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影0807崔馨予
发表于 2013-6-25 22:31:06
观《甲方乙方》有感
通过本学期观看电影《甲方乙方》等多部影片,让我对法律这一词语有了更深的了解,其实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 几乎是一念之间的,我们应该了解法律尤其是我们即将面临毕业,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关于劳动合同中的“《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的法律,它主要规范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变更,转让,终止,违反合同等问题。”保护好我们自己应得的利益。本影片讲述了4个人由姚远,周北雁,钱康,梁子在1997年一起创办了“好梦一日游”,让消费者过一天梦想成真的日子,而引发的各种离奇的事情。
第一幕讲的是一个平凡的老板想当一名美国军官“巴顿”所以他们四个人为他进行一次一天的梦想成真,他们经过事先的排练当中他们把事先对好的台词,行为,动作。书店老板来的时候就像真实的战场。原了书店老板的梦想,在现在社会中也有很多预先设计好的,虽然不照成犯法,但是有很多都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第二幕是讲一个“厨子”像当一个守口如瓶的人,他们四个人就上演了清宫逼迫的戏码,他们用各种方法去诱逼厨子说出秘密,狼牙棒,落子,等等刑拘。但是其中出现了一个差错就是厨子一不小心把用暗号的花瓶砸到了姚远的头上,虽然电视中并没有讲到法律问题,但现实中已经构成故意伤害罪。他们把厨子绑在了凳子上了恐吓厨子说出秘密,由于入戏太深厨子吓晕了过去,他们已经照成了厨子的伤害,他们构成了私自扣押厨子,付彪总觉得生活中太安逸想找到受气的感觉,所以他们四个人帮助他在老式的大宅门里当了苦力,拉磨,粗活,等等,当付彪在给周北雁捶腿的时候由于太累,睡着了 于是周北雁问姚远怎么办,周北雁 用扎子扎了付彪,付彪由于生气大喊要去消协去告他们。如果真的告发的话他们已经构成了犯罪。后来尤老板由于生活太幸福,吃什么都觉得没有味道,希望受苦 姚远把他放到了农村的二舅家,待了两个月,在接他的时候 他已经变成他们村的黄鼠狼了,把他们村所以的鸡都偷光了。这已经构成了偷盗罪。 他们帮助很多人完成了梦想,大明星由于长时间在灯光下生活产生了厌倦心理,演唱会,节目采访,嘉宾,委托他们让大明星过上平凡人的生活,所以他们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发布会,发布大明星从此退出演绎生涯,不在接触任何节目,通告等等。发布介绍后大明星真的过上了平凡人的日子,但他却受不了寂寞,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离开了他,所以当姚远回馈的时候她希望姚远帮助她恢复以前的生活,姚远告诉她让她起诉姚远,告他侵犯了大明星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总之,通过学习这学期的课程让我对法律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必须做一个知法,懂法,但是不能犯法的好学生。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学校和家庭,有些事情就是一念之间的错了就改正不了了,污点会永远伴随着你。我们要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我们自己合法的权益。
法影0802刘丹
发表于 2013-6-25 22:33:39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这学期选修了法眼观影这门选修课,主要是想更多的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通过上法眼观影的这门课程我收获了很多,看了几部跟法律有关的电影,老师也为我们讲解了电影中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因为不是学法律的,所以只有一些肤浅的理解,但是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懂法守法的人。这部《肖申克的救赎》让我有很深的感触。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让我觉得人要有希望要有勇气,这部电影中我感觉有很多的法律漏洞,让我感觉到了美国监狱的可怕,也许也不仅仅是美国的监狱,世界上所有的监狱应该都是这么可怕的。刚开始男主人公安迪因为谋杀妻子和情夫获罪,但是他并没有杀害他的妻子和妻子的情妇,但是种种的迹象表明他就是凶手,而且凶枪也没有找到就判了安迪谋杀罪成立,因此安迪进了肖申克,坐起了冤狱。我也查了一下美国是怎么判谋杀罪的,美国大多数州,一般把谋杀罪分为两级,即一级谋杀罪和二级谋杀罪,有的州还分成两个以上的等级,目的是视谋杀的不同情况,分别处以不同的刑罚。一级谋杀罪,包括预谋杀人,由于过失至多数人死亡,以及在犯其他重罪(如纵火罪、强奸罪、抢劫罪、夜盗罪及掳人罪)过程中杀人的情况。宾夕法尼亚州刑法规定,凡犯一级谋杀罪者,应由陪审团裁决,分别处以死刑或无期徒刑。中国也有很多这种冤狱,明明证据不足,但是因为其他的一些证据成立而把无辜的人判成有罪而入狱,这对无辜的人是不公平的,犯罪了确实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不能这么草率的判刑,这样会害了很多无辜的人。在监狱中,安迪来的第一天有一个狱友就被狱警打死,这也是违法的,因为狱警只有看管的权利而没有使用暴力刑罚的权利,监狱长肆意杀人,这也触犯了刑法,但是他却不用负法律责任,这也是美国监狱中的不公平和违法行为。安迪在监狱被欺负,被打受伤,但是没有人阻止,犯人也是人,但是在监狱中却不把人当人看。安迪帮狱警逃税并且继承其兄的遗产和帮典狱长洗黑钱也是违法的行为,这也导致了后来典狱长为了不让安迪出狱而杀死了可以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这也触犯了法律,典狱长的行为也属于谋杀。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设计把人杀死,但是没有人揭发他,这也是法律上的漏洞。最令我感到悲伤的是老布的死,这个老头因为要出狱了而想杀人,是自己可以不用出狱,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一个人在监狱呆了几十年最后都不敢出狱了,而出狱后也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监狱使一个人与社会脱节了,使他不敢再回到社会中,不懂得如何再融入这个社会,这是法律的悲哀,一个人犯罪了受到应有的惩罚是应该的,但是俗话说的好,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是这些监狱中的浪子想回头可能都不太容易,因为他们与社会脱节了,人们对他们有歧视,所以说法律在惩罚人了之后却不管这个人的以后了。安迪为监狱建造图书馆是一个伟大之举,他使这些犯了罪的人在监狱中也可以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出狱后可以重新开始,而不被社会所淘汰。
希望中国的法律制度可以越来越健全,使犯罪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也使没有犯罪的人不被冤枉,让犯了罪的人可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能在监狱中充实自己,在出狱后为社会多做贡献,做个有用的人。也希望中国的犯罪率越来越少,让社会更加的健康和谐。我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多学习一些跟法律有关的知识,希望大家以后都可以成为懂法守法的人,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将会发展的更加美好。
法影0103富奎宁
发表于 2013-6-25 22:41:37
深海长眠
本片描写主人公雷蒙•桑佩德罗26岁时因一次海边跳水意外导致他高位截瘫全身只有头能动,为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后又通过诉讼的方式多年争取自己的可以安乐死的权利,从他从容淡定的表情以及其坚定不移的话语,充分体现出其对自己残存的尊严的积极追求。影片中,不难看出他对安乐死的追求遭遇到各方的压力,包括家人对其选择安乐死的不满,以及社会舆论的反对,使致其诉讼多年未果,其家人表示不能接受对于主人公选择安乐死的权利,认为有耐心和毅力保障其生活,不忍看到这种结果;同时其诉讼也引起了社会的充分关注,如果他的诉讼顺利通过,那将引起一阵社会舆论,因此,他经历了漫长的诉讼。最后,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带着尊严永久的长眠。
通过这个影片,显然有很多疑问和令人思考的问题,毫无疑问作为人每个人都有生命权,我们应该去保护生命权不受到他人侵犯,然而当我们选择放弃生命权的时候,法律有是否会去保护呢?在社会的大方向舆论中,人们无权来自己擅自决定自己的生命权,人一生只有一次生命,其生命是父母带来的,虽然一个生命的逝去显得微乎其微,但对其周围的关心他的人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折磨,如果立法者同意其行为合法,那公众对其立法的舆论将成为一种对于国家的压力,显然至少在中国这种传统的国家这是不可取的。但这又意味着人只能骄傲的或者,却不能带着尊严死去,要知道在我们身边像主人公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他们认为活着对其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唯一的意义就是其对其家人的一种精神安慰,显然他们会选择带着尊严的死亡。
在我国安乐死是不合法的,然而在刑法理论中安乐死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这就成为安乐死是否应该被赞同的分歧,医生提供药物的行为,虽然是一种人道的帮助,但其可能构成刑法中的帮助犯或是间接正犯,并且这是不符合一名医生的医德,他的特殊职业也规定其不能帮助他人安乐死。
在《非诚勿扰2》中,最后孙红雷选择自杀的情景也发人深思,他在知道自己身患绝症,不能活太久了,为了尊严,选择自杀,表面上看去是一个很简单的自杀情节,但随着葛优的知情,赞同和帮助使其情节更复杂,葛优的行为在刑法中被看做是教唆犯,间接正犯,明知其选择自杀却表示赞同,且当他坐船情绪失控想要自杀的时候不加理会,这是通过一种不作为的行为来实现他人的目的,这显然是不合法的,而且在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未经法律许可而结束他人生命,有悖于生存权利的道德准则。
总之,安乐死是一种死亡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对其的认识也将会改变,安乐死是一种趋势,随着这种趋势,人们未来可能会接受这种方式存在于生活中。
法影0501付泽
发表于 2013-6-25 22:48:37
《深海长眠》与安乐死
其实在上这节课之前,我的法律意识很淡。大多数的问题都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判断。而《法眼观影》课让我受益匪浅。
印象最深的是《深海长眠》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探讨的是一个即便是时下也很热门的一个问题——“安乐死”。
《深海长眠》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因为意外而导致高位截瘫的人,也就是主人公雷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卧床在家30年。这时的雷蒙只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够庄严的死去。最后,在不断的争取中,终于如愿以偿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这,就是“安乐死”。
我上网查了关于安乐死的定义: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我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同时,在查的同时我也发现了对于安乐死有许多争议,许多的国家都是禁止安乐死的,而在这之前我也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点,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即人的生命具有绝对价值,任何人都无权通过任何方式以任何理由来剥夺他人的生命。法律没有给医生可以剥夺人生命的权利。第二点,是关于安乐死的定义,就是对“无法救治的病人”,什么是“无法救治”?众所周知,现在的医学水平并不是完美的,就像以前肺结核也是不治之症一样,也许我们现在的顽症在几年,十几年后便不是什么重病,而若这是病人被安乐死了,那岂不是间接杀人?第三点,就是看了那么多犯罪片的我,感觉一旦允许了安乐死,会不会成为不法之徒杀人越货的借口?仔细想想,其实真的有这种可能。我对安乐死虽然有些反对,可如果真的是如同雷蒙那样的人,也许安乐死是最好的方式,一时间我有些矛盾,于是又找了一些允许安乐死的国家,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些疑问的。
荷兰是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他们对安乐死有下列标准,:(1)·病人请求安乐死是自愿的、经过充分考虑的、一贯坚持的和明确的。
(2)·医生与病人有足够密切的关系,使医生能够确定这个请求是否既是自愿的又是经过充 分考虑的。
(3)·按照目前的医学意见,病人的痛苦是不可忍受的,而且没有改善的希望。
(4)·医生与病人讨论过除安乐死以外的可供选择的办法。
(5)·医生至少应向一个具有独立观点的其它医生咨询。
(6)·安乐死的实施应符合优质医疗实践。
立法之后,一切看似合法了,可这是否符合道德呢?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又看了一些人的说法,就像老师说的,如果像雷蒙这样,是不是有权利选择死亡。宪法赋予了每个人不可侵犯的权利,也应该给人选择死亡的权利。如果死亡是最好的选择,我认为宪法就应该允许安乐死,死亡也应该是一项不可侵犯的权利。所以我认为安乐死无论在法律上还是道德上都是合情合理的。
软金信12付泽
法影0103刘旭
发表于 2013-6-25 22:55:16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这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了被警方诬陷杀害他妻子及其情人的大银行家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开始的安迪总是沉默寡言但却被监狱里的变态狂们毒打甚至强奸其他犯人也许早已沉沦但安迪即使身处如此黑暗的地方仍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狱警和监狱长逃税和洗黑钱来使自己获得更好的待遇。在狱中的20年间,他从未放弃:刻棋子、办图书馆、教学生,他还帮助监狱长洗黑钱……偶然之下他得知自己妻子死亡的真相,但监狱长为了自己的贪欲杀害了唯一一名知情人。安迪从此放弃了将希望传递给其他犯人的想法,在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他从自己20多年以来靠一把小铁锤挖出来的小隧道里逃向了他渴望已久的自由。
法律是什么?是抹杀人性的武器?是剥夺自由的牢笼?还是消耗人们青春的沙漏? 真正的法律意义是对犯人进行应有的惩罚。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扭曲从老布的死折射出的是法律的缺陷。在老布的内心深处已经早早的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行并为之得到了自己应有的惩罚,而法律带给老布的不仅仅是惩罚,多年的牢狱生活已经彻底的影响了他的一生。外边的世界已经不在适合他们了,生活的改变,人们的鄙视,体制化的影响让老布最终选择了死亡。这难道就是法律带给他们的惩罚吗?这未免太残酷了吧。这样,法律还具有原来的意义吗?
在我的认知之中法律仅仅是为了给犯了错误的人一个惩罚,为了让这些罪人悔过,不在犯错,但是如果法律变成了像电影中的那样泯灭人性的话,这还叫法律吗?
我国1979年制定了刑法典,刑法分则中规定了“严禁刑讯逼供”,表现了对保障人权的重视;刑法总则却规定了类推,尽管对类推作了严格限制,还是给刑法的保障人权机能以消极影响。实际上在当时讳言人权的年代,谁也不会说1979年刑法有保障人权的机能。1983年开始了“严打”,接着22项单行刑法不断公布。人们感到的是刑法的保护机能的不断加强。1997年刑法对1979年刑法进行了修订,废除了原来规定的类推制度,而采取了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这显示了我国刑法不仅有保护机能(或者说功能),而且也有保障机能。因而其后出版的刑法学教材中开始有刑法的功能的论述,并有相关论文的发表。
《肖申克的救赎》让我不仅了解到了信念对一个人的重要,而且更加懂得我们要了解法律,正确运用法律,不雅让法律来控制人的自由,而要让法律保护人的自由。正如洛克曾说过的那样,“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这是因为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
法影0804李爽
发表于 2013-6-25 22:56:41
观《甲方乙方》有感
八周的《法眼观影》的学习已结束,但学到的法律知识却使我受益匪浅。公平,公正,希望,自由,权利也许是对法律最好的诠释。短短的八周或许我只了解到法律的凤毛麟角,但足够让人回味....
《甲方乙方》冯氏幽默的经典代表作之一,1997年的夏天让人难忘,姚远,周北雁,钱康,梁子四个善良,智慧又善解人意的自由职业者,开办了一项“好梦一日游”的业务,工作重点是帮助消费者过一天好梦成真的瘾。甲方乙方指合同的双方的称呼,对于以后走向社会工作的我们,付钱方的公司为甲方,收钱方的我们为乙方。姚远为了实现不同人的梦想,都会事先计划好每一次的活动,这就好像某些电视台的娱乐类,相亲类节目,也会提前计划好每一个情景,甚至是主人公们说的每一句话,来博取观众的感动,眼泪,收视率,目前我国还没明确的法律规定这样做是否触犯了法律?但试问这样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收获的利益真的有意义吗?影片出现了大款想做受苦梦,明星想做普通人的梦,这不乏有点得便宜还卖乖的味道。这似乎又是当下最流行的话题了,炫富,一个郭美美引出了红十字会的多少疑问,我们的爱心捐助到底给了谁呢?影片中的女明星找到了姚远要求帮她回到原来生活,姚远告诉女明星去告他们侵犯了她的名誉权,从此来提高知名度,这似乎又是老话题了,炒作,很多名人,明星,在自己的影片,书籍,专辑发售前,为了提高效益,都会弄些绯闻之类的消息来引起观众的关注,这貌似炒剩饭的方法,对于观众而言真真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了...
影片搞笑之余,同样存在着感情,姚远和北雁为了帮助一个危在旦夕的癌症患者,俩人宁愿将刚买的新房无条件的借给对方住;最后将以营业为目的的“好梦一日游”改为慈善机构,无偿的为顾客实现梦想,这样一个人与人的情感愈加冷淡,以金钱为目的的社会,还有这样一批善良的青年,从而教育和感悟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主人公们为不同阶层的人完成不同的梦想,更能体现影片中的人物性格,从而突出了“甲方乙方”的深刻含义。
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而又压力山大的社会,又有谁不想“好梦一日”呢?而这样的好梦寄托在别人的计划的梦里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吗?不,我想只有不断的努力,完善,才会得到自己所期待的好梦,我始终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坚定步伐,不断向前...
通过这八周的学习,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法律知识有了更深的理性认识,通过观看影片这种形式,联系一些法律的常识与事例,普及了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去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并把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法眼”来审视自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这才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
法影0114徐硕
发表于 2013-6-25 22:59:32
电影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
姓名:徐硕
机械学院 机械设计12.1班
学号:120123401141
有时候很多事情都不是由我们自己作主的,它往往受了周围事物的影响,也就有了公平正义的区分。法律在我们看来拥有太多的缺点,然而很少有人发现他,因此也很少去改革其中的缺漏。《肖申克的救赎》由一个冤假错案展开,其中不仅反映了法律的无能与空有其表,同时也赞扬了主人公优良的品质。
其中有过这样的话: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虽然最后找到了通向天堂的那条路,但是这条追寻的过程中却是充满坎坷。作为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方面的东西。
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最终没有下手。然而一个不幸的巧合发生了,那晚另外有一个人枪杀了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于是安迪被指控为谋杀,并获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美国著名的汉德法官有一句至理名言:“我坚信自由……主要不是在法庭中赢得或失去的……我常常想知道,是否我们不应该将希望过多的寄托在宪法、法律和法院上。这些是错误的希望;相信我吧,这些希望是虚假的。自由活在人们的心中。。如果人们心中的自由之光已不复存在,宪法、法律、法院都不可能挽救得了它。”
审判和牢刑都充满了不公平,安迪也深受其害仅仅因为其有作案动机就判处安迪终身监禁。面对公平的审判和牢刑,犯人们应该深深的反省,胸怀积极的心理为早日重获自由而赎罪服刑。无论身处繁华,抑或身陷囹圄,无论面对凶残的狱卒,还是冷漠的世人,永远怀揣着向往自由的心。面对不公平,手无缚鸡的我们能怎么做?要么是忍受要么是反抗。
当法律惩罚恶人的时候,他自己却在不停地错杀好人。当我们过度地寄希望于神圣的法律时,却依旧无法洗清冤屈。人类的许多价值在于追求自由,恐怕法律无力追求和维护。当我们把一切托付给法律时,面对法律规范的滞后和被动甚至是无能,我们只能感受到他的无能。如果把维护自由这一重任的一丝空间留一份给依靠着自由之心,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对追寻自由与正义的私力救济,这也许比神圣的法律更神圣,比法官的判决更公正。安迪选择了反抗,他的这种反抗不比苏格拉底的殉道逊色。这就是自由之心对自由之身的引领,就是安迪的精神,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法影0500刘晓洋
发表于 2013-6-25 23:06:09
电影观后感
---------《深海长眠》
姓名:刘晓洋
机械学院工业设计12班
学号:120123405009
未知生,焉知死,死亡跟生命一样都是永恒的话题。面对这样的话题,好像没有人能说出标准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任何时候都无法彻底想清楚,只是人生不过几十载,快乐与痛苦并存,之前本是虚无,之后也将于这个世界归于沉寂。
生的权利往往不能有我们来决定,对于死的权利大部分人往往认为我们拥有死亡的权力。其实我们自己并没有死亡的权力。之所以我们认为我们拥有死亡的权力是我们死亡的太容易,轻而易举的就能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中国这种权利显得尤其的不重要,死亡率之高所以会给人产生一种错觉。然而在国外死亡的权力跟出生一样不由自己控制。《深海长眠》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名叫Ramon Sampedro的西班牙人的真实故事,三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支持安乐死的斗争中,并且努力争取他自己死的权利。
雷蒙-桑佩德罗以前是船上机械师,在一次意外中损伤了的颈部,导致高位截瘫 ,一直卧病在床30年。他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所有事情都要依靠他的家人来照顾。自从雷蒙受伤,他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他唯一希望的就是庄严的结束自己的生命,让自己不必在如此痛苦的活下去。雷蒙•桑佩德罗* 雷蒙•桑佩说过这样一句话:“深海深,深海深,深到尽头失重处,梦想变成真。灵魂合两个,心愿了一桩。 一吻燃生命,电闪伴雷鸣,此时肉身非吾身,吾在宇宙正中心。 孩童相拥,至纯之吻,唯存一念。 你我两相望,无言听回响,深海深,海愈深,超凡脱俗世间事,血肉皆不存。 吾虽醒,不求生,但求唇吻埋卿发丝中。”这样的话足以深深表达了他活着的痛苦和对死的希望。
然而,世事难料,雷蒙把原本封闭的世界因为两个女人的到来而重新打开了。第一个女人是朱丽娅,她是一名女律师,她帮助雷蒙争取安乐死的权利。另一个女人是罗塞,她是雷蒙家当地的一个妇女,她力求说服雷蒙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三个人的命运也因此而永远改变。
与雷蒙一样,朱丽娅因为一种退化疾病也丧失了行动能力,她走路只能依靠一根拐棍,因此她更能体会到雷蒙的感受。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事人的信息,她借住于雷蒙家,与雷蒙朝夕共处。雷蒙尘封的往事和横溢的文采慢慢展现在朱丽娅的面前,朱丽娅深深的被雷蒙吸引了。尽管朱丽娅已经结婚,而雷蒙也无法离开床榻,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飞速的发展。朱丽娅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随时面临着成为植物人的危险,她非常绝望。雷蒙不断写信安慰着朱丽娅,虽然二者对于死亡的态度不尽相同,但对于生命无法掌控的失落感使两人的心越来越近。两人越来越亲密,成为了交心的人。
而罗萨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在感情上受过创伤。她认为雷蒙只是为了逃避困难所以自闭心灵,因此她希望能够劝导雷蒙,让雷蒙改变自己。随着进一步的交流,罗萨发觉自己才更需要倾述、更需要对方的安慰,渐渐地,罗萨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雷蒙。此时,雷蒙借助法律来争取结束生命权利的努力最终失败了。罗萨向雷蒙表示,希望自己的爱能够伴他坚强地走完人生旅程,但雷蒙谢绝了,他始终坚持认为最爱他的人应该帮助他去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之前与雷蒙相约一起共同结束生命的朱丽娅,却在面对死亡的时候犹豫了起来。最终,绝望的雷蒙在罗萨的帮助下服下了毒药,如愿以偿的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他不平凡的人生画上了最终的句号,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问号和惊叹号。
通过这个影片也让世人深深思考了死亡这个问题。
法影0803张俊婷
发表于 2013-6-25 23:16:12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即使在过了将近20年的今天,去看这部在我们儿时就以出版的电影,感觉仍然很震撼、很温暖。虽然是一部拍摄监狱生活和越狱情节的电影,它还是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故事发生在1947年,一个叫做安迪的银行家,知道了他的妻子有了外遇,他本想杀死他的妻子,可是他放弃了。但巧合的是,有另外一个人杀了他的妻子及他妻子的情人,各种证据都显示他就是那个杀人凶手。因此,他被判了两个无期徒刑,以后要终身待在一个叫肖申克的监狱了。无期徒刑,指的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一种严厉的刑罚。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这是一项很重的刑法,虽然,安迪没有杀人,但没有证据能表明他是无罪的,而且所有证据都显示安迪就是那个杀人凶手,所以,法官做出的判刑也是符合法律程序的。 在狱中,安迪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一直被狱中的三个人欺辱。尽管,在狱中打架斗殴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但在一次他们买通狱警,获得了可以在监狱外面做工的机会时,安迪以他的机智,帮助监狱官合法的免去一笔税金之后,他在狱中的生活改变了。安迪开始在狱中为一些其他的狱警解决经济和税务的问题,随之而来的还有典狱长,他需要安迪为他洗黑钱,他可以安心的让安迪帮他,因为安迪是他所管制的监狱中一个被判无期徒刑的囚犯。洗钱是把通过非法手段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得来的钱,经过一系列的方法,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得行为。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可是安迪没有选择的权利,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狱中来了一个新的囚犯,汤米。他的到来也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他知道安迪是无辜的,他知道谁是杀死安迪妻子和情人的真正凶手—他以前生活的监狱中一个同牢房的犯人。安迪感到了希望,他找到了典狱长,希望典狱长可以帮他翻案。但结果显而易见,典狱长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还杀死了告诉他这件事的汤米,因为,他需要安迪继续帮他洗黑钱。这得之这些事情后,安迪决定自己救赎自己。 原来,他用了近20年的时间,利用当时他以雕刻石头为理由请狱中好友瑞得帮他非法带到狱中一把小石锤作为工具和一张丽塔海华丝的海报为掩饰,在监狱的墙上挖了一条通道,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安迪利用雷声的掩饰砸开了下水管,从下水道中爬向了通往光明和希望的路.在成功逃出监狱后,安迪去银行取出了他帮典狱长洗钱中钱的一部分,并把典狱长所做得违反法律的贪污、受贿、洗钱、谋杀的罪行的证据寄到了报社。典狱长感到了绝望,并在一大批警察和记者来到肖申克的时候,选择了自杀。
安迪是通过越狱逃出了监狱,在法律角度看来,他应该是触犯了法律。但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人们却通过安迪成功逃出监狱的是过程中,看到了希望。这部影片中涉及到了许多法律知识,让我在观看该电影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丰富了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这部影片也揭示了一些狱中的违法行为,希望人们以后能多关注狱中囚犯的生活,让他们在狱中可以得到应有的保护,也希望在以后的判罚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误判的发生率,避免冤狱的案件的发生。
法影0103宫欣欣
发表于 2013-6-25 23:28:07
《深海长眠》……之我思我想
2013年的选修课,报的科目是法眼观影,收获很大……课程安排很轻松,而我也将在以下的篇幅中分享一下我对于所学的一些心得,以法律为主线,可能会夹杂一些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在此下篇幅中我便进一步分析一下《深海长眠》……
《深海长眠》讲述的内容很简单,讲述了主人公雷蒙由于一场意外全身瘫痪,只有头部可以自由活动,但其却并不像这样没有自由并倚靠他人的情况下生存,30多年一直和安乐死做斗争,想要结束生命……这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大抵上分为三个:
其一,关于安乐死问题……安乐死在国际上仍然争议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因为很多人一直在强调人权本位,讲究人权的前提便是尊重人权,所以私自的帮助他人结束生命,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都侵犯了人权,是法律所禁止的,这里当然的包括安乐死的问题,当然不排除有些国家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安乐死的行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属于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但是在这些国家中,安乐死的使用仍然需要严格的审批,禁止滥用,私自使用……在这个电影中,主人公一直想用安乐死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最后的最后,即使经历了人权法庭的判决,仍然是没能以安乐死的方式死亡,而是以预谋的方式服用氰化物死亡,主人公在死亡前拍放的VCR给了我很深的感触,选择死亡对于一普通的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对于一个高度瘫痪的人,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是我预谋很久的,其他人都不知情”,主人公在临死时的这句话与人权法庭的判决相对应,而这也引发了我的第二个问题;
其二,关于人权的归属问题……人权是很大的一个概念,包括人的生存有关的一系列权利,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在这里有一种权利是争议最大的,就是生与死的权利,人类是否有权利选择生死……没有疑问的是我们没有选择生的权利,而选择死亡也是需要受到限制……除却自然死亡的任何一种死亡形式,不意外的都会有相应的法律后果与其相对应,例如一个人的死亡,在推其结果时可以分为意外事件,人为事件;人为事件分为自杀、他杀;而他杀又分为故意,过失;故意又分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失分为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很复杂,在这里只要是他杀,加害人都需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就像这部电影中,人权法庭在判决的时候明确了,雷蒙可以选择死亡的权利但驳回了雷蒙用安乐死死亡的请求,并进一步判决任何帮助雷蒙死亡的人都应该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在这里也进一步限制了雷蒙选择死亡的权利,像雷蒙说的,活着毫无尊严,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死去(原文不记得,大抵意思如此)……在这里反映的是生死的权利,不仅反应的是一个人的自由,更多的是对于他人的限制,而自由亦是受到限制的……所以人权归根结底,也需要受到社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其三,关于自由的问题……自由是很大的一个范畴,但今天我所需要研究的是法律范畴的自由,自由可以指明文规定的自由,此时的自由与权利息息相关……享有权利,在某种角度上,即意味着自由,自由也可以是一般伦理底线以上的任何行为……像法无禁止则行……当然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像剧中所说的:我的生命,终结在我失去自由的那一天。主人公对于自由的认识是等同于生命,但是本剧一只有一个怪圈,就是大家都承认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但是主人公自由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外界的条件,而外界的条件一是法律所禁止的,所以主人公的自由亦无法实现,从某种程度上,不享有选择生死的权利……说了这么多,我想突出的主题便是,自由,从不会脱离大的社会背景而单独存在……
说了很多……但是对于本剧的思考却远远的不止这些,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诸如主人公家人的责任;帮助自杀认得法律后果;主人公最后录制的VCR时否可以作为免责事由等问题,在此也就不再多述,想说的问题,大抵都在此,介于篇幅的限制,笔者也就不再赘述,至此止笔……
法影1300石祥
发表于 2013-6-25 23:33:29
用法律的角度解读《肖生克的救赎》这部电影
越狱的电影故事很多,且大多情节曲折,很吊人胃口,与之相反,《肖申克的救赎》却在平缓的情节和低沉的旁白中,精彩的诠释了一个道理,即对生的向往是忍受苦难的重要精神支柱,主人公杜福雷始终信仰法律,并且成功的运用了法律武器,惩罚了那可恶的典狱长诺顿。
而在西方,谋杀罪讲究证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一旦其中一个环节有漏洞,相对容易脱身,著名的密室推理影片《十二怒汉》同样以谋杀罪为作为情节发展的引线,而美国著名的世纪大案辛普森杀妻案也是经典例子,所以不难想像原著小说作者和改编本片的编剧不约而同以安迪犯下谋杀罪为借口
,将其送到监狱里面,后来又以新发现的证人口供证明安迪是无罪的 。监狱,作为人类发泄的场所,充斥着罪恶与黑暗。新来的杜福雷经常遭到同性恋犯人侵犯的性侵犯,甚至被暴打,杜福雷一如既往的沉默,然而始终没有屈服,他求生的希望如监狱高墙之上的探照灯始终明亮,他梦想着外面自由的生活 当新来的狱友无意中说出杜福雷妻子的凶手另有其人时,杜福雷充满了希望,实际上,这是杜福雷信仰法律的结果,在他的心目中,法律依然能给他带来正义,认为这可以让自己重新翻盘,实现自由。但自私的典狱长诺顿为了一己自私使哈德利却指将关键证人枪杀了,以此永远控制杜福雷为其洗黑钱,典狱长的权力残忍地掐灭了杜福雷向往自由的火花。在强暴的权力面前再谈什么权利和自由,却显得多么不合时宜。其实杜福雷杀死诺顿的机会很多,他完全可以将其杀死,但他却没有选择这么做,他清楚的知道由此将付出的代价,而是理性的选择了收集证据,寄希望法律公正的裁判,这看是平淡的举动,却表现出人类的进步之处,与野蛮社会相比,没有将报复交给私权而是理性的交给公权,由国家来裁判。
某些刑法学家所诟病的封闭式的监禁制度,使犯人完全与社会隔离,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将犯人绳之以法实现特殊预防之后,怎样使犯人能真正融入社会是个极其重要却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在西方国家,假释后的犯人经常想法设法违法假释条例又被送进监狱,因为在这里吃喝不愁 监狱的交叉感染使这些人具备了更强的犯罪能力,狱友之间的特殊感情使他们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种种迹象表明,对犯罪人的改造,现实与理想还相差很远。因此,怎样在特殊预防的实现与犯罪人的合理改造并对社会有用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法影1303覃文达
发表于 2013-6-25 23:36:16
观看《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影片在开始的时候对男主角盼了两个无期徒刑,因为他杀了他的妻子和他妻子的情人,这在中国是不可能这样判决的,要么就判他死刑要么就是无期徒刑。就法官而言,这审判过程中他犯了不少错,这就是导致这场冤案的主要原因,他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前就对男主角的罪行盖棺定论。这位年青有为的银行家就因此葬送了他的大好前程,进了“地狱”。
在监狱中,各种各样的凌辱接踵而来,监狱里把新来的称作菜鸟,更令人不能忍受的是男主角被三个同性恋猥亵了。即使生活在这种痛苦的环境里,主人公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情,没事失去对自由的渴望,更没有失去那种被诬陷后的不妥协的精神。一边挖着越狱的通道,一边寻求以某种方式证明自己的清白与价值,甚至不惜帮监狱长诺顿洗黑钱。有种鸟是不应该被关在笼子里面的,他们羽毛太漂亮了。 安迪用19年的时间和耐心,用一柄比铅笔大不了多少的手锤,挖通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这条路他的狱友瑞德认为600年才能挖通。工具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是不一样的。手锤在马家爵手里只是泄愤的东西。安迪却用它开辟了一条自由之路。安迪的忍辱负重有点儿像韩信。人很难面对困难,对困难的惧怕甚至超过了对死亡的.........
这部电影当中的情节跌宕起伏,表现细腻是他十分有名的原因。然而,从法律角度来说,它也有许多有趣的地方。首先,安迪 杜弗伦并没有杀害任何无辜的人,但是却由于无法证明自己没有罪行,却锒铛入狱,这也说明了在诉讼过程当中证据的重要性。从古至今就有句古话“打官司打的是证据”想必应该是这个道理吧。次外,男主角被判的罪行是“两个无期徒刑”,这和中国的罪名截然不同。因为在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在美国被判处几个无期徒刑,几个终身监禁都非常正常,但由于中国没有废除,因此我们会对影片当中主人公被判处“两个无期徒刑”会感到困惑。至于中国至今还没有废除死刑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我们的观念一直存在一种观点“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另外,在影片当中男主角在作假帐的问题在影片当中被称为制度的漏洞,由于现在是在市场经济的指挥下,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诸多不稳定性。电影当中“钱在市场当中流通之后会非常的干净”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漏洞有许多,或许对法律来说,这也成了他的无奈。
法影0217穆壘
发表于 2013-6-25 23:36:30
观《东方快车》后感
材料与冶金学院冶金2012-4班穆壘120123202172
影片《东方快车》是根据著名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进行拍摄的,此片闻名全世界,此片讲述了午夜过后,一场大雪迫使东方快车停了下来。这辆豪华列车整年都处于满员状态。但那天早上却发现少了一名乘客。一个美国人死在了他的包厢里,他被刺了十二刀,可他包厢的门却是反锁着的。随着紧张气氛逐渐增强,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想出了侦破此案的方法,最终找到了真相。
如此巧妙,煞费周章的杀人布局是否值得。如果把布局的时间用于拿起法律武器,用理性去对付恶人是否更值得提倡。显然我们的作者亦非如此认为。虽然法律一直标榜公平、伸张正义,但纵观古今中外,法律与正义,并非是等同的。如果法律能够做到将罪人绳之以法,那么我们不会看到雷切特的逍遥法外,孤傲坦然。他那双沾满鲜血的双手,不曾被那游荡于心间的些许良知所感染而收手;当夜晚来临时的恐惧,却在那几个安眠药的药效下荡然无存;过往一幕幕对天真孩童杀戮场景,却被那纸醉金迷的生活快感所淡褪。法律,在雷切特的面前,不值一提;在他心里,报复所带来的威慑性远大于法律。作者通过对阿姆斯特朗一家的悲惨遭遇的描写,不仅让广大读者对他们的际遇抱以深深的同情,也让读者对雷切特的恶行充满愤怒,更重要的是,让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在人们心里浮现,引起共鸣。为后面复仇埋下伏笔。任何一名观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无不惊叹于凶杀的布局之巧妙绝伦,但对于雷切特的结局,并不感到意外,更多的是理所当然,来的那么的及时自然。
对于主人公波洛,面对如此复杂的案情,让我们让我们慢慢了解了他。他是如此的聪明,并且有着过人的侦探思维,但却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在他心目中,没有比真相更加重要,按法律按规则办事是必须的,无可争辩的。但是,某些地方又让人感觉他是如此的理性,甚至是古板,不通人情。按照他的意思,观众肯定会认为他会将复仇者们一个个送到警察局。但我们看到的,却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波洛。真相不是正义,真正的正义不仅仅只能靠法律去捍卫,还需要用人性。正是通过刻板的波洛的改变,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人性的伟大。如果波洛不那样做,他同一具没有灵魂的丧尸有什么区别。
然而,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波洛虽然知道了这一切的真相,但是又能怎样呢?即使他将他们全部送进了警局,可是,在整个案情中,唯一的一个“一次性证据”
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法律用什么去制裁他们,所以,这是最好的结局,没有忽视法律,也没有泯灭人性。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欣赏,我对侦探小说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部成功的侦探作品,不仅是有精妙的推理过程和缜密的思维方式,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更重要的是应该有人性的内涵融合在其中,并且,凭借证据的法律有着偌大漏洞。人性高于法律。
法影0305郭佳星
发表于 2013-6-25 23:40:41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银行家Andy因被冤谋杀入狱,无期徒刑将他一片光明的前途毁于一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他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才能带到监狱。通过对人性的利用,从狱卒的手中得到种种物品,在狱中获得了相对的自由,甚至得到了狱长青睐,将自己多年的黑账交给Andy处理,这也为Andy越狱后的生活做出了贡献,但这都是后话;Andy凭借一把小锤,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在美女海报后面凿出一条通向自由的隧道这一在狱友眼中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Andy利用环境作为掩护,爬过了500的下水道,重获自由。Andy那坚韧不屈的灵魂在他重获自由的那一刻重重地撞在我的心上。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想表达的是什么?是Andy在含冤入狱之后没有怨天尤人;20年的锲而不舍,凭借对自由的渴望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拥抱自由?这些淡然是影片所表达的,也是影片想表达的,正是这些,却随着情节一步步的发展,将人对自由无限的渴望一点一滴的渗透进我们的灵魂。
这是一部自由至上的电影。影片的灵魂是主人公对自由的渴望以及为了拥抱自由所付出的代价,影片告诉我,自由不是轻易可以触及的,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可以说争取自由的过程中会经历肮脏与黑暗;正是如此,得到的自由才越显珍贵,唾手可得的往往不被珍惜。
影片讲述了一个道理,我们可以通过妥协来苟延残喘,但不能通过妥协来获取自由,严格意义上说,通过妥协获取的自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那只是一种麻痹自己的一张方式,正如瘾君子通过吸食毒品获得短暂的快乐。
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在监狱中度过了自己30年时光的Red确实有资格这么说。监狱的高墙似乎将一切正能量的东西挡在墙外,监狱中只有香烟和印着裸体美女的扑克牌。
刚入狱的时候,高墙隔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剥夺了自由,所以痛恨高墙;慢慢的,你会习惯了狱中的生活,它已经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这就是体制化。
站在山顶的人往往是少数,在自由面前,多说人低下了头。Brooks为了不离开监狱,不惜伤害狱友。不能理解吗?自由本来应该是人人“趋之若鹜”的,但为何在自由面前,Brooks选择了“不自由”?正如笼子里的鸟,被驯化后,即使打开笼子的门鸟儿也不会飞走,因为他们应经失去了独自生活能力,鸟儿必须依靠笼子,正如Brooks必须依靠监狱。离开了监狱的Brooks面对对自由无法适应的困境,悬梁自尽。这就是“体制化”对他灵魂的改变。
步履匆匆的人们应该偶尔驻足,跳出现有的生活,看一看自己现在的样子。我们终会知道,“习惯与规则的人们将付出巨大的代价来习惯属于每个人的自由。”
在自由的面前,你的选择是什么,是做肖申克;做Brooks;还是做自己?
法影0702李振
发表于 2013-6-26 00:43:44
观看《甲方乙方》有感
没上法眼观影课之前总以为这课是枯燥的讲法律,上过之后才知道老师是通过让我们来观看电影来让我们从中学习法律,我们观看了许多的影片,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喜剧片,所以《甲方乙方》给我的印象还是比较深的
《甲方乙方》是冯小刚导演的一部喜剧作品主要讲述的是3个人合伙开了一个名为“好梦一日游”的公司帮助人实现一日游的梦想,有其中的几个小品式的段落构成,其中每个段落都会涉及一些法律问题,其中我们来说说第一个片段,卖书的板儿爷想当一天巴顿将军,像巴顿将军那样指挥着千军万马,他与“好梦一日游”公司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帮助他实现愿望,其中没有具体的规定做巴顿将军都需具体体验什么项目,合同中有很大的自主性,一旦“好梦一日游”公司不能帮他实现这个愿望,或使其不满意就会涉及违约。第二个片段是李琦演的厨子为了实现自己守口如瓶的愿望与公司签订的打死也不说,其中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这个厨子不小心把姚远砸伤,那么他是否应该赔偿呢?我觉得他是否赔偿取决与他与公司签订的合同如果有“合同履行时发生的一切意外均有公司承担”则其就不需赔偿,否则就需赔偿。还有其中李琦被钱康和梁子吓得昏了过去,如果真的被吓出什么意外,则公司就需要赔偿。还有一个片段是想受气的傅彪被扎了,他说要到消费者协会告公司,这其中姚远他们明显违反了合同中的规定对傅彪进行了身体攻击,明显的违反了合同法,所以说他们得向傅彪赔偿道歉。还有一个片段是他们受一位母亲委托,骗其儿子说阿伊卡拉公主喜欢他,并让其等,如果其儿子真的等了很多年,则公司涉嫌欺骗,而且其和合同是和他的母亲签订的,所以和他没有关系,他也不必旅行费合同。还有一个片段是一个很有钱的老板很想吃苦,他与公司达成协议将其送到和偏远的山区,电影中姚远他们差点忘记了去接这位老板,如果姚远他们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去接,这他们就违反了合同,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中还有很多法律细节,我们可以在反复观看
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了解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i我们的权益,上完法眼观影这门课之后使我更加的了解法律,更加的注重自己的法律权益,而且增长了我的很多法律知识,使我得到了提高。
法影0103张晓伟
发表于 2013-6-26 08:53:15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主人公被冤入狱后,在监狱里不停地自救,最后成功越狱,并且通过法律的武器惩罚了贪婪的狱长。情节不像大多数越狱电影,曲折离奇,而是在平缓的情节和低沉的旁白中,精彩的诠释了一个真理,即对生的向往是忍受苦难的重要精神支柱,主人公杜福雷始终信仰法律,并且成功的用法律武器,惩罚了那腐败的典狱长诺顿。以下为从法律角度的我的解读。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杜福雷这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副总裁谋杀妻子的罪名从程序法的角度来看,是完全成立的,这是因为,案发现场的证据完全可以认定他是凶手,因此,当他被送进肖申克监狱时,不像别人那样的恐慌,哭闹,他冷静的接受了这一切,从他后面对狱友海德瑞的表述来看,一方面是出于对妻子死去的一种忏悔,因为妻子的出轨他自己也有一定的原因,他想寻求一种灵魂的救赎;而另一方面,他深知法律的冰冷与无情,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他无力改变终身监禁这残酷的现实。
然而,在他的心目中,他相信法律依然能给他带来希望,认为这可以让自己重新翻盘,实现自由。于是,当新来的狱友无意中说出杜福雷妻子的凶手另有其人时,杜福雷充满了希望,这正是杜福雷信仰法律的表现。可自私的典狱长诺顿为了一己之私使哈德利却指将关键证人枪杀了,以此永远控制杜福雷为其洗黑钱,典狱长的权力残忍地掐灭了杜福雷向往自由的火花。在强暴的权力面前再谈什么权利和自由,却显得多么弱不禁风。虽然杜福雷杀死诺顿的机会很多,但他却没有选择这么做,他清楚的知道由此将付出的代价,因此,他理性的选择了收集证据,寄希望于法律公正的裁判,这看是平淡的举动,却表现出人类的进步之处,与野蛮社会相比,没有将报复交给私权而是理性的交给公权,由国家来裁判。
监狱,作为人类发泄的场所,充斥着罪恶与黑暗。新来的杜福雷经常遭到同性恋犯人侵犯的性侵犯,甚至被暴打,杜福雷一如既往的沉默,然而始终没有屈服,他求生的希望如监狱高墙之上的探照灯始终明亮,他梦想着外面自由的生活。这与海德瑞以及年迈的布鲁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布鲁斯被告知假释出狱,却想以伤害狱友的方式继续留在监狱,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被所谓的制度化了,即使布鲁斯最后出狱了,也努力着尝试融入社会,但他无法适应,最终选择的自杀。这也是被某些刑法学家所诟病的封闭式的监禁制度,使犯人完全与社会隔离,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将犯人绳之以法实现特殊预防之后,怎样使犯人能真正融入社会是个极其重要却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相关资料显示,在西方国家,假释后的犯人经常想方设法违法假释条例再被送回监狱,因为在这里吃喝不愁;而在中国,释放后的犯人却成了第二次犯罪的重要群体,而且,监狱的交叉感染使这些人具备了更强的犯罪能力,狱友之间的特殊感情使他们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种种迹象表明,对犯罪人的改造,现实与理想还相差很远。因此,怎样在特殊预防的实现与犯罪人的合理改造并对社会有用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法影0100王立新
发表于 2013-6-26 08:56:12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肖申克的救赎》批判了美国的司法制度的种种弊端,以及对人性的压迫折磨。一开始,安迪被送上法庭。我们知道,举证制度应该由控方提供证据,不得由被告方举证,如果控方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那么被告被无罪推定。影片中,警方找不到安迪的枪,依靠的只是安迪可能的杀人动机和同样口径强制射出的子弹,根本没有充足的确凿证据。安迪就这样被无辜的送进了肖申克监狱,一呆就是19年。
肖申克就如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那里有最广大的“遵纪守法”的市民,有横行街市的恶霸,有滥用职权的当道者,有巧取豪夺的投机者,当然有潜伏伺机而发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体制又如当今社会体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当权者干着肮脏的勾当却会在公众面前宣讲“拯救之道”,似乎只有当性格没有棱角,思想失去火花,被“体制化”的人们习惯逆来顺受的时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当瑞得“因没有报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时,伴我的不是发笑而是颤栗:体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来时因无法承受阳光的照耀而选择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悬挂着的身躯,而是个性与思想的死亡。
片中瑞德关于监狱高墙的一番话语发人深省:“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监狱就是如此的将一个人彻底改造,狱中计算时间的单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为一个计量单位。当看到忽然间岁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人的希望都会消失殆尽。瑞德曾经告诫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倔强的安迪始终坚信着希望,没有一刻不在构筑着自己的希望,而且他一直试图用图书和音乐重新点燃狱友们的希望。
影片色调大部分时间阴暗、冷峻、压抑,在影片片尾却开始越来越明快鲜艳,最后更是碧海、蓝天,沙滩上两位相处19年的老友重逢,画面上的鲜艳明快的颜色仿佛都要从银幕上喷射而出。在此结束,肯定了对人性的救赎,对自由的追求,对希望的珍视。
我想瑞德绝不是对审查者说这番说,而是说给我们芸芸众生。是啊,生在人世间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觉中,便会在习惯性的生活状态中耗费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如果能够回到过去,能够纠正那些走错的路、做错的事、说错的话,该有多好!如此,我们会面对那些爱错或没有爱错的人,会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诚再博一次。可是,世上没有如果,我们无法回到过去。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励志的杰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着所有的希望和梦想,以及对幸福、自由、友谊和爱情的感知能力。面对挫折、艰难、失败,是消沉还是奋进,是坚持还是弃守,是偃旗息鼓还是励精图治,《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法影0211欧阳涛
发表于 2013-6-26 09:06:16
《秋菊打官司》观后感
冶金12-4班欧阳涛 学号:120123202117
因为盖房子发生争执,庆来被村长踢中下体并造成肋骨骨折。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以为意而不肯认错。秋菊不服,要讨个说法,前往乡里公安局上访。乡里的李公安与村民们都有交情,决定以调解矛盾并赔偿二百元结束。村长口头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心里则认为不应该赔钱,将钱甩在空中。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是踏上了漫漫的路途到县公安局去上访。除夕之夜,秋菊难产,村长组织村民连夜把秋菊送到医院,使秋菊顺利生产,保住了母子性命。秋菊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可正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法院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捕入狱。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看完影片之后,我们不禁反问,国家法律是为了维护正义,维护公民的权益,但为何让一直想讨个说法的秋菊最后却输了理,而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国家法律在实现其权威时,如何实现个人愿望.社会效果和严肃的法律之间实现一种平衡,我想这应该会是法律发展完善的最终境界,这应该是法律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法律状态,这样的法律才能真正做到维护公民的权益。
但是我国现今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虽然村民可以自由进城务工,但是农村却是他们的最终归宿,城市化对他们来说还显得遥遥无期,而乡村本质上是一种“熟人社会”,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无数次的小磨察中,村民之间陶冶出了一种熟悉,建立了一种相互的信任和亲切感,在这里秩序的维持很大程度上是乡规民约,道德形成的是一种自生的秩序。这种自生秩序和国家以法律为名义建立起来的秩序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当两者产生矛盾时,对选择者来说会面临着两难的困境。影片中的秋菊就是为了讨一个自己心中的“说法”,就是想让村长给其赔礼道歉,本意上并不想使村长被行政拘留。但正义的法律却给秋菊带了另外一种“说法”。使得本可化解的矛盾有可能再次升华和激化:当村长15天后回来他还会和秋菊一家保持友好的关系吗?假如秋菊家再有什么急事村长还会出面帮忙吗?经历此事后,当再有矛盾时,秋菊还敢再去讨“说法”吗? 而且,秋菊在讨“说法”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首先,秋菊打官司的私人成本过高:将照顾受伤的丈夫以及家务活和农活全部扔给年迈的公婆,此为家庭成本;低价卖掉家中惟一值钱可卖的红辣椒,这是经济成本;在怀孕期间和小姑子顶着烈日行走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忍受着出门在外的种种不便,这是精神成本。此外,还有家庭成员生活质量的下降及痛苦指数的上升等等隐性成本。
法律完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法治建设总是逐步完善的过程,总会付出成本。但我们要探索一条成本最低的路,而决不能因为害怕付出这种现实的成本,而付出可能更大的成本。
法影0502张波
发表于 2013-6-26 09:31:10
浅评电影《甲方乙方》
我虽然看过不少国内外电影,但是有关于法律的还真少,也就在选修课上看过的老师放的《甲方乙方》算是吧。
《甲方乙方》是冯小刚与葛优合作的第一部贺岁影片,票房达到了3300万,也就此掀起了中国贺岁片的风潮,电影由几个小品式的段落构成,正是这种小故事的段落模式,冯小刚把他那种冯氏幽默与京味的小聪明发挥的淋漓尽致,各个段落中的经典对白也成了人们使用频率颇高的“日常用语”,如“打死我也不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等等。
电影简介:
钱康、姚远等四个年轻人,于97年夏天开办了一项“好梦一日游”的业务,帮助消费者过一把“好梦成真”的瘾。业务引来了一大批突发奇想的顾客,书摊老板想当一天巴顿将军、嘴巴不严的四川厨子想体验一下“打死我也不说的”英雄气概、大款想做“受苦梦”、大男子主义的人想做“受苦梦”、明星想做“普通人梦”。在帮助人们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四个人从好玩、开心、甚至胡闹中,逐渐投入了自己的真诚。
从各方面分析电影《甲方乙方》:
首先从本剧剧本的叙事性说,可谓吸引的众多人的眼球,就好象在看小品一样,与其说这部影片是由一个可以给人实现梦想的好梦一日游公司做为贯穿全片的主要线索以外,还不如说影片是由独立的几个小品串联起来的,在一个可以圆梦的的大背景下,有独立出几个不同的单元:书摊老板想当一天巴顿将军;嘴巴不严的四川厨子想体验一下"打死我也不说的"英雄气概;大款想做"受苦梦";明星想做"普通人梦"。其实单独把这几个故事情节拿出来单独拍摄,都能自乘一体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小电影。这种很像是电视剧拍摄的方法,让冯导合理的运用到电影当中去,可能是跟冯导原来拍摄过电视剧的缘故吧,但是冯导精明之处就在与不能让其独立,用一个能帮助人实现梦想的好梦一日游公司,作为主题的背景把看似独立的故事合理的串在了一起,有点像英达的情景喜剧,实际就是把情景喜剧用电影的方式般上了荧幕。这种特殊的叙事性结构在国内开创了一个先河。
从法律角度分析电影《甲方乙方》:
记得有一个片段是葛优被李琦扔的东西砸中了,这毫无疑问对他人的人身构成了伤害,就得负损害赔偿责任了,当然这胖子李琦他说,我不是故意的,这个其实跟故意和过失没有关系,我们讲的是民法上的赔偿,我 们这个不是在追究刑事责任,我现在单从民法上来讲,那么这个跟故意不故意没有关系,显然是提出一个抗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但不管怎么样,这东西是你扔出去的,你砸着人了,哪怕是过失的,你也得负担赔偿,这是民事赔偿的特点,它跟我们刑法上追究责任不同,刑法上追究责任,大多情况下讲一个故意,但民法上它着重的是这个损害,是不是你砸了,你把人脑袋砸破了,那你就赔,至于说你是在什么心态下扔的,什么心态下砸的,是故意的还是过失的,这个不是太主要。
还有一方面:我们通过电影圆了各自的“英雄梦”、“义士梦”、“桃花梦”、“住房梦”以外,《甲方乙方》还让我们发泄了一个报复的心理,比如对大款肥得流油冒富的心中不齿,在他们沦落偷鸡贼的破落状中有了几分兴奋(心理骂到活该);在明星矫柔造作的排场中眼见他们生生失落痛悔万端,偷偷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感;蛮横对待亲眷的那个人也让他尝尝屈尊受辱的苦楚,借看他伺候人的忍气吞声模样来平复真实生活里受压抑者不舒畅的心情。这就是《甲方乙方》给观众的享受,使观众们做到了“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就觉得可笑”这样的一种状态。这几点也就构成了《甲方乙方》这部影片的成功!
法影1300于申
发表于 2013-6-26 10:02:33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课上我们观看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告诉我最大的意义不仅仅有主人公的坚忍,还包括人应当坚持心中法律之信仰。
影片的开始,主人公因为没有不在场证据或证人而被法官错误地判为有罪,尔后被送入肖申克监狱,开始其漫长的牢狱生涯。看着狱友平日无所事是的生活,主人公并没有消沉,而是默默地坚持自己心中对于真相的认定和对于自由生活的执著,并且冷看人世间的龌龊和悲剧的一幕一幕上演。
对于主人公的坚忍我们无须再多说,,我们对于主人公的敬佩当然不止于此。作为一个男人,当处在人生低谷之时应当何如面对,一直是值得讨论和效仿的,但是究竟有几人可以那样践行自己的豪言壮语?或许更多的时候,男人应当默默履行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和暗自对自己许下的诺言。凡此为之,方可谓真丈夫。
当然,对于法律切不可失去信心,尤其是社会不够成熟的时候。主人公无奈吞下了法律纰漏而生的恶果,消化了大约四分之一的生命时长,却坚信自己乃是清白。一般来说,遇此不幸,凡人都会妥协,纵使心中有过反抗与斗争的想法,却终究是难敌现实之无奈。然而,主人公却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对于法律之信仰,坚持每日挖通涵道之一点,坚持把典狱长往罪恶深渊推一点。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修成了正果。我不是说越狱这种事情值得褒扬,而是,当法律无以维系正常之社会秩序,应当允许受害人尤其是无法获得救济的受害人自行行使一定权力来救济自己。这不是对法律的曲解和亵渎,而是一种讽刺。
法律究竟教会人们什么?说到底,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是对这种信念的信仰。正如德国著名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说的:为权利而斗争!他指出,为权利而斗争不仅是个人的义务,而且是社会的义务,更是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由此观之,《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为了真理,我们再所不辞。而片中的真理就是所有怨锁在肖申克监狱里人的自由和青春。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老布。他就是典型的失去坚持法律之信仰的代表。在被关押一生之大部之后,残存的生命体被释放了。然而因为对于法律之信仰的缺失致使他早在肖申克监狱就习惯了监狱的生活并产生对于自由生活的恐惧。而这是令人无法想象和触及的悲剧,如果真的如肖申克监狱里每一个囚犯所言,人人具是清白,老布的这种妥协实际上等于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刻上了我此生有罪的宣判。这无异于是送给世世代代为争取自由的人和为此牺牲的人的一记响亮耳光。
行文至此,我想已经揭示了我对《肖申克的救赎》的所感,即坚持对法律的信仰,并如同主人公一样的坚持,坚持一切应当是正义和实在之事,万不可自己审判自己有罪。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