法律明文规定单方解除合同系违反劳动合同的行为,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由于本身的过错造成的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现行的《劳动法》、《违反<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及《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办法》的规定,此种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的承担方式有三种,即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
      通过法眼观影的学习,我对很多法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从生活中更加容易发现法律的影子。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权益息息相关,我们应该更加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更加深入的了解法律。用法律武装自己,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法影0203张建华 发表于 2013-6-27 00:22:18

法影0203张建华 发表于 2013-6-27 00:18
甲方乙方 观后感      
       甲方乙方这部电影我以前就看过,曾经一直以一种轻松的心态观看这部电影, ...

对不起老师。。电脑坏了。。。用mac系统的文本编辑写的,格式有点不好,老师见谅

法影0209苏泽英 发表于 2013-6-27 10:05:56

论《勇敢的心》与法律

      虽然本电影的故事情节与真正的历史背景有所出入。但我个人认为看电影并非走马观花,而应从本质出发,看懂他的精神和灵魂。
  影片的最后,当华莱士高喊”Freedom”时。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而这种震撼更多的还是来自它对自由的呐喊,这完全是一种对旧制度的宣战和对新生的渴望。可如今的自由又往往与法律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有些人认为,在不存在法律的情况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你的所作所为除了道德之外,不会受到任何的约束。当法律确定实施的时候,人的自由受到了外来的约束,此时的自由是在法律约束范围之内的自由,就像是在法律制定之前你可以自由地抵达任何一个地方,而法律存在的情况下,你只能在法律划定的圈子内活动。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自由难道不是相对的吗?谁能保证当自己的自由在实施的时候不会干涉到别人的自由?法律虽然约束着公民的绝对自由,却也给予了每个公民公平、公正、同等的自由。这就是法律的效用,他保障了每个公民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自由。至于如何使用这份自由,完全取决于你个人。
  课堂上老师提到了卢梭的一句话“人生而自由,但人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就印证了我上述的观点。生来就是平等的,并不因为你是下等人就应该受上层阶级的奴役和压迫,相对的,人又是没有绝对的自由的,必须受世俗法律的制约的。
  自由就像是空气,当你肆意占有它的时候,你往往会忽略了它的存在。可一旦失去,你会发现它会要了你的命。影片中的华莱士正是受到了上层阶级的不公平压迫才愤起反抗。而他的起义难道也是当时法律中所允许的吗?那么既然不允许,那华莱士的所作所为都是错误的吗?呵呵,那些立法的人并非上帝。法律从本质上也有着许许多多多的漏洞。于是乎,就需要人们去不断的完善它。让每个人都能在合法的情况下,享受一份公正、同等的自由。

法影0300于湘君 发表于 2013-6-27 10:29:17

从《秋菊打官司》看我国的农村法治问题(原创)《秋菊打官司》是围绕农村妇女秋菊为向村长“要一个说法”而展开的。秋菊家要在自己责任田上建个辣子楼,上面有文件,不能乱占耕地。村长上前阻止,秋菊男人其气不过,骂村长生不了男娃(村长只有四个女儿),村长一气之下踢了秋菊男人“要命的地方”。为讨要说法,秋菊挺着大肚子四处申诉,官司一直打到了市中级人民法院。
首先,秋菊打官司不是为了钱。这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她和小姑子到县城、市里告状的交通费、住宿费远远超出了200块钱,以至于“没有过年辣子卖的就差不多了”。那么,秋菊要的是什么?她要的是“一个说法”。什么叫说法,简单的说就是村长赔礼道歉。
按照现在的观念,打人有错,赔礼道歉应该不难。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交通和信息十分闭塞,村长管理着村里的大小事务,百姓按照乡规民约办事,村长代表了权威,恰恰这位村长又是个倔老头,“认了错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村长们在中国农村生活和发展上的积极作用。父亲给我讲过他小时候的故事,那个年代村里没有什么派出所,没有电话就更没有110,谁偷了山上的树,谁偷鸡摸狗打架斗殴,被村长罚去搬砖、扭秧歌时抬大鼓;邻里纠纷,兄弟分家,谁家需要帮助,都有村长的身影。村长这一角色,在法律制度不完善,农村法治意识淡薄的年代里,起到了维护乡党和睦和社会公平的作用。
那么,是否可以说农村法治建设有乡规民约的约束,有村长们的积极维护就可以实现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村长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感情,有个人的好恶处理事务就会夹杂个人情感,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就很难达到完全的公平。而且,乡规民约是没有强制力的,诸如严重的伤害事件难以处置,同时,这种约定是封建落后的,不能与时代相适应,必将影响农村经济建设和法治的现代化。
影片虽然只有短短100分钟,折射出来我国农村存在的法治问题却不少。第一,封建“人治”思想残余严重,维权意识淡薄。“打也就打了,他是村长麽,但也不能往要命的地方踢”,就算秋菊这样不惜代价四处讨要说法的“进步人士”,还是免不了受到权威的影响和威慑,某种程度上她认可村长的做法,只是不能咽下这口气。可见在信息封闭,传统思想束缚严重的农村,人们对权威崇拜、维权意识淡薄;第二,农民缺乏知识,维权能力差,维权成本高。秋菊为写申诉书花了20元,来了开庭通知还要找村里的小学老师帮助阅读,到市里告状又被三轮司机绕路骗钱。如此种种,都源于农民缺乏现代社会常识和法律知识,他们不懂法,甚至不识字,维权之路往往费尽周折;第三,我国法律体系不完善,基层监督缺失,执行能力弱。乡里的李公安是个好干部,但全乡上下就他一个管理这方面事物,难免分身乏术,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复议书竟然是村长代为开启,都反映了这一问题。1989年我国有了《行政诉讼法》,不能不说这是一大进步,但作为一部新法,部分条款规定有待完善,民告官操作起来难度大。
我国农业人口多,要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解决农村法治进程中的问题。首先,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满足了物质需要农民才会去接受教育、了解法律法规,才会有能力去追求更高的需求,权利、尊严、公正等等。对政府部门而言,有义务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提供法律援助。让农民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知道到哪里寻求帮助,切实维护自我权利。
很早以前,我曾观看过《秋菊打官司》这一影片,当时只是被片中的风土人情所打动,从未从法律的角度思考过。通过这次作业,对我国农村法治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对《行政诉讼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法眼观影,每一部影片都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在此,对刘老师的精彩点评深表感谢。

法影0203宋金峰 发表于 2013-6-27 13:03:37

          观《甲方乙方》有感
    这是一部在现实和虚构之间自由切换的电影。片中四位主人公姚远、周北雁、钱康、梁子开办一个名叫“好梦一日游”的业务。目的在于让消费者过上一天“梦想成真”的日子。
    有一个开书店的老板,苦闷生活中的他有了一个想当一天巴顿将军的梦。于是四人穿上美军伤兵的衣服,按事先安排好的台词,开着敞蓬吉普背着电台在坦克训练场的土路上颠簸,然后又参加作战会议,其中夹杂着许多闹剧。一个厨子因为嘴不严,一直梦想尝尝守口如瓶的滋味,因为生在和平年代没有机会,却一直梦想成为一名坚强不屈的义士,体会一天被捕、严刑拷打、英勇就义的滋味。四人换上清兵的军服,夜里开着老式的吉姆车偷偷摸摸地闯入民住去抓人,并上演了清宫逼迫的戏码,他们用各种方法去诱逼厨子说出秘密。但是其中出现了一个差错就是厨子一不小心把用暗号的花瓶砸到了姚远的头上,虽然电视中并没有讲到法律问题,但现实中已经构成故意伤害罪。他们把厨子绑在了凳子上了恐吓厨子说出秘密,由于入戏太深厨子吓晕了过去,他们已经照成了厨子的伤害,他们构成了私自扣押厨子。有一个大明星,因为长期生活在灯光下生,活产生了厌倦心理,想过一天普通人的生活。于是四人在与大明星签了全权受理的合同书之后,发布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大明星告别演艺圈。发布介绍后大明星真的过上了平凡人的日子,但他却受不了寂寞,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离开了他,所以当姚远回馈的时候她希望姚远帮助她恢复以前的生活,姚远告诉她让她起诉姚远,并愿意承担全部律师费,让其告他侵犯了大明星的合法权益。
    总之,通过学习这学期的课程让我对法律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必须做一个知法,懂法,但是不能犯法的好学生。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学校和家庭,有些事情就是一念之间的错了就改正不了了,污点会永远伴随着你。我们要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我们自己合法的权益。

法影0306盛平 发表于 2013-6-27 14:03:25

RE: 法眼观影期末作业(只准回复,不准新发,新发都已删除!)

                                                                                                我看《肖申克的救赎》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而被判无期徒刑。在监狱中,他认识了于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徙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的阿瑞。阿瑞现在已经成为肖恩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最初,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也总是受到欺辱。一个月后,安迪请阿瑞帮忙搞到一把鹤嘴锄并想办法逃过了狱方的例行检查,之后他用海报贴在牢房墙上遮住了他挖的地道。安迪在户外劳动中帮监狱官逃税并为每个犯人争取了三瓶啤酒,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的知识,很快使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它变态囚犯的骚扰,同时安迪也逐步成为肖申克监狱长沃登洗黑钱的重要工具。一个年轻犯人知道谁是安迪的案子中的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两个月的严重惩罚。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不惜设计害死了知情人!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终于,安迪成功越狱了,领走了部分监狱长存的黑钱,并告发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真相。本片是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何为刑罚?刑罚是国家创制的、对犯罪分子适用的特殊制裁方法,是对犯罪分子某种利益的剥夺并且表现出国家对犯罪分子及其行为的否定评价,并起到改造罪犯、保护社会和警醒世人的作用。且不论安迪是否越狱,就安迪无罪而言,狱方无确切证据却给安迪判刑已经侵犯了安迪的人权。刑法的机能有两个:法益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在现代社会,作为“公民自由大宪法”的刑法,其根本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缩限国家肆意的刑罚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人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人权。而如何合理地处理法益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之间的冲突,对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安迪在有确切证明其无罪的状况下提出要求重新审理该案时遭到拒绝,并且被狱方设计而失去证人,狱方的这种行为更是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刑罚的目的是改造罪犯、保护社会并警醒世人而并非仅仅是惩罚罪犯。正如阿瑞在最后一次申请假释中所说:“没有哪一天我不感到后悔的,不是因为在监狱里。我回首过往:一个年青的,愚蠢的小孩犯了滔天大罪,我想和他讲讲道理,告诉他做人之道但已不能了,那孩子已经不见了。”我想正是因为阿瑞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否定和惭悔使其申请假释成功。毕竟,刑罚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不是么。
片中布鲁斯在接受五十年的刑罚之后却不敢也不想回归社会,甚至企图再次犯罪以留在狱中。不难想象的是,五十年的监狱生活让布鲁斯对监狱产生了依赖性。半个世纪的隔绝足以使他对这个陌生的社会产生畏惧,畏惧到龟缩于其所适应的监狱之中。正如阿瑞所说:“布鲁斯已经被“体制化”了”。当刑满的罪犯因不适应社会而自杀时,是何其的悲哀,其残酷程度不亚于扼杀罪犯重新改过的机会。因此,如何让罪犯融入社会也是一个重要的难题。
    我希望国家能尽快完善法规,解决各种法制与人权的冲突和法律漏洞问题。

法影0103刘晓明 发表于 2013-6-27 14:47:27

《法眼观影》论文
机设12—A1刘晓明120123401039
    通过这一学期对《法眼观影》这门选修课程的认真学习,我对中国的法律体制和法律知识有了基本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了一些法律术语,并通过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学会了用法律的眼光较为合理地去看待,分析和去思考一些事情的正确与否,也从中意识到了感情在有些案件的处理中确实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当然了,情归请,但是那些违背人民意愿,损害人民切身利益的行为务必是要绳之以法的。只有在保障法律正常实施,维护人民合法利益和法律尊严的前提下,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才会更有效,更健康地形成和完善和发展。    接下来我想尝试着运用法律的眼光和思维就《甲方乙方》这部电影中出现的问题作一下简单地分析:首先呢,电影讲述着这么一个故事:以钱康为主、姚远、梁子、周北雁等四人组成了一个以服务行业为主的小集团。名称叫做好梦一日游,实现的是客户想要过一天客户想要的日子,过足自己的瘾。我们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就是这个公司之所以可以存在,主要原因就是他可以满足人的虚荣心。就像电影中的第一个客户一样,那个书店老板,他想过当军官的瘾。这个小集团就会为满足客户的虚荣心,从而调动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达到这个目的,进一步为客户服务.
    
    他们在不能满足部分消费者不合理的要求时,开了一个纠偏会,统一了认识,明确规定了对于有不健康愿望的顾客要敢于说“不”,使“好梦一日游”的业务逐渐走上正轨。这种行为体现了经营者对不合理要求的拒绝,体现了经营者对正确行为的遵守。
   他们通过“爱情梦”帮助因为屡遭失恋对生活丧失信心的人恢复了自信,体现了经营者对道德和感情的重视,在满足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完美地演绎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通过“受气梦”教育了大男子主义顾客
   利用了大款想做“受苦梦”
    这两件事使我认识到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明星想做“普通人的梦”,嘲弄了那些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这件事告诉我们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最后,我们还应该学会利用合法手段来解决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争议: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谢谢老师一个学期来给予我们法律方面的教诲,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相信我会再接再厉用法律的眼光去认识我们的生活,处理身边的事情。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法影0401王欢 发表于 2013-6-27 18:42:47

本帖最后由 法影0401王欢 于 2013-6-27 18:56 编辑

                                                                                                                              法眼观影感悟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9至16周的法眼观影的课程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中愉快的度过了这一学期。我很荣幸本学期选修了《法眼观影》这门课程,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了很多的法律,最主要的是以前看电影只是看剧情不会深深地体会电影从剧情中反应的本质是什么,通过老师课上的仔细讲解,让我看到了许多以前没有注意过的电影细节和从中所反应的法律知识。通过这几周的课程让我对《法眼观影》这门课程有了简单的认识,这门课程老师通过电影给我们从法律,道德,社会角度对人物和细节进行剖析讲解,让我们对法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课上我最深刻的电影是《秋菊打官司》,下面就对这部电影阐述我的观后感。
   《秋菊打官司》是1992年由巩俐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一个小山村,电影表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风貌。由于他对风俗的重视,他对中国社会的描述倒是很真实。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秋菊的不断上诉。其间表现出的我国的地方治理状态令人深思。里面花了很多功夫表现中国传统社会的风貌。秋菊打官司的原因在于村长踢了他丈夫的“要命的地方”。事情的起因是秋菊家种辣椒,要在地里建个晒辣椒的棚子。当时中国政策禁止在地里修建房子。村长于是以此为理由阻止他建棚子。这分明是在刁难秋菊家。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乡村是常见的。由国家来管制村民的土地使用权,这使得地方官在执行时有了上下其手的机会。秋菊的丈夫万庆来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向村长讨个说法,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村长把钱扔在地上,让秋菊一张一张的捡起来,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秋菊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但是都败诉了,秋菊不服,最后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故事在后半段出现了一个转折:秋菊难产。虽然村长并不是很乐意帮忙,不过不管怎样,村长也还是暂且放下私人恩怨,骑着自行车连夜去王庄叫上大伙把秋菊送进乡里的卫生院,并平安生下了一个五斤七两的儿子。就是这个恩惠,让秋菊的心中产生了强的矛盾心情,秋菊感谢村长,她把村长看做恩人,从而原谅了村长打人的过错,这是最普通不过的人情事故,在我看来也无可 厚非 。于是 秋菊自然 邀请了村长一 起 来喝 她家的满月酒 可是,就在全村人高高兴兴喝秋菊家满月酒的时候,却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村长被民警带走了。在观众看来,此时此刻,秋菊终于等到了她要的说法,而这个说法,究竟还是不是她想要的呢?正因为秋菊是个朴素的农村妇女,她的心中才更加执着于有恩报恩的思想,村长对她是有恩的,而村长这个恩人却因为她被抓走了,她其实并不要这样的结果,她的善良品质,在此也反映无疑。虽然秋菊的法律意识并不健全,小农意识也在举手投足间一览无余,然而,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她,处在那样的环境里,竟然还有那么多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已经非常不简单了。影片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执着,也让我深深感受到这样的品质,在当今社会,是多么的需要发扬。这部电影有很多的看点,比如乡村人民的耿直和淳朴,勤劳和不屈以及乡村人名法制观念的淡薄等等。但是,秋菊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利益给我很大的感触,中国五千年来都是一种人治社会,法制观念在中国普通大众当中还相当淡薄,维持社会秩序的往往不是法律而是一些久已有之的社会习俗,道德观念,人情关系。在这样一个大众法制观念普遍。对于这部影片,我个人有以下几种感触:一、我国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用合适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二、利用法律维权的成本问题是当今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三、在我国推进法治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的法律制度,而是要把我国的现实的法律制度与我们的传统价值、风俗习惯相协调。可见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具有普适法治理念的法律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太适用,他们还在依靠传统的业已形成的道德观念以及习惯法来解决相互之间的纠纷,他们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适应法律,法律也需要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来完善自身以适应中国的现实社会。
   本学期在老师的认真授课中让我的法律知识得到了很高的升华,很感谢这门课程让我在快乐中学到了很多法律的知识,让我真正的认识到如何从法律的角度观察问题和剖析问题。学会了如何正确的运用法律,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我今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深深的感谢老师认真的授课让我很荣幸选修此课程!
   


         

法影0300门书豪 发表于 2013-6-27 19:25:55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在课上看了这部电影之后,首先我也和大家一样为主人公成功逃离监狱并且贪污的典狱长畏罪自杀而称快,但是更多的我也体会到贯穿整部影片的问题:法律的不完善,体制化,以及对于罪犯来讲究竟什么样的刑罚才是合适的……等等。
  下面我来具体分析一下:
  法律的不完善
    影片中,法律似乎到处都是漏洞,与公平相差甚远。监狱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冤枉好人,没有改造效果,断绝人们希望。与它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例如,安迪妻子被杀,法庭却错误地判决安迪为杀人犯。入狱后的安迪,总是能轻松地利用法律漏洞,帮助典狱长逃税、洗黑钱。再比如,服刑多年的瑞德早已改过自新,申请假释却屡遭拒绝,直到他不再抱任何希望时才意外地被批准。当法律不能还男主角清白时,安迪运用自己的力量逃出监狱,还占有了典狱长的黑钱,并安全地逃到国外。此外,在故事中,监狱的公务员经常滥用职权,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    这不仅让人深思。诚然,法律不是万能的,它存在漏洞,也经常被违反或规避。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遵守法律。我们常说的法律是写在纸上的条文,对它不能过于迷信。但美国著名的法律学者哈罗・伯尔曼说过一句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只有我们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法律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体制化
   有个词叫“体制化症候群”,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肖申克的救赎》(后来被拍成了那我们上课看的著名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刻画了很多这样的人物。比如那个叫雷德的老犯人就称自己已经变成了所谓体制化的人了,当他被释放出狱后,每次上厕所都想去请求上司准许。还有一个叫布鲁克斯的老犯人因为无法适应出狱后的自由,而把自己吊死了。
    老布的死让我开始感到很费解,后来想通了又很难过。其实活在社会里,被体制化是避免不了的一件事,只不过每个人被体制化的深浅不同罢了。在社会学家眼里,社会有时候只是个没有电网围墙的牢房,在一种社会体制下生活久了,大多数人也会成为“体制化的人”,就如很多潜规则一样,当这个社会已经适应并习惯了桌面下的东西,群体意识都可怕的倾向于认同潜规则,而那些公开透明的法律条文和社会公序良俗就相当于形同虚设。
  刑罚
    片中男主角被判了两个无期徒刑,虽然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一下,我仍然觉得很好笑,不过好笑归好笑,正是因为无期徒刑,才给了男主角逃出来的机会,这是因为一些国家不执行死刑的缘由。但反过来这样漫漫无期的囚禁并没有给人改过的机会,而是灭杀了他们的希望,这又是不人道的。每一种制度都是从不合理走向合理的,从蒙味走向文明的,只是这中间必定要付出血的代价,安迪只是这代价的一个缩影。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东西,我们所能做的最大的也只能是向完美的方向靠拢罢了。
参考文献:徐昕主编:《影像中的司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法影0102王钟民 发表于 2013-6-27 20:37:17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在本学期选修课法眼观影的最后一节课,我怀着深深的感动重温了美国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具有很深的好莱坞烙印的电影。故事围绕主角安迪蒙冤入狱展开,叙述了安迪在肖申克监狱的种种经历以及最终越狱翻案的故事。对白低沉而富有哲理,画面是典型的好莱坞暗色调,它以拉卡拉式好莱坞古典电影的叙述方式讲一个本该惊险刺激的越狱故事讲述得温馨自然,耐人寻味。关于这部电影的精彩评论实在是多不胜数,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观影人,将尝试在本文中从法律的角度剖析本片。由于笔者并非法律专业,品评难免浅薄,还望法眼观影的老师和同学不要见笑。

从根本上讲,安迪入狱应该算是一场意外,法官的误判导致安迪谋杀罪名成立,他背着两个无期徒刑蒙冤入狱,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然而从法理上讲,安迪是有罪的,因为他在强有力的指证其有罪的证据面前无法给出同样有力的洗脱自己罪名的证据,他无法证明自己无罪,然而原告方却又足够证据坐实他的谋杀罪。法官依照法律根据证据审判量刑,在程序上没有出现任何错误,判决自然也是有效的。即使最终安迪成功翻案,当初审判的法官和陪审团没有什么直接责任,无需对这次冤案负直接责任,而安迪也无法获得政府的任何赔偿——这并不是人为的冤案,搜证及审判过程复合规定。安迪,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也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尽管他对判决不满,但没有溢于言表,平静接受了这一判决,不如肖申克监狱,慢慢适应监狱的种种生活。他当然有反抗,但是那些反抗是针对监狱里的某些不友好的狱友的,他并不反抗制度和法律,相反,他仍然坚自己无罪,坚信法律的公平公正,他没有和普通罪犯同流,依旧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不堕落并怀有希望。他希望自己能够有一天获得证据证明自己无罪,以法律的名义走出肖申克,而不是老死在高强里。

也正是出于对法律的信任,当安迪从新遇有口中获取了证明自己无罪的证据时,他才会那么兴奋。他想通过典狱长诺顿为自己翻案。但是诺顿何许人也?他不会放任安迪翻案,也不会让这个曾经帮助自己洗黑钱的犯人出狱,这不仅仅是出于对安迪有可能出卖自己贪污的惧怕(说到底是对法律的惧怕),更是出于自己自私的欲望——他想让安迪继续为自己洗黑钱。于是典狱长策划谋杀了带来证据消息的安迪的狱友。是的,他犯罪了,在他领导下的肖申克监狱中的狱警也常常犯罪。但是他们没有受到立即的刑事制裁。很多人认为这里体现了法律的弊端,权势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但是,法律是如此威严,它讲求证据,没有证据就无法定罪,没有人举报典狱长就无法定典狱长诺顿的罪。这正不是法律的弊端,相反,正是法律的优越性,法治讲求证据,而人治不然。当安迪越狱成功出示了典狱长诺顿的犯罪证据后,任诺顿权势再大,也不过畏罪自杀。这是法律的威严所在,即不畏强权,公平公正。

既然笔者多次说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又为何会出现安迪这样的冤案呢?很简单,也正是因为法律的公平公正,不会在意一面之词,凡是只讲证据,安迪才会蒙冤入狱,因为在当时的证据面前,安迪的确有罪,而且犯案动机和时机都具备了。虽然安迪无罪,但是在法理上有罪。那么再回到越狱上,既然安迪法理上有罪,那么他的越狱是不是也构成了越狱罪呢?答案是肯定的,他确实犯有越狱罪。但是当其翻案,他谋杀罪名不成立,那么他的逃狱罪名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有错抓当然会有漏抓,正如之前所说,如果指证安迪谋杀的证据不足,那么即使安迪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己无罪,根据一点利益归于被告的原则,在法律程序正确的情况下,安迪会被无罪释放,即使他的真的有罪。

当然,在法治的社会,冤案即使有,也只是极少数极少数。

由于篇幅以及笔者自身专业的原因,本文无法更加深入分析电影中的其他人物和情节。笔者见识难免浅薄,如有纰漏还望老师同学批评指正。此外,法眼观影这门课程对我的帮助和影响确实很大,再次一并感谢法眼观影主讲老师。

自动化113班        王钟民
120113101027

法影0604吴雪杰 发表于 2013-6-27 21:18:42

秋菊打官司 ————农村法律知识必须尽快普及

摘要:《秋菊打官司》虽然是使用法律来解决矛盾争端。但是显然秋菊并没有明白法律的效力是什么,法律上对于村长替她丈夫一案的判决结果就是村长赔偿医疗费,最终村长又被判拘留15天。而这些都不是秋菊想要的,她只是想要一个说法,也就是想让村长道歉,但是村长始终没有道歉,只是被拘留了,这表明现在农村人在维护自己权利时不懂得该怎样去做,往往是事与愿违。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的一个小山村,农民王庆来与村长发生冲突,被村长踢伤。王庆来的妻子秋菊忍不下这口气,找村长论理,村长不肯认错。为了讨个说法,秋菊带着六个月的身孕,踏上漫长的告状之路,她从乡里告到县里,又从县里告到市里,最终向法院提起了起诉。除夕之夜,秋菊难产,村长组织村民连夜把秋菊送到医院,使秋菊顺利生产,保住了母-子性命。秋菊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可正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法院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捕入狱。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她甚至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那地方做错了,也不知道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也许并不是她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的普普通通的最底层人们的心声。

影片中秋菊打官司虽然是使用法律来解决矛盾争端。但是显然秋菊并没有明白法律的效力是什么,法律上对于村长替她丈夫一案的判决结果就是村长赔偿医疗费,最终村长又被判拘留15天。而这些都不是秋菊想要的,她只是想要一个说法,也就是想让村长道歉。我想所有人都明白秋菊所谓的这个说法的含义,但是通过法律却无法打到他预期的效果,不会判决结果为村长向被告人道歉就行的。

由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和法律观念的影响,农民的法律意识与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提出的目标还存在着差距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权益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也在逐渐提高,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农民法律意识水平总体上仍然十分淡薄,在农村法律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应的农民们也并不能完全理解法律到底是有什么用,到底有什么效力。所以这些最底层的人们在实现保护自己权利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的认识。

秋菊打官司中的问题有以下几种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造成农民法律意识滞后的重要原因 。
   在全面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和农业虽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长期以来,城乡管理体制导致二元经济结构剪刀差的存在,农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的农村小康水平普遍低于城市。法律意识是属社会心理层次,是受社会经济状况和政治文明建设水平地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必然影响农村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从而影响到农民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

2、传统法律文化形成农民畏法息讼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在农民的心理构成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普遍地影响和制约着当前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农民对国家法律看到更多的是其强制性的一面,认为法律的主要职能是镇压,把法律看作是一种惩罚工具,而相对忽略了法律同时还具有权利保护的一面。所有这些国家法律制度与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鸿沟,阻碍了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农村法治化进程的推进。
  
3、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对农民法律意识的消极影响
  农村地区的法律文化形态与整个社会文化形态息息相关。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造成了乡村文化生活的贫乏。有的地方文化环境较差,文化设施极为缺少,文化活动的品味不高;还有的地方赌风盛行,迷信成风,不健康录像泛滥,严重地毒害了社会风气,黑恶势力横行的治安状况,使农民缺少安全感。在这些不良环境下,农民难以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的法律意识。
  
4、少数地方的司法、执法腐败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
  在一些社会文化落后、法治环境较差的地方,有的乡镇干部因自身文化和法律水平的局限,未能依法正确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力,常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还有极少数基层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谋取私利,以权压法,甚至违法乱纪,贪污受贿,无视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既使得许多农民产生权大于法的认识,认为学法无用,还使得有些农民不相信政府和法律,从而导致农民对法律信仰难以养成。
  
  
普及法律自然是刻不容缓,我认为: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为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提供经济基础

2、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律意识  

3、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塑造新型农民

4、对涉及的民事案件相关慎重对待,不断完善我国法律,切实保护人们利益
 
最后,我相信任何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法律真正普及后,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的法制环境中。人人懂法守法,提高了自身的素质。那么即使有个别民事案件,经过人性化合理的调节也会是人人都满意的一个结果。这样才能更加快速的把我们小康社会建立起来,这样的社会才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小康社会,我们的国家也会变得更加和谐,让我们为了这个愿望努力奋斗吧!

  

法影0700马闯 发表于 2013-6-27 21:42:50

第一次看《勇敢的心》是在大一时,当时还不知道有法眼观影这门课,因此看完仅仅为威廉姆华莱士那份对爱情的执着,对死亡的藐视,对自由的执着追求所打动,为他吼那一句“freedom”而热血沸腾,为他的结局感到悲伤,在法眼观影课上在老师的解读下我再一次对这部影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在那个遥远的冷兵器帝制年代,freedom在人们心中几乎没有概念,贫民奴隶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妇女的“初夜权“也被剥夺,更不用说自由了,然而,威廉姆华莱士,这个乱世,贵族压迫下,在爱人被杀死去而悲愤的揭竿而起的英雄,引发了一群地位卑微的贫民对自由的无比渴望之情。历史的代价是惨重的,人类用血铸造辉煌,用血铺垫和平。
当他揭下骑士的头盔看到是那个曾答应过自己会发兵一起对抗爱德华军队的罗伯时,这个在千军万马冲杀中也未曾畏缩恐惧的男人他颤抖了,丢掉了手中的长剑,眼中充满了失望,不解,他不明白为何为何罗伯会背叛他们的约定。
华莱士在最后等待死亡的过程中,他对爱着她的王妃说:“每个人都会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的活过。”独身一人的时候,在死亡前在狱中的最后一刻,他也会祈祷:“我很害怕,赐予我力量去面对死亡吧!”因为他也不知道他是否能在莫大的痛苦中将自己的信仰和尊严捍卫到最后。当英国的人民把他当作叛国罪人一样唾弃,为他的即将死去而欢呼,当他看见刑场下儿童对着他的死而微笑的时候,我知道那样的无知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当他饱受疼痛,在生命的最后,深深地吸满最后一口气,在众人都以为他请求开恩的时候,他用一生的力量大喊了一声:“freedom ”本来我以为只要我不说话,我就不会哭的。但是在那一刻,我竟不知不觉让眼泪流了下来。为他那种对对自由执着的追求深深震撼眼着
Freedom,在如今的法制社会,各种法律不断健全,自由已深入人心,但其中不乏存在着侵犯自由的事情时常发生,为了更好的捍卫我们的自由,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法律,用法律保护我们自己!

法影0111赵加严 发表于 2013-6-27 22:01:58

观《勇敢的心》感受命运的挣扎
电信学院   自动化12-1   赵加严   1207296193
    法眼观影中精彩的电影很多,但要说最触动我的内心还是《勇敢的心》,其实这部电影以前就看过,但是这次不一样是,电影中伴随了老师对人生的看法,还有同学们对自由的讨论,展现是不一样的魅力与影响,是你们让我对自由的理解更深刻,影片讲述了在中世纪十二世纪左右,英雄的传人华莱士带领苏格兰人民揭竿起义,反抗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的暴政,并最终取得自由的故事。
电影中,华莱士成年回到了故乡,此时的苏格兰仍处于暴君长腿爱德华的残酷统治下。华莱士返乡主要是希望能过平静的日子,务农维生、组织家庭、生儿育女,他与青梅竹马茉伦发展恋情,并且为了逃避英王赐予英格兰贵族享有初夜的不平等待遇,在一日晚上秘密成婚。隔日,茉伦因遭到英军士兵的调戏而反抗,打伤了几名英格兰士兵。当地长官为了引华莱士出现而杀害了她,失去爱妻的华莱士揭竿起义,其他苏格兰人也纷纷响应,华莱士最后也以妻子遇害的手法报复了英军长官,向大家展现是一股不屈的意志。
在电影结尾,华莱士被捕后,仍不屈服并高喊“自由”后英勇就义。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他的勇气鼓舞了其他人并且继承了这份勇气,并最终是苏格兰人民获得了自由。由此可见,自由不仅要靠法律,还需要有指引的方向。在压迫中,就要反抗,为了自己利益而反抗。只有在反抗中才能给政府压力,只有压力才能使政府让步,随后他们才能再次重视人民,才能赋予人民应有的权利。维护自身自由,在我看来,首先人民需要团结一心,正所谓团结力量大,只有这样政府才能体会到压力,才能认可我们;其次正确的立法,法律是最好的凭证,不会更改,必要时我们可以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立法时必须要做的;最后,要靠我们自觉遵守法律,不要违背法律。因为只要在法律的范畴内,我们的自由是一定会得到保护的。
自由的观念在当前世界较为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Ramon Sampedro的西班牙人的真实故事,三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支持安乐死的斗争中,并且努力争取他自己死的权利。导演为亚历桑德罗•阿曼巴。影片虽然呈现的是一个人寻求死亡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所表达的却是人性的高贵的一面。对于主人公来说,选择死亡如同选择生存一样,是充满着爱和希望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权利去限制人民的幸福及追求幸福的权利。那种限制公民应有自由的观念来自不合法的“君权神授”、“家天下”等旧思想的沿袭。因为不侵害他人自由的行为都应该是自由和合法的。这就是现代“人权高于主权”的普遍观念。国家应该保护人民的人权,并以营建人民的幸福、保障人权为自己的责任,也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合理前提。坚持人文主义,以人为本,现在已经是世界最主流的思潮。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由与必然,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克服散漫的学习作风,形成自觉自律的习惯,在科学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真正成为时代要求的有用之人,相信这也是老师对我们的期待与要求。

法影0112骆辉 发表于 2013-6-27 22:13:19

                                                                                                观《东方快车谋杀案》有感
    本片讲的是大侦探在东方快车上巧破一桩谋杀奇案的故事。波洛乘上东方快车,夜间三次被吵醒,第二天清晨便发现同车的美国富商雷切尔被人谋杀,死者被戳了12刀。波洛根据他所观察到的各种可疑迹象以及同车人士的讯问,并结合美国实行的12人陪审团制度等情况进行逻辑推理,成功地揭开了一起“集体复仇”奇案。
    这部电影缜密的思维、经典的推理和巧妙的人物安排无不拍手叫好,心生敬畏。案件的出其不意是抓住观众的关键,能够以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与结果将真相敞开,必定对于观众是最大的吸引力。正是一次次的意想不到让这部作品成为推理中的经典,吸引着无数观众对它的膜拜。
   影片开端无味让人不禁失去兴趣,直到命案发生之后让我的心底生出一丝兴奋的火花,然后故事转入侦探为破案而对乘客盘问,我也渐渐进入她的假想,走入她预先安排好的圈套忽略了真实,随着案件的深入,我不断推翻自己所下的结论,最后的结果令我非常意外.想不到最后的凶手居然是12个人,这给我心灵上的极大的震撼。影片具备了侦探推理小说基本的特点,情节迭宕起伏,处处悬念丛生,让观众时刻都在紧张的思考中,而影片在结尾才公布的迷底足以让观众大吃一惊,因为这个结局肯定是很多人都不会想到的,令人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想象力。通过影片观看我们发现,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发生缘由与发生在 1930 年轰动美国的绑架案——阿姆斯特朗少校家 的幼女小黛西惨遭杀害有关。在那场绑架案中,阿姆斯特朗夫人由于过于伤心过度而 流产,最后死了,而阿姆斯特朗上校也因此自杀了。其女仆因受不住警方的怀疑而跳楼自杀 了。因此,阿姆斯特朗上校一家彻底给毁了。于是东方谋杀案就此开始了。 在这趟托罗斯快车上, 发生了一场离奇的谋杀案。 旅客雷切特先生在自己的包厢中被杀 了。著名侦探波洛正好在这趟列车上,所以他开始了他的侦探。究竟雷切特先生是什么时候被杀的?谁又是凶手呢?根据波洛与康斯坦丁医生在现场的勘察, 康斯坦丁医生根据死 者身上的伤初步判定凶手是女的, 雷切特先生大概死于昨晚凌晨一点十五分到两点之间。 在 现场波洛找到了一瓶矿泉水,一个大杯子,一个烟灰缸,里面有雪茄的烟蒂哈几片烧糊了的 纸以及两根燃过的火柴,一个烟斗,一条绣有 H 字母的丝质手绢,一把手枪,一个怀表。 而且包厢的门是从里面反锁的,还加上了铁链, 但就是窗户被打开了。这一切一时间还是挺难解释的,为了查出凶手,波洛便对这节车厢的人进行了审问。通过波洛技巧性、针对性的审问,对案情抽茧剥丝,最后真相还是被他犀利地分析给揭穿了。
    那么,那12个人为什么要冒险杀人呢?很明显,应为凶手罪孽深重,本该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他却利用自己的势力逃脱了。12个人无法忍受罪恶深重的仍能逍遥法外,于是有了这一起凶杀案。
    12个人的行为,让人拍手称快,然而他们却触犯了法律。到底应不应该将这12个人绳之以法呢?波洛陷入了沉思。
    绳之以法,就意味着至仁义道德于不顾,空谈法律;不绳之以法,就意味着至法律于不顾,认同人们能自行处死自己认为该死的人。
经过一番苦想和纠结,波洛选择的后者,选择了沉默,违背了自己的法律信仰。
    法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法律至上,法律高于一切,除了法律,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制裁其他人,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正义的永恒。然而,法律也有缺陷,当我们发现的时候,应该去完善它,而不是丢弃它,自己行使法律的权利。
   

法影0106栾启阳 发表于 2013-6-27 22:15:36

观《甲方乙方》有感
   甲方乙方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影片描述的是(姚远,周北雁,钱康,梁子四人创办了一项“好梦一日游”的业务项目,他们善良而具有智慧。该信息来自百度资源)该影片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疑是课堂教学的好影片。
   首先就厨子而言,他多年一直嘴不严,所以他想尝尝守口如瓶的滋味,于是就体验了一下“好梦一日游”这个项目。在体验过程中,姚远只告诉了厨子一句话”打死我也不告诉你”由于这句话的双关性,激怒了敌人,在敌人的严刑逼供下,厨子最终还是没能守口如瓶。而就在这期间涉及了一些法律知识:在情节中,厨子李琦从楼上扔一东西下来,砸中了姚远,这毫无疑问对他人的人身构成了伤害,就得负损害赔偿责任了,当然这胖子李琦他说,我不是故意的,这个其实跟故意和过失没有关系,我们讲的是民法上的赔偿,我们这个不是在追究刑事责任,我现在单从民法上来讲,那么这个跟故意不故意没有关系,显然是提出一个抗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但不管怎么样,这东西是你扔出去的,你砸着人了,哪怕是过失的,你也得负担赔偿,这是民事赔偿的特点,它跟我们刑法上追究责任不同,刑法上追究责任,大多情况下讲一个故意,但民法上它着重的是这个损害,是不是你砸了,你把人脑袋砸破了,那你就赔,至于说你是在什么心态下扔的,什么心态下砸的,是故意的还是过失的,这个不是太主要。
再一个就是合同问题。这里面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合同,这是一个合同,甲方乙方,这是其中的一个合同,双方签订内容比较独特,就是我让你来打我,我们俩签订一合同,你来刑讯逼供我,这合同内容倒是特别,但不管怎么样它是一个合同,我们不能因为说这合同千奇百怪,它就不是合同。如果这里面我们刚才听到一个话,说一切都真的,那我要真打,蘸了水的皮鞭真往你身上抡,如果这么打下去,李琦说不干了,让你赔了,我们说结果是什么?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假设,有人就会说你自愿啊,你有合同啊,合同内容就让我们打你,所以你不能说我们,打了你也是你自己愿意承受的,这是我们履约,我们要重合同守信用,说打就打,那你不能找我们赔偿,这个涉及到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固然这是一个合同,但是合同的内容我们说,第一个最主要的是当事人双方的意思,合同就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你情我愿这就是一合同,这是最重要的。
综合以上来看,这部电影的确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法律知识,不仅仅是《甲方乙方》,《法眼观影》这门课程整体留给了我们太多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法影0401冯琳 发表于 2013-6-27 23:32:22

电信学院 计算机12--1 冯琳

看《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肖申克的救赎》主要以肖申克监狱中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生活情景为主线,记叙了安迪,杜兰德和瑞德在肖申克被监禁了几十年以后,通过不同的方式顺利离开肖申克的故事。
   (一)杜弗伦发现妻子和一高球教练偷情遂尾随二人至男子家中,他喝醉了,将子弹装上膛,走下车。然后场景转到审问堂,杜弗伦说他没有杀害他们,他靠着仅存的一丝理智,将枪扔进河里,就回家了。然而,执法人员并没有在指定地点找到他的枪,因而无法证明他没杀人,然而一切现象都对他不利,于是,他被定罪——两个期徒刑!
   (二)黑人瑞德入狱二十年,申请假释,被驳回,之后的每十年,都如此。他说他无已经洗心革面,不会威胁社会。然而,却在第40年,他不抱有任何假释的希望了,他说,他被“体制化”了,像老布一样,在监狱里,它能有求必应,然而到了社会上,他只是一个无用的人。老不在信中说,我进来之前,只见过一辆汽车,现在满大街都是汽车。无法适应社会生活的他,选择了自杀。
   (三)监狱暴力:入狱的第一个晚上,肥仔因恐惧而哭闹,被监狱长打成重伤,送去医务室,医生已经回家了,他死了;杜弗伦被“姐妹花”看中,遭到性侵,后因反抗,被打成重伤,在医务室待了一个多月。
   (四)洗钱逃税:帮监狱长和典狱长逃税洗钱,最后在他逃狱后,将钱取出,并将他们的罪行公诸于众,逼得典狱长持枪自杀。
   (五)新入狱的汤米知道杜弗伦是被冤枉的,预案为其作证,却因典狱长不愿放走杜弗伦而被杀害。
   (六)为获自由,杜弗伦越狱。
   
       瑞德说: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s,you get so depand on them.That's "institutionazed".
      ” 但无论怎么说,安迪他确实是个奇迹。他知道自己无罪,所以相信希望并实现了他,最后又给了几乎像老布一样飞不动了的瑞德一个大希望“在芝华塔尼欧,那个没有回忆的温暖的地方”。是的,就像1900担不起大地的辽阔,梦想有时候其实也微小得很,在那片碧蓝的太平洋边,就有崭新的人生。这部电影让我们相信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
         也许,我们该问问自己,我们到底被”体制化“了多少?是否我们在心中早为袭击建造了一座“不可能”的高墙,把自己为在这监牢里,准备无风无雨地老死其中?我们是否在做之前就想好了退路,计算好了成功与失败的比率,试图付出最少的代价而得到更多?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与希望的光辉!
         安迪杜弗伦已然完成了他的自我救赎,接下来,我们也该完成我们的救赎了。




法影0402吕尘洁 发表于 2013-6-28 09:47:58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其实,刚开始选这门课的时候是对法律有兴趣,与其说是对法律有兴趣还不如说是我喜欢追求公平,总觉得法律是最公平的。写这篇论文想了很久,原以为挺好写的,但是每次动笔都觉得自己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基础知识支持这篇论文中的相关法律事件的分析,因为经过不多节课的学习,我发现法律似乎与我想象中的很不一样,之前是感性的理解,总是站在所谓公平的角度来看待法律,现在已经有很大的改观。
  之前看过《肖申克的救赎》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主人公的坚持和追求自由的信念,虽然现在也不是很明白其中的法律知识,但是已经稍稍有一些理解。
  首先,在安迪被判刑的时候,我并没有看到有确凿的证据指证犯罪嫌疑人是主人公安迪,只是所有的证据都对安迪不利,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所谓合理的推理,法官判决安迪有罪刑期为两个无期徒刑,我不理解一个人一生最长也就100年,根本无法服满刑期,那么两个无期徒刑的意义在哪里,又是否真正实现了公平,是否是对死去的两人的最好交代。
  安迪入狱后,帮助监狱官逃税,为典狱长做假账,虽然安迪是在搜集监狱官、典狱长的罪证,但是我觉得安迪的初衷应该是希望自己能在监狱里过的更好,确实,安迪做到了,不仅自己在监狱中不受欺负了,同时扩大了监狱中的图书馆的库容量,丰富了犯人的生活,充实了犯人的头脑,还帮助了一些年轻的犯人通过了同等学历的考试。
  在监狱的十九年里,用一把小锤挖出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通道,在没有翻案之前,越狱的行为实属违法,但是让我纳闷的是,主人公既然是被冤枉的,那么在入狱之后为什么没有要求翻案,具体的程序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应该有这个权利吧,也许是在这个社会环境下,与其强烈要求走程序翻案还不如自己计划越狱呢吧,法律是否真正适应社会,或者不应该用适应这个词,应该是是否能真正约束社会,漏洞的存在可以理解,但是人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观念,使得法律并非形同虚设。
  安迪在为典狱长做事时为了洗钱,用文件堆积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令我无法理解的是,现在的制度真的有这么大的漏洞吗?从出生证明开始,一个人的一生需要上百张证明,且不说一张证明需要走多少程序,每一个程序都要经过层层审核,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人发现,更何况这个事件的的主谋竟然是一个在监狱里的犯人,这究竟证明了什么,法律对人的约束力真的这么低吗?还是人为了生存可以忽略法律的效力,违背法律的意志。
  其实说到《肖申克的救赎》不得不说的一个人物就是主人公的好朋友——瑞德。他也是判无期徒刑的人,他在监狱中可以说是万能的,安迪能够逃出监狱,最后得自由,瑞德是功不可没的,他替安迪找来了小锤,海报能成功帮助安迪越狱的工具。这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个“违法分子”,从外面搞来狱里的犯人想要的东西,甚至与狱警打通关系,让自己的兄弟能出去干活。
  总之,《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人性与法律的纠缠,需要多看几遍,我相信在经过几年,再看这部影片,会有更多的收获。

法影0602刘聪颍 发表于 2013-6-28 17:39:42

         
       关于《秋菊打官司》的思考
看过电影《秋菊打官司》后,我为巩俐惊人的演技所叹服,在这部电影中,巩俐的表演堪称颠覆,完全找不到了她曾经的影子,她成功地的刻画出了一个坚强、执着、讲情,却又不懂法的农村主妇的形象,我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影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也同样值得我们的注意和深思。
    影片中的秋菊为了讨一个说法而一次又一次地状告村长,她告村长,并不是因为村长打人,她更不认为村长打人是不对的,只因为村长打得不是地方,她状告村长不是为了得到赔偿,只因为村长不认为自己错了,而秋菊认为村长是政府的人,代表着政府,所以他更要套一个说法,尤其是她第一次打官司时,李工安把判决书给村长时,她认为这是官官相护,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么村长到底是不是国家干部呢?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长也就是村民委员会主任。但村长不属于国家干部,村委会也不是政府职能单位。
在整个案件中,秋菊不断的上访,不断地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她的观念里,并不是真的针对村长本人,只是针对道歉的问题上,她与她的“战争”对象,诉讼被告“村长”之夹杂着一层基于乡里乡村人情世故的交往关系。村长也在不断抵制秋菊的要求,一直声称自己没有错,而且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给秋菊找难堪,甚至于具有侮辱色彩的人身攻击,但他从未阻止过秋菊的上访,也未通过实施一些比较反面的行为诸如行贿,托关系的手段减轻自己的责任.......其实在整部剧中,秋菊和丈夫一直尊重地叫他村长,这也说明二者之间一直是比较融洽的相处,至少邻里间的亲权还是在的,但双方在“道不道歉”的问题上却一直僵持着互不退让。火药味十足。他们的相处模式一直都是类似与冲突的和谐,很怪异。
影片中秋菊与村长的关系因秋菊难产,村长帮忙送医院而发生转机,秋菊母子平安,对村长不胜感激,从此两家尽消前嫌,本来以为事情就这样完结,谁知因为秋菊先前对村长进行了刑事诉讼,致使村长因触犯法律而被抓,这是秋菊所不能理解的,她只想讨个说法,换句话,她只想让村长道歉,只是想讨一个面子,可是法律终归是法律,法不含情。
从这部一个片中,我看到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这一事实必须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们的国家必须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做到人人知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法眼观影期末作业(只准回复,不准新发,新发都已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